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是一種能力
出版線上
作者:何誌偉
第一次見陸誌宙,是在去年夏天的台北。時值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吳念真同小野有一場對談,也算作是吳念真《這些人,那些事》、《台灣念真情》、《特別的一天》的簽售會。陸誌宙在台上的身份是對談活動的主持人,台下則是譯林出版社市場營銷中心的編輯。
那日一件藍得極致的襯衣配著牛仔褲的裝束,立在人群之外,是幹練的,不失雅致的。我對這身裝扮印象很深,在後來德韋恩·韋德等幾場新書發布會現場,類似的裝扮,不斷重疊著我對她的印象。
為“誠惶誠恐”的緩衝
陸誌宙於2004年8月入職譯林出版社,原是做文字編輯工作的。入職幾個月後便接手編輯《逐愛的女人》一書。陸誌宙說,這是一種幸運。
當年10月公布的諾貝爾文學獎,授給了時年57歲的奧地利女作家、詩人埃爾裏德·耶利內克,是一位德語作家。耶利內克在獲得諾獎之前其實並不被國內讀者廣泛熟知,其最為大眾讀者知曉的作品大概也僅是《鋼琴教師》一本。2004年因得諾獎,她的其他作品才被陸續引進,在次年集中出版。譯林出版社便在當時引進了《逐愛的女人》、《美好的美好的時光》,交由德國文學專業的陸誌宙編輯。
對於初入出版行業的陸誌宙來說,這當然算得上是幸運的。比起幸運,更為巧合的是,當初陸誌宙在德國留學期間的導師Karl-Gert Kribben教授正好在國內,同她一起挑選將耶利內克的哪些作品引進到國內。而這位導師的大學同學正巧是耶利內克在柏林出版社的頭牌編輯Delf Schmidt博士。耶利內克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交由這位編輯,甚至可以說是他給世人帶來了一個“耶利內克”。2005年,陸誌宙去德國之時,拜訪了Delf Schmidt,並且藉由他采訪了一直避世的耶利內克。
《逐愛的女人》是陸誌宙做的第一本書。與經驗的空白比起來,從文學研習者到編輯身份的轉變,對她而言,回首再看時體會更為深刻。“專業轉換的問題,當時隻有模糊的認識。其實做一個合格的外國文學編輯,精通某種外語,或對文學有或多或少的研究,這僅僅是一個開頭,一個必要條件,離專業編輯的距離還很遙遠。剛剛開始做編輯,很多環節你還處在一個懵懂空白的狀態。好比你在編輯翻譯類文學作品時,你可能更關注翻譯的準確度,對語言或者文本更看重一些。”加上在德國留學多年,陸誌宙對母語有所隔閡,缺少對編輯職業的敏感,使得她懷疑自己能否做好一個編輯。這種“誠惶誠恐”的疑慮,也來自於對於國內社會的陌生感,“我覺得做出版,是陪著社會一起成長的,你會敏銳感覺到社會怎麼轉型變化,但是我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很多的東西你會有一些脫節。好比說流行文化的東西,比如年輕一代起來了,他們的焦慮是什麼、價值取向是什麼,你會有一點陌生。但是你做書是給讀者看的,你對讀者不了解怎麼做書呢?這是我的焦慮。”所以,《逐愛的女人》在機緣巧合下,在某種意義上緩衝了陸誌宙快速進入這個行業的疑慮、尷尬,“因為它是當年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書,在某種意義上帶著不容置疑性,考慮的角度相對單純一些,為我能融入到行業裏頭爭取了一點時間”。
之後,陸誌宙編輯了耶利內克的《美好的美好的時光》;參與編輯了五卷本《德國文學史》;2006年開始獨立編輯作品,做了《三個六月》(獲“2002年美國全國圖書獎”),“卡爾維諾作品集”。陸誌宙說,她是隨著這些書成長的,這些書給了她再平實不過的鍛煉,也鍛造了她對書的品位。
“卡爾維諾作品集”是陸誌宙2006年編輯出版的圖書。譯林出版社在2001年出版過一套“卡爾維諾文集”,這是國內首次以文集的形式對卡爾維諾的全麵譯介。而中國讀者對卡爾維諾的認識,很大程度得益於當初王小波、蘇童、毛尖、朱天文等人在作品中的不斷提及而被逐漸加深,所以2006年,譯林出版社決定升級文本,重新修訂、打造。陸誌宙本以為改版的工作並不大,除卻新引進的《為什麼讀經典》需要翻譯,其餘譯本隻需拆開原本的形式重新設定便好,卻發現改版過程留有很大的空間。“2001年大家更多的是帶著一種獲獎書或者文學使命去做的。可是過了四五年,到了2006年,出版環境變了,你肯定希望這個書有一定的市場,有更多的讀者去讀,能夠更接地氣,能夠代表一定的閱讀方向,所以需要從新的出發點來做。” 譯林出版社希望通過改版,“將卡爾維諾的文學史形象變得可觸摸,變得生動親切,突出其‘智力寫作’、豐沛的想象力、將一生致力於開發小說的無窮可能性的特點”。文集不但以單行本的形式出版,譯文也是參照不同版本進行了修訂,用陸誌宙的話說,“對卡翁的無限趨近的努力,包括理解上的,風格上的”。並且,這一次也將意大利新版卡爾維諾文集中收錄的其前言、後記一一翻譯,希冀能為讀者了解卡爾維諾的每一部作品提供線索和背景知識。“卡翁的前言文字和文本文字風格不同,仿佛是兩種顏色。通過這些文字,他變得直觀而親切,比如他在《看不見的城市》的前言裏談他以如何的情懷進入寫作,他的焦慮,他的不確定,以至他的工作方式,他的交往……所有這些都在前言中呈現出來。又如《通向蜘蛛巢的小徑》的前言,是卡翁對他創作的第一階段的一個回顧和總結,他的文學主張,他對現實主義的看法都在這篇序言裏談及,可以說是理解卡翁的一個重要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