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黨的學風(3 / 3)

第一,科學發展觀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

“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社會主義發展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內容之一。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站在曆史和時代的高度,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科學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努力探索發展的本質和規律,創新發展理念,豐富發展內涵,開拓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為什麼發展和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我們黨在指導思想上的又一次與時俱進,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

第二,科學發展觀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依據變化了的國際、國內條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

目前我們麵臨著一個新的國際環境,這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從積極的方麵看,有利於我們充分學習、借鑒、利用發達國家的文明成果,參與世界經濟交往,進而推動我國社會的發展;從負的方麵看,不能不看到西方敵對勢力不願意看到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中國出現在世界上,總是千方百計的利用經濟全球化和科學技術的現代發展,對我國實施“遏製”。從國內看,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我國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並在總體上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到小康的曆史性跨越,這是舉世公認的偉大成就。但也應看到,在改革發展進程中,我們也遇到了許多矛盾和問題,也有一些值得認真總結的教訓。比如資源消耗過多和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的問題,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後的問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全麵總結了長期以來我國發展實踐的經驗教訓,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發展實踐的艱辛探索,凝結著幾代共產黨人和廣大人民群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心血和智慧。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現代形態,這一最新成果集中反映了我們黨的優良學風,反映了我們黨新一代領導集體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

第三,科學發展觀吸收發展了當今世界關於社會發展理論文明進步的最新成果,體現了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新一代領導集體理論創新的集中表現。

新一代領導集體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精神和創新精神,而科學發展觀正是理論創新的集中體現。科學發展觀強調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和基本力量,同時把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作為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體現了曆史唯物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曆史主體地位、人民群眾是曆史創造者的思想,體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性質和宗旨。科學發展觀強調全麵發展和協調發展,全麵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注重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之間的協調,這體現了唯物辯證法關於事物之間普遍聯係、辯證統一的基本原理。科學發展觀強調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人口、環境相協調,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這體現了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科學自然觀。科學發展觀強調統籌兼顧,落實到發展的實踐中就是要堅持“五個統籌”,這是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在發展問題上的運用。因此,科學發展觀是唯物辯證的發展觀,實現了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目的和手段的統一。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就能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把黨的自身建設不斷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