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突破成功的瓶頸(2)(3 / 3)

選擇麵前不要固守

為了固守一包棉花而放棄其他,最後竟落得一無所獲。這是一個獵人的教訓。

兩個貧苦的獵人靠上山打獵為生。有一天他們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山裏獵物不好打,而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讓家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趕路回家。

走著走著,其中一名獵人眼尖,看到山路邊有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著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又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獵人屢勸同伴不聽,隻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獵人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著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背起黃金。

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想法,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發現黃金的獵人隻好自己背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家。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獵人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背不動,那獵人不得已,隻能丟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棄的棉花,空著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家去。

人總是“惜力”,在這個故事中有充分的表現。已經付出了一份辛苦,便死死地守著這份成果,不願放棄,哪怕麵前還有更多更好的機會,也會固執地堅守自己的那一份“勞動成果”,不惜放棄很多的機會。然而,你的選擇與放棄往往更決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窮人最缺的是什麼

窮人最缺的是什麼?是一份成為富人的野心。

法國富翁巴拉昂去世後,《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特別遺囑:

我曾是窮人,但當我走進天堂時,我卻是一個大富翁。在跨入天堂之門前,我不想把我的致富秘訣帶走。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有一個私人保險箱,那裏麵藏有我的秘訣。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

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得到我的祝賀。當然,那時我已不可能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其睿智歡呼,但他可以從那隻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是我給予他的掌聲。

遺囑刊出後,《科西嘉人報》收到大量信件。絕大部分的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金錢。窮人還能缺少什麼?當然是錢了。還有一部分人認為,窮人最缺少的是機會,窮人最缺少的是技能,窮人最缺少的是幫助和關愛。總之,答案五花八門。

一年後,也就是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督下打開了那隻保險箱。

在48 561封來信中,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的秘訣。蒂勒和巴拉昂都認為,窮人最缺的是野心,即成為富人的野心。

頒獎之日,主持人問9歲的蒂勒,為什麼想到野心,而不是其他。她說:“每次,我姐把她11歲的男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東西。”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地有一點野心,尤其是當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時,這種野心會在物欲的驅使下無限膨脹。然而,野心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驅使人奮發前進的動力。但是,生活中,有許多人成為病態野心的奴隸,任內心的貪欲不斷蔓延生長,最後成為支配他們頭腦和靈魂的魔鬼。他們總是不滿足,總是盡力追求著排場和門麵。比如,讓自己的家居裝飾保持在他們本來無法達到的水平上;在還買不起自行車的時候就已買了汽車;穿著名牌時裝,佩戴昂貴首飾。他們所做的這一切,實質上並沒有獲得那些真正值得追求的東西,反而被這些東西蒙蔽了眼睛,無法探究人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