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現路徑(2 / 3)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產黨汲取黨在曆史上的經驗教訓,把正確認識和分析黨所處的曆史方位作為黨製定方針政策的依據。針對長期存在“左”的錯誤對人們的禁錮及由於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對生產力發展的影響,十一屆三中全會把政治、經濟、思想、組織等各個方麵的撥亂反正當做首要任務;黨的十三大關於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正確判斷,清楚地表明了我國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上所處的曆史方位,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石;2002年11月召開的黨的十六大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所處的曆史方位。曆史方位的變化,強調了黨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曆史時期,黨的性質沒有變,而黨的地位、黨所處的曆史條件和黨承擔的任務是不同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對黨所處的曆史方位的科學把握上提出的。而科學發展觀的提出背景則是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的條件沒變,我國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沒變,十六大對黨的曆史方位的判斷沒變,我們的國情及小方位卻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一方麵,我國經濟社會實現了新的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麵“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一係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存在著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如: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趨勢還未根本扭轉;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麵尚未根本轉變;民主法製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黨的十七大把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方針和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

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取得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一係列創新型理論成果,使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探求一條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上逐漸趨於成熟。努力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是改革開放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動力。

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中國共產黨麵臨的一個嶄新課題,變化發展著的改革開放實踐也不斷給我們提出了一係列新問題,“要向前看,就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和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可能順利前進”。在解決一係列新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的改革目標逐漸清晰,這就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麵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任務,我們對社會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發展階段、發展戰略、發展動力、外部條件等諸多方麵有了新的認識,逐漸找到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識的不斷深化,也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一步發展。針對改革開放後,我們黨所發生的新變化和麵臨的新挑戰,江澤民在進一步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上,對“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進行了深刻的思考,並作出了重大理論創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增添了新的內容。城鄉發展差距的加大和“三農”問題的嚴重性,使中國共產黨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方針;麵對人均收入1000美元左右的矛盾多發期,中國共產黨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這些新情況、新問題的解決,都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步步推向前進。

四、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大法寶

不斷地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曆史經驗的總結。那麼,怎樣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並使其沿著正確軌道前進,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改革開放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從時代條件出發,提出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理論,它一方麵進一步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另一方麵也成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製勝法寶。

什麼是解放思想,在鄧小平看來,“解放思想,就是要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因為“隻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解決過去的遺留問題,解決新出現的一係列新問題,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確定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方針、方法和措施”。“隻有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係實際,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黨的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理論才能順利發展”。在解放思想方針的引領下,我們不僅科學地評價了毛澤東同誌的曆史地位和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價值,對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係列重大問題作出正確的結論,而且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在新的發展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任務,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天地,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成果——鄧小平理論。

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江澤民堅定不移地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他認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精髓,是保證我們黨永葆蓬勃生機的法寶”。在堅持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同時,江澤民結合時代要求提出了與時俱進的理論,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江澤民認為: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能否始終做到這一點,決定著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要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根據黨和人民新的實踐不斷進行理論創新、製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麵的創新,因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沒有思想的解放,我們就難以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製中解放出來,從對馬克思主義錯誤的和教條式的理解中解放出來,從主觀主義和形而上學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就難以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沒有與時俱進的思想理念,我們就容易滿足於已有認識和成果的取得,忽視不斷進行理論創新和製度創新。總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僅使我們把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開辟了廣闊的理論空間,而且使我們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上不斷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五、尊重實踐和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