(二)科學的執政手段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執政成功的前提條件
“科學執政,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和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以科學的思想、科學的製度、科學的方式組織和帶領人民共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綜合運用政治、經濟、法律、文化等手段,科學地領導、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經濟上,黨始終堅持以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為國民經濟恢複時期的中心任務,合理調整工商業,為爭取財政經濟好轉而奮鬥,並為此製定和實行了一係列正確的方針、政策,使各種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政治上,充分發揮了統一戰線的作用,各民主黨派紛紛宣布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積極參加政府機關工作,推動自己的成員參加抗美援朝和社會民主改革運動,與中共協商確定了各黨派聯係的社會階層和組織發展的方針,走上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的軌道。土改中,貫徹了滿足貧雇農的要求和堅決團結中農這兩條基本原則,在對待富農的問題上,由征收富農多餘的土地改變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即保護富農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種的土地及其他財產。這樣做,有利於孤立地主,有利於穩定民族資產階級,有利於保護中農,有利於土地改革的順利完成和有利於迅速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保持了社會的有序和穩定。從教育改革來講,中國共產黨根據老解放區教育工作的優良傳統,適當吸收社會主義國家的先進經驗,按照社會主義教育原則,對教育製度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逐步建立起我國社會主義的教育製度。這些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具有協調不同主體的利益衝突,保持社會有序和穩定的科學執政能力。
(三)駕馭全局的執政能力提高了執政黨的威信
在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程中,充分體現了黨科學分析形勢,製定正確奮鬥目標的駕馭全局的執政能力。全國性的抗美援朝運動,說明中國共產黨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堅定不移地執行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堅決維護中國的主權和安全,提高了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國民經濟的恢複與發展,工農業生產的快速增長,說明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先進的生產力,體現了黨在經濟調控方麵的執政能力;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通過價值認同,鞏固了執政黨的合法性基礎,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加強意識形態方麵的執政能力。
(四)實事求是的執政作風反映了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
在實現黨的奮鬥目標的過程中,黨始終貫徹了實事求是的優良作風,對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指出存在的缺點。例如在國民經濟恢複和發展中,指出存在的問題是:國營各工業部門中許多企業還沒有建立起健全的計劃管理製度和責任製度,還不能按計劃均衡地進行生產;某些企業成本過高,並存在著重量不重質偏向,次品率和廢品率很高,成本降低和質量提高還趕不上經濟建設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某些產品沒有全麵考慮產銷平衡,以致有不足或積壓現象;一般企業中的潛在能力還未發揮,設備還未充分利用,原材料和流動資金的積壓現象還相當普遍,經濟核算製度在許多企業裏還未有效地建立起來。農業工作中沒有切實從小農經濟的生產現狀出發,“在領導互助合作運動、推廣新式農具、先進技術和興修農田水利等工作中,有急躁冒進、強迫命令、不切實際和一般化的毛病。國營農場經營不善,不少農場產量低、成本高、浪費大,沒有很好地發揮示範和教育農民的作用。”在林業工作方麵,對砍伐林地的撫育更新注意不夠,對植造防護林所占民地的妥善解決和進行技術指導重視不夠;對私營林管理過嚴,損害了農民造林、育林和護林的積極性。文化教育事業工作中缺乏計劃性和預見性,與國民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結合不夠密切;“在掃盲運動、小學教育、建立衛生院站和文化站等工作中,有盲目冒進及重量不重質的傾向。”黨對奮鬥目標實現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實事求是的執政作風。
(五)中國化的執政黨建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執政能力建設是黨執政後的一項根本建設。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包括黨的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和思想建設,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共產黨麵臨著由領導型革命黨向執政型革命黨的轉變,這一角色或者說這種領導方式的轉變,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的一種體現。中國共產黨非常注意黨的地位轉變以後黨的建設,特別是黨與人民群眾的聯係問題,體現了黨的執政能力的加強。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生命所係、力量所在。為了從嚴治黨,端正黨風,防止腐敗,保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新中國成立初期全黨開展了整頓黨的作風和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運動。通過這次整風和整黨運動,純潔了黨的組織,提高了廣大新老黨員的政治覺悟和思想水平,使黨員繼承與發揚了黨的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密切聯係群眾、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加強了黨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密切了黨與群眾的聯係,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加強了黨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核心領導作用,為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複國民經濟,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根本的保證。
綜上所述,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奮鬥目標的勝利完成,與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緊密聯係。“執政能力就是執政黨掌握和運用國家機器,綜合運用經濟、政治、法律、行政等各種手段,領導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本領和水平。”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執政能力是其奮鬥目標實現的重要基礎,中國共產黨已經具備了領導管理國家和社會的本領和水平,即具備了作為執政黨所應有的執政能力。因此,黨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製定的恢複國民經濟、鞏固新生政權和“一化三改”兩個階段性奮鬥目標才得以實現,從而為實現建立社會主義製度的奮鬥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