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早在北宋天聖三年(公元1025年),南劍州郡守曹修古就興建學館於西山,這在當時大宋朝的舉國州郡中是首屈一指的,一直到慶曆三年(公元1044年),北宋朝廷才下令天下州縣都要辦學校,這距離曹修古當年的壯舉已經晚了將近20年,所以才有了“獨先天下興州學”這一說。

《南劍州重建州學記》中載:“建炎初,潰軍突至,一夕灰燼。”州學在建炎年間被亂兵燒毀了,這座有百年曆史的州學是誰燒的呢?據《南平縣誌.大事誌》考證:“建炎中,建寇範汝為遣葉徹來寇延平。”範汝為建州(建甌)人,原為鹽販子,後為農民起義領袖,就是他派姓葉名徹這個人,帶領起義軍打入延平燒掉州學的。南劍州學由建州人曹修古而建,又被建州人範汝毀燒。葉徹打入延平後,被南劍知州張擧打敗,中箭而死。

南劍州學建立後,培養了大批的人才,曆次科舉,金榜題名的南劍州籍人士不絕如縷。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黃裳中狀元,將當年盛況推向了巔峰。地方府誌記載,南劍州境內形成“五步一塾,十步一庠”的求學風尚,州學的建立為儒學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北宋末,遊酢和楊時“程門立雪”,倡道東南,遂使閩學濫觴濟世乃至發揚光大,延平也因此而成為宋代理學的學術中心,譽稱“理學名邦”、“閩邦鄒魯”,其淵源便是“南劍州學先天下”結出的碩果。

人所共知的民族英雄鄭成功被南明政權冊封為延平郡王,延平就是南平的舊稱,當年,鄭成功是福王朱聿鍵至為仰仗的肱股之臣,在這裏,鄭成功召集各地義軍抵抗清軍達一年之久,並在這裏寫下了史學界膾炙人口的《延平條陳》。

時至今日,作為舊時代教育精髓的州學早已蕩然無存,而佇立在劍津校園的宋碑,卻像一葉順曆史潮流而下的文化扁舟,在重現珍貴文化遺存的同時,也讓我們對雄視百代的唐風宋韻有了更為真切的體認與頂禮。而南平站由於分流鐵路運輸資源的需要,除了南平老站外,又在雙劍會龍之畔開設了南平南站,另外,預計於明年開通的京福高鐵南平南站也在施工中,不遠的將來,縱橫捭闔的鐵路飛虹必將為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增添更加動人心魄靚麗景觀。

——選自南昌局《晨笛》201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