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次狩獵結束之後,人類便把馬的韁繩緊緊抓在手中了,他們喂養馬,並把它們綁在專門建造的馬廄裏。
人,有的可以永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而有的隻配永遠做自己生活的奴隸。就像寓言中的馬一樣,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填滿自己的妒忌的心,卻永遠地丟棄了自由的權利。你選擇了什麼樣的人生道路,決定了你享有什麼樣的人生。無論你要選擇什麼、放棄什麼,都要弄清楚這樣做值得不值得。
做人要懂得選擇和放棄
不懂得選擇與放棄,隻有死路一條。
一頭小驢子外出覓食,發現了兩堆相距不遠的草料。東邊是一堆幹草料,西邊是一堆新鮮的嫩草。驢子很高興,跑到大堆的幹草料處剛要吃,忽然想,西邊那堆草稈那麼新鮮,肯定好吃,此時不去,可能嫩草會被別的驢子吃掉。於是它就跑到嫩草堆那兒,剛要吃,它又想,這堆草雖然很嫩,可別的驢子把那一大堆幹草吃光的話,自己就要餓肚子,還是回去吃幹草吧!於是,它又跑回幹草料堆。可是,它又特別想吃嫩草,就再次跑回嫩草堆。在嫩草堆那兒又擔心吃不飽,又返回幹草堆。
小驢既想吃飽,又想吃嫩草,還擔心草料被別的驢子吃光,於是不停地往返於兩堆草料之間,最終又饑又累,死在了草堆旁。
患得患失是人性的死穴,麵對選擇,許多人往往是猶豫不決、瞻前顧後,將許多原來擁有的東西白白浪費掉,最後隻留空悲歎。命運一直藏匿在我們的思想裏,許多人走不出屬於自己的成功之旅,並非因為他們天生的個人條件比別人差,而是因為他們不懂得取舍,走不出得失的困擾,總是徘徊在命運的兩端,在自我設限中扼殺生存的權利、浪費寶貴的資源,沒落便在所難免。
胃口太大會讓你失去更多
對於不適合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地放棄,否則很可能會讓你失去更多。
一戶人家門前的大樹上,站立著一隻貪婪的烏鴉,而對麵人家的門前,正有一隻黃狗在吃它的午餐——一根肉骨頭。
烏鴉張大著嘴巴,望著正津津有味啃骨頭的看家狗,心裏很不平衡——“為什麼它有骨頭而我沒有?我要把骨頭搶過來!”於是,烏鴉看準一個機會,像鷂鷹似的猛撲過去,對準黃狗的頭部奮力一擊。
看家狗沒有提防這突如其來的進攻,就連這一下是誰打的它也沒弄清楚,於是頭也不回地鑽進了門洞,而那塊骨頭也落在了洞口前。
蠻橫的烏鴉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起來:“原來黃狗也不過如此嘛!果然在我烏鴉大人的一擊之下變成了喪家之犬,這下骨頭成了我的啦!”
烏鴉一下子抓住了那塊大骨頭,想把它帶回樹上……不料這骨頭實在太重,任憑烏鴉用盡了渾身氣力,骨頭就是紋絲不動,烏鴉心想:“那我就在這裏吃吧。”
看家狗定了定神,重新躥出門洞,要和入侵者大戰一場。當他看到剛才襲擊自己的隻是一隻烏鴉時,不禁勃然大怒,它一把抓住了烏鴉的翅膀,頓時,羽毛飄零。烏鴉想要趁機逃跑,卻已經失去了機會,被黃狗一口咬斷了脖子,隻見它死命掙紮了幾下,便咽氣了。
沒有給自己準確的定位,為了得到誘人的利益而失去理智,去爭奪、去占為己有,這種事情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演繹。這是人類貪婪、惟利是圖本性的體現。但是,對於不適合自己的利益要懂得適時放棄,不可胃口太大,否則,也許失去的會更多。
失去火把,卻最先看到光明
失去火把,卻可以在黑暗中最先看到光明。
有個匪徒跟蹤一個珠寶商人來到了大山裏,一路上他總是沒有機會下手。到了大山裏,四周沒有一個人,匪徒終於找到了下手的好機會,他攔住了珠寶商人的去路。
麵對劫匪,商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即逃跑。於是,一個拚命逃亡,另一個窮追不舍。走投無路的商人鑽進了一個山洞裏,匪徒也跟了進去。在山洞裏,匪徒抓住了商人,不但搶了他的珠寶,連商人準備在夜間照明用的火把也搶去了。
那個匪徒還算沒有喪心病狂,他隻圖財沒有害命。之後,兩個人各自尋找山洞的出口。山洞裏黑極了,沒有一絲光亮。匪徒慶幸自己把商人的火把搶來了,要不然到死也走不出這個縱橫交錯的山洞。他將火把點燃,借著火把的亮光在洞中行走。火把為他的行走帶來了方便,他能看清腳下的石塊,能看清周圍的石壁,因而他不會碰壁,不會被石塊絆倒。但是他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山洞,最後餓死在山洞裏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