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師南下蕩平福建倭亂(2 / 2)

牛田戰役後,倭寇們逃到林墩,盤踞起來。戚家軍不給敵人以喘息之機,隨後追去。林墩在興化府(今莆田縣)城東二十裏,這裏本來就是倭寇的一大巢穴,大約有4000人在這裏盤踞。嘉靖四十一年十月九日,戚家軍從福清出發,翌日進入興化府。這天半夜,戚繼光率軍披星戴月向林墩進發,而倭寇一無所知。當時明月當空,戚繼光怕被敵人哨兵發現,計劃失敗,令士兵原地休息。月亮落下去,天黑了下來,部隊繼續行軍。林墩倭巢,四周水溝縱橫交錯,地形極為複雜,由於向導投敵,戚家軍被引入非常難走的狹窄小路,東方發白時,才逼近倭巢,而這時倭寇早已發覺,戰機早已錯過。戚繼光下令進攻,戰鬥開始,倭寇利用有利地形,打得十分頑強。戚家軍連夜行軍,體力消耗大,再加上地形不利,攻打好久也沒攻下。但在戚繼光的指揮下,士兵們振作精神,拚死反擊。雙方短兵相接,展開肉搏戰,倭寇有些招架不住,開始潰敗。戚家軍士氣更加高漲,奮力追殺。倭寇們四散而逃,落水淹死的不計其數。倭巢很快攻下,戚繼光指揮軍隊追殺,追到黃石一帶,收兵而回。這一仗取得很大的勝利,救出被掠百姓2100多人。戚家軍出城時,城裏居民沒有察覺,直到捷報傳來,大家才知道戚家軍已經出兵,並且打了勝仗。戚家軍凱旋歸來,老百姓扶老攜幼,出城十裏迎接。

牛田和林墩兩次勝仗,共殲敵3000名左右,救出百姓3000多人。同時,戚家軍傷亡也不少。凱旋進城時,百姓們出城遠迎,送上的彩旗和慰問品塞滿了街道。戚繼光拒絕對他個人的祝賀,說:“士兵們傷亡,我怎麼忍心接受慶賀!”他親自看望傷兵,安慰他們好好養傷,又安排專門人員,做好陣亡將士的撫恤工作。安葬士兵的大墓前,戚繼光身著素衣,神情莊重。他眼中含淚,聲音嗚咽地說:“眾位兄弟,你們遠來自浙江,為了抗倭大計,和我一起南征北戰。你們之中有多少英雄好漢,為殺倭寇耗盡了力,流盡了血。我們戚家軍為有你們這樣的漢子而驕傲,戚家軍的將士忘不了你們,這裏的百姓也忘不了你們。我以萬分崇敬的心情,以手中這杯薄酒,告慰弟兄們的亡靈。”

戚家軍到福建後,轉戰南北,蕩平橫嶼、牛田、林墩三大倭寇巢穴,圓滿完成了援閩任務後遂班師回浙江,進行休整並補充兵員。回浙江不久,因援閩有功,戚繼光被升任為分守台州、溫州、福州、興化和福寧中路等處副總兵官,兼管水寨,參將、遊擊以下的武官都歸他調遣。由一人擔任橫跨浙江、福建五府州的副總兵,曆史上也是不多見的。

戚繼光還浙後,倭寇高興地說:“戚老虎去,吾複何懼?”於是,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於1562年冬攻陷興化府城,明人繪《倭寇圖卷》在城中燒殺奸淫掠奪,無惡不作,盤踞兩個多月後才棄城退出,攻陷平海衛(在莆田縣東九十裏),並以此為巢,四出騷擾。

嘉靖四十二年(1563)一月,戚繼光接到援閩詔書。四月,戚繼光奉命率領經過補充的戚家軍萬餘人再度入閩剿倭。在平海衛戰役中,戚家軍正麵進攻,另一位抗倭名將——福建總兵俞大猷和廣東總兵劉顯為兩翼,配合出擊。倭寇被殲2000多人,平海衛巢穴複亡,興化城被明軍收複,被擄百姓3000多人也得到解救,而戚家軍僅陣亡十六人。大捷報京,明世宗甚喜,親率文武百官至郊廟進行隆重的告謝典禮,以慶賀大捷。戚繼光因在這一戰役中立了首功,被晉升為總兵官,鎮守福建全省及浙江金華、溫州二府。

至嘉靖四十三年(1564)春,戚家軍全殲福建境內的倭寇。第二年,戚繼光揮師南下廣東,與俞大猷配合,肅清廣東境內的殘倭。至此,猖獗二十年的沿海倭寇,經過沿海軍民的浴血奮戰和戚繼光、俞大猷等抗倭將領的共同努力,基本上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