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奇聞怪事出現又有什麼關係?不同於自己理念的事情出現又有什麼關係?這世間本沒有什麼絕對的對與錯,隻要你用一顆博大的心去看待,你的人生就廣闊而寧靜。
有個人,眼前境況糟透了,心情也糟透了。為了排除心中的苦悶,便到山上的廟裏找禪師訴說。禪師聽完了他的訴說,帶他進了一個很舊的禪房,屋裏一張桌子放著一杯水。禪師微笑著說:“你看這杯水,它已經放在這裏很久了,每天都有灰塵落在裏麵,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這是什麼原因嗎?”他認真思索,像是要看穿這杯子。
他忽然說:“我懂了,所有的灰塵都沉澱在了杯底。”
禪師點點頭:“人生如杯中水,濁與清在於自己。”
我們生活在紅塵之中,大度包容的心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一個人氣量狹小,遇事斤斤計較,那麼在生活中就會處處碰壁,煩惱無限。假如能以實際行動理解、包容別人,那麼你也會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包容的。
林肯在競選總統前夕,他在參議院演說時,遭到一個參議員的羞辱,那參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自己是個鞋匠的兒子。”
“我非常感謝你使我記起了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記住你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好。”
參議院陷入了一片沉默。
他轉過頭來對那個傲慢的參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的父親以前也為你的家人做過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我從小就跟我的父親學會了做鞋子的技術。”然後,他又對所有的參議員說:“對參議院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而他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
說到這裏,所有的嘲笑化作了真誠的掌聲。
有人批評林肯總統對待政敵的態度:“你為什麼試圖讓他們變成朋友呢?你應該想辦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才對。”
“我們難道不是在消滅政敵嗎?當我們成為朋友時,政敵就不存在了。”林肯總統溫和地說。這就是林肯總統消滅政敵的方法,將敵人變成朋友。而這源於他從小受到的教育。
由於家境的困難,林肯12歲的時候不得不中止學業,去做了一個伐木工人。伐倒的樹木,工人們就在木頭的尾部用墨水寫上自己名字的第一個字母,表示這根木頭是自己所伐的,然後再去向老板要錢。但是有一天林肯發現自己辛苦砍伐的10多根木頭都被人寫上了別人的名字“H”。
他生氣極了,回家對繼母說:“一定是那個叫亨得爾的家夥幹的,我去找他論理去。”
繼母看著林肯說:“孩子,你先別急,聽我給你講個故事。”於是黛絲平靜地講了起來:
從前有一片大森林,那裏有一個善良的人,名叫斑卜,以打獵為生。有一天他去收套子,發現套子上隻有動物脫落的毛,動物已經被別人取走了,斑卜很生氣。等了3天後,一個印第安人走過來用手勢告訴斑卜這裏是他們的地盤,你不可以在這裏裝套子。斑卜也打手勢說,這是我裝的套子,你不能拿走我的獵物。斑卜想,與其多個敵人,還不如多一個朋友,於是他就大方地將捕獸套送給那個印第安人了。後來有一天斑卜打獵時遇到了狼群,印第安人救了他。
黛絲講完了故事,微笑地問林肯:“你寧願要朋友還是要敵人呢?”“當然是朋友了。”林肯毫不猶豫地說。
“對呀,孩子,你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在社會上到處樹敵,很難成功的。”
此後林肯牢記著母親的教導,這種寬容麵對他人敵意的美德為他以後的人生鋪平了道路,最終讓他一帆風順地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
一個胸懷寬廣的人才能夠成就一生,作為一個女人,也許身邊的朋友通過嫁人從而衣食不愁,而你偏偏相信女人要靠自己一步一步穩紮穩打,鄙視她嗎?或者從此敬而遠之,斷絕這份情誼?聰明的女性不會這樣,她先問自己:她這樣做對我有影響嗎?沒有,好,每個人有自己往高處走的方法,也許殊途同歸,最終我們站到同一個至高點上。所以說寬容的女人最有魅力,因為她能夠遠離自己的衝動情緒,坦然麵對生活所給予她的一切。
嫉恨的後麵卻是可怕的陰影,而寬容的後麵是陽光。隻有自信不足的弱者,才會嫉恨別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個有著博大胸懷的人,不會斤斤計較個人得失,不會為生活工作中的小摩擦而耿耿於懷,不會為世間繁雜的恩怨是非糾纏不清,看似退縮,卻擴大著自己心靈的外延。多點寬容,你的生活會因而變得更加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