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執掌權柄之後,和很多貪官一樣也開始強取豪奪,大肆斂財,充分表現出一個封建社會的無賴之徒在得誌後的貪婪本性。劉瑾貪財不遺餘力,膽子比一般的貪官大了很多,因為他的上邊僅有一個皇帝。他斂財的手法也沒有什麼創新,就是受賄、索賄、貪汙等。
一是公開受賄。劉瑾受起賄來是來者不拒,有人為了得到高官向他行賄,例如劉宇,剛升任巡撫時,便用萬金向劉瑾行賄,使劉瑾喜不自勝。後來劉宇又先後給了劉瑾幾萬兩銀子,結果一直升遷到兵部尚書的位子上。各地官員進京朝拜述職時總要向劉瑾行賄,叫做“拜見禮”。“拜見禮”少的近千兩,多的五千兩。有一年考察地方官時,竟有賄賂兩萬兩銀子的。靠“拜見禮”升了官要重金“謝”劉瑾,叫做“謝禮”。送少了還不行,否則要馬上撤職,但如果官員趕緊追加銀子,官職又能馬上恢複。此種做法後來成為慣例,凡官吏遷升赴任、回京述職,都必須賄賂劉瑾,如果賄賂稍微遲緩,便禍起不測。當時有巡撫延綏都禦史曹西野回京述職,因為不知道行賄之事,赴京十數日竟無人接待。知情的人告訴他先謁拜“內相”,曹西野以為未見皇上,豈有先見權閹之理?劉瑾聞之十分惱怒,就是不安排曹西野晉見皇帝。後來曹西野不得已入見劉瑾,但堅決不下拜。劉瑾佯問入京幾日,意在怪其來遲,又問可知道回京原因,用什麼來報答,直言索賄。曹西野回答說:“聖恩浩蕩,台臣為世風之憲,振綱肅紀、激揚淑政以為報。”劉瑾非常憤怒,立刻將曹西野驅出,隨後指使讒佞者誣告延綏布糧腐爛以陷害曹西野,限其賠償布五百匹、粟千石,並將其家屬關押以為人質。曹西野傾家蕩產,憂鬱結心,竟端坐而死。翰林院學士吳儼,家資巨萬,拒不賄賂劉瑾,因此劉瑾恨之入骨,乘吏部、都察院考察內外官吏時,暗中批示:“翰林院學士吳儼,帷幕不修,令致仕。”所謂“帷幕不修”,是指生活作風不檢點,此乃憑空捏造,目的是將一直臣排出朝廷。還有給事中安奎等,因為盤查錢糧還京,交賄不足,被劉瑾誣以“參拜官員不當”罪,被罰戴一百五十斤重枷站立。此時恰逢傾盆大雨晝夜不息,而他們不敢少移半步,群臣為之寒心垂首,莫敢近看,也不敢為之說情。為了得到更多的賄賂,劉瑾還派親信到地方供職,為其斂財。民脂民膏通過他們之手源源不斷地流向劉瑾私囊。
二是公然索賄。在這一點上,劉瑾的無恥和貪婪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官員若有事,非行賄不可,不然的話便立即大禍臨頭。想升官的更得行賄,否則不得擢升。當時百官賄賂劉瑾,進儀時都用紅紙。正德初年,京師紅紙價格頓漲十數倍,可見其納賄之廣。那些清廉、剛直不阿的官員,由於滿足不了劉瑾的貪欲,大都慘遭貶謫或陷害。有一個人剛升遷,劉瑾便向他要“賀印錢”,其實就是索要賄賂,言外之意是:沒有我的同意,你根本就做不上這個官。那個人不肯給,劉瑾馬上就下令讓他退休回老家。漕運總督、平江伯陳熊由於拒絕劉瑾索賄,結果被削除封爵,謫戍南海衛。而禦史塗禎更悲慘:他是當時有名的清官,奉命巡長蘆鹽課,劉瑾要他割送當年餘鹽銀兩,塗禎不從,劉瑾懷恨在心。後來,塗禎進京複命,在朝門碰到劉瑾,不肯屈膝俯首。劉瑾更加仇恨,把他逮捕下錦衣衛監獄,處以杖戍肅州。塗禎受不了酷刑,死於獄中。劉瑾不肯罷休,抓他的兒子代替充軍。賄贈的東西不能滿足其欲望的,也要遭受迫害。如南京右都禦史張泰,為官清貧,沒啥好東西,隻能以土葛送他。劉瑾不滿,把他罷官。有些拿不出金銀寶物的官員,害怕受迫害,隻好自殺了事。
劉瑾索賄無忌,搞得天怒人怨。其死黨、吏部尚書張彩本由賄進,因見天下人言洶洶,婉言勸諫劉瑾,大意是說那些給他行賄的人的錢不是盜取的官銀,便是剝削百姓所得,假借劉瑾的名義損公肥私,但給劉瑾的錢僅是十分之一,而今後百姓的怨氣卻都要集中到劉瑾身上。劉瑾聽了覺得很有道理,於是開始拒絕賄賂,像個清官一樣懲罰行賄者。這種做法不過是對上蒙騙皇上,對下欺騙百姓而已。禁令發布後,恰逢巡撫山東禦史胡節回京,照例前往劉宅獻饋,劉瑾故作聲勢,以行賄罪將其下錦衣衛捶死;少監李查、侍郎張鸞、指揮使趙良勝同差福建,回任時斂銀二萬以饋劉瑾,劉瑾將銀收於內庫,遂降李查為長隨,趙良勝為南京百戶,令張鸞致仕。由此行賄之風稍為收斂,然而因賄賂劉瑾而獲罪者有幾人呢?明禁賄賂,隻不過是劉瑾的權宜之計,其目的是為邀名欺君,保全自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