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黨的部分領導人在會議上的發言以及全會的決議都涉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主題
(一)張聞天對組織工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闡述
張聞天在10月15日的報告中提出要使“組織工作中國化”,詳細指出:“我們在中國做組織工作,一定要嚴格估計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族習慣、道德的特點,正確認識這些特點,再來決定我們的鬥爭形式、組織形式、工作方法。”“在確定組織工作的方針時,還要分析中國各地方不同的特點。”最終“要認真的使馬列主義中國化,使它為中國最廣大的人民所接受”。
(二)王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
王明在10月20日的發言中提出“加強馬列主義的學習提高黨的理論水平的重要性”,指出:“馬列主義理論中國化問題——馬列主義理論民族化,即是將馬列主義具體應用於中國,是完全對的。”“隻有使馬列主義深廣的中國化,才能夠真正家喻戶曉和深入人心。”因此他認為:“季米特洛夫在國際七次大會上對此問題指示的重要,毛、洛報告提出的全對。”同時他又提出了五點注意:首先必須學習馬列主義;不能庸俗化和牽強附會;不能以孔子的折中和繁瑣哲學代替唯物辯證法;不能以中國舊文化學說來曲解馬列主義,而要以馬列主義來了解和開發中國文化;不能在“民族化”的誤解之下,來忽視國際經驗的研究和運用。雖然王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帶有自身的偏見和觀點的片麵性,但在他的認識中還是有值得我們肯定和學習的地方的,因此我們應正確看待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識。
(三)張浩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來講職工運動的工作方法
張浩在11月5日的發言中應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指出:“應依據中國各地不同的政治經濟的環境,與不同的風俗、語言、習慣及一般的文化程度較低的中國青年工人階級的許多特點,來決定工作的方法與方式。”“不能機械地利用國際經驗,也不能機械地利用中國各地的工作經驗。”因此要使“工作方法方式變得民族化、中國化、通俗化”。
(四)陳雲、徐特立、王稼祥在會議上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認同
陳雲在10月31日作關於青年工作的報告中,針對毛澤東、張聞天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報告,他說:“我對稼祥、澤東、洛甫的報告都同意。”表明了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支持。徐特立在全會的發言中也說:“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要中國化,我們的理論從具體實際情形得來,我們的決策,就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王稼祥在六中全會的閉幕詞中明確指出:“我們已掌握馬列主義,以之分析具體的複雜的環境,定出正確的政策與方針。”
(五)六中全會政治決議案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運用
全會在11月6日通過的政治決議案從理論上對我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必須加緊認真地提高全黨理論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理論”,同時應“學會靈活的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及國際經驗應用到中國每一個實際鬥爭中來”。
綜上所述,70年後的今天,研究六中全會具有很強的曆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特別是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全會的主題來研究更具現實意義。因為現今我們國家、我們黨從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提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追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源起,也就成了勢所必然,而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六中全會的主題來研究也就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