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裏的新國人
心聲
作者:袁嶽
中國有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勤者就是不斷嚐試不辭辛苦不輕言放棄;勇者就是麵對風險敢於挑戰爭取佳績;智者就是好學不倦敢於創新不信宿命。我們大家都要做這樣的中國人,也必須積極爭取做這樣的中國人。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覺,每當你在其他國家旅行與商務交往的時候,很多時候你願意提醒別人知道你是中國人,而不是他們那個文化的人。
因為是中國人,所以我們很多時候喜歡熱鬧點的場景;因為是中國人,我們講究吃得豐富一些,而且把其他人是不是款待我們看成合作誠意;因為是中國人,我們把好的合作夥伴看成哥們;因為是中國人,我們願意對於我們特別欣賞的人表現出私情,也對那些對我們特別看待的人感到親切。
我們就是這樣被塑造了的,我們過去的社區文化、家教、單位關係、親友倫理,甚至政治活動方式,賦予我們個人一些並不特別自覺又無時無刻不在其中的文化範式,我們在這個之上形成的是非觀、價值觀、理想與追求,具有了我們中國人的特點。
很多人可以找到這些特征的很多劣勢,但是我們同樣可以看到其中的很多優勢——因為沒有堅固的宗教信仰,所以我們比誰都能接受改變;因為我們注重親近關係,所以我們以那麼低的社會保障但能讓那麼多的人口沒有出現溫飽難以保障的窘境;因為我們的過度重視勤勞的意義,因此我們總能從絕望或者其他人不知覺的地方發現其他人也許不去做的創業機會;甚至就是因為我們有的時候不很講究完全安全衛生的飲食,所以也許我們的抵抗力還相對強一些。
不管有多少遺憾與問題,我的文化認同覺得做中國人挺好;就算中國有再多的毛病,我也不覺得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去改變國籍去移民,我覺得那是一種對自己文化認同的交代,一種發自內心的一致性與安詳感。
當然,文化認同不代表對於現下中國所有文化習慣的舒服——我尤其不喜歡這樣的事情——明明是違法徇私的事情但還要托親友去辦理;胡吃海喝窮擺排場富也擺排場;隨禮送份子,很難受也要做人情;掌握了權力與資源,總是願意給親近的人優先……
在任何這些方麵,有那麼一點點微小的進步,那麼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中國人都會被激發出更大的對於國家未來的激情、向往與使命感,我們也將在保持民族自豪感的時候不斷更新。
中國有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勤者就是不斷嚐試不辭辛苦不輕言放棄;勇者就是麵對風險敢於挑戰爭取佳績;智者就是好學不倦敢於創新不信宿命。正是有這樣的精神,同時壯大這樣的精神,萎靡困頓、迷茫糾結、無所作為、徇私舞弊的壞風氣才能得到遏製,做這樣的中國人才更直得起腰挺得起胸。我們大家都要做這樣的中國人,也必須積極爭取做這樣的中國人。
責任編輯 李菡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