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三十九年(1560)以後,倭寇由於在浙江受到沉重打擊,紛紛南下騷擾福建,北自福寧(今霞浦縣),南至漳、泉,沿海千裏,幾乎處處有倭,局勢非常緊張。而福建兵力空虛,無力抗倭,形勢十分危急。福建巡撫遊震得向京城告急,請求派在浙江抗倭中屢屢建功的戚繼光前來幫助抗倭。朝廷同意了,於嘉靖四十一年(1562)七月命戚繼光帶兵赴福建剿倭。
戚家軍在戚繼光的帶領下,向溫州進發,從溫州乘船到達平陽,然後從旱路到達福建,一路上紀律嚴明,秋毫無犯,給久受官兵騷擾的福建人民以良好的印象。當時戚家軍已有6000人,戰鬥力很強,戚繼光堅信,憑他的隊伍,可以打敗任何一支倭寇。他了解到,倭寇在福建有幾個大的巢穴,如橫嶼、牛田、林墩等,便決定主動出擊,拿下這些巢穴,以便切斷倭寇的後路,最終取得勝利。八月初,戚家軍開到寧德,駐紮在那裏,準備收複橫嶼。橫嶼在寧德縣城東北二十餘裏,是海中的一個小島,離岸約十裏,和大陸隔著一片淺灘。潮來時,一片汪洋;潮退後,都是爛泥。倭寇在島上安營紮寨,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寧德、福清各地的倭賊互為聲援,竄擾沿海州縣。由於地勢險要,陸軍、水師進攻都有困難,因此倭寇據島三年,明朝官兵無可奈何。這是戚繼光入閩碰到的第一個倭巢,他決心攻拔倭寇的這一據點。戚繼光拜會了福建巡撫遊震得,把自己的作戰計劃告訴了他。遊震得素聞戚繼光的大名,對他十分佩服,表示將全力支持戚繼光,讓他放開手腳抗倭。軍隊休整幾天後,戚繼光開始動員收複橫嶼。
經過一番戰前動員和部署,趁海潮退落之際,戚繼光命士兵每人背一捆幹草,把草鋪在爛泥上,擺成鴛鴦陣式,在戰鼓聲中踏草前進。上岸後,勇士們如猛虎下山,英勇撲向敵人,和倭寇展開了一場激烈的肉搏戰。硝煙和塵土彌漫了橫嶼上空,喊殺聲和戰鼓聲蓋過了大海的呼嘯。經過三個時辰的激戰,島上倭賊全部被消滅,戚家軍救出了被擄男女八百多人,打響了入閩抗倭的第一炮。
攻取橫嶼之後,戚家軍在寧德稍作休整,便向福清挺進。福清縣內有倭寇近萬人,盤踞在縣城以東的上薛、西林、木嶺、葛塘、新塘、聞讀、牛田等處,巢穴絡繹三十餘裏,附近的百姓惶惶不可終日。戚家軍到達福清,百姓奔走相告。戚家軍剛進福建,就在寧德打了個大勝仗,百姓們早有耳聞。現在戚家軍開了過來,老百姓覺得有盼頭了。
牛田是福清縣內最大的倭巢,離海很近。如果拿下牛田,可以切斷倭寇的入海口,形成關門打狗的局勢,也可以給別處的倭寇以威懾。考慮到這些,戚繼光決定首先攻打牛田。福清縣也有駐軍,戚繼光把當地駐軍的軍官和自己手下的將領都請來,一同商量對敵之策。最後,戚繼光與眾將歃血為盟,宣誓齊心協力攻下牛田。戚家軍承擔主攻牛田的任務,當地守軍承擔配合、牽製的任務。戚家軍兵分三路:一路由戴衝霄率領,從倉下進攻;一路由戚繼光帶領,由錦屏山進攻;另一路一部分埋伏在林木嶺,防止倭寇偷襲,一部分守住田原嶺、上逕等處,切斷倭寇歸路。九月二十八日,戚繼光指揮軍隊向牛田發起猛攻。牛田倭寇聞訊,列陣出營,戰鬥迅速展開,殺聲震天,倭寇紛紛敗退。這時,戴衝霄部隊從倉下趕來,堵住倭寇去路。倭寇孤注一擲,拚力殺向戴衝霄部隊,試圖殺出一條血路,逃入海中。戚家軍沒給敵人任何可乘之機,倭寇成了籠中困獸。
這一戰,戚家軍獲得了巨大的勝利,基本蕩平了福清的倭寇,福清境內安定下來。戚家軍舉行了盛大的凱旋儀式。他們高唱凱歌,敲著戰鼓,抬著戰利品,熱熱鬧鬧地向縣城進發。沿途百姓夾道歡迎,有的把平時家裏都很少吃的好東西塞給士兵,戚繼光廟士兵深受感動。離城還有幾裏,就見前方出城迎接的人群,他們以福建巡撫遊震得為首,敲鑼打鼓,把戚家軍迎入城中。這一天,成了福清人民的節日。福清人民十分感激戚家軍,他們紛紛寫文章,寫詩歌頌英勇的軍隊。戚繼光的美名也在福建傳揚出去,在福建倭寇中,得了“戚老虎”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