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對待“發展”問題上的區別
雖然可持續發展觀和科學發展觀都強調“發展”,但在如何“發展”上卻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可持續發展是一個世界性理念,但各國從一開始就沒有對其達成統一的認識。具有經濟優勢的發達國家通過對外貿易,使發展中國家處於或出賣資源以解決建設資本問題或者為保護資源而使建設資本短缺的兩難境地;發達國家提出“環境保護優先”,在環境保護與發展的關係上主張優先考慮環境保護,這種觀點實際上已成為發達國家為保護自身優勢地位而限製、阻礙甚至製裁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武器。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當前所麵臨的首要任務是謀求發展、擺脫貧困,因而在處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係時,反對發達國家所鼓吹的環境優先的原則,堅持主張經濟優先發展。這種利益上不可調和的矛盾,導致資源仍在被掠奪性使用,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局麵並未得到明顯的改善,可持續發展作為全球性發展戰略難以實現。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從更科學、更廣泛的視角提出了中國進一步發展的新理念,勾畫了我國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一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目標體係,以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科學發展觀既堅持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內容,體現了發展中國家實現發展的一般特點,又為可持續發展理念開拓了更為廣闊的視野。
3.在發展與環境的關係上兩者表現出被動與主動的差別
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意味著人類改變了傳統的人與自然對立的發展觀念,轉變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協調發展的人類社會發展觀。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人類在享受空前的物質福利和精神福利的同時,也麵臨著空前的生存威脅。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與消耗,汙染物的大量排放,導致全球性的資源短缺、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許多問題如全球性氣候變化,臭氧層的破壞,生物多樣性迅速減少,有毒化學品的汙染及越境轉移,土壤退化加快,森林麵積急劇減少等等,已經打破了區域和國家的疆界而演變成為全球性、長期性、公開性的問題。如此嚴峻的局麵,迫使人們不得不重新考慮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可持續發展問題。這盡管是人們在發展理念上的巨大進步,但也是一種在嚴重威脅麵前被迫做出的選擇。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根據中國的實踐而主動提出的以全國人民根本利益為出發點的嶄新發展理念。
4.在發展理念上的階段性差別
工業革命以來,尤其是“二戰”以後,人類社會經曆了從“以物為中心”到“以社會為中心”再到“以人為中心”的發展過程。可持續發展觀是“以社會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是對“以物為中心”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否定,強調應實現人與社會的協調,把人類放在社會環境中確立自身的地位與作用。科學發展觀是“以人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將人類的全麵發展與社會的全麵進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對人的主體地位的進一步提升。一是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價值主體,牢固樹立人民群眾在發展中的主體地位,以人為中心,把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要和有利於人的全麵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既要滿足人的生存、安全、健康等自然需要,又要滿足民主權利、社會公正、素質提高、價值實現和精神文化等社會需要;二是把人民群眾作為社會發展的利益主體,真心誠意為人民群眾謀利益,把以人為本與執政為民結合起來,以實現、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己任,兼顧不同階層群眾的利益,使廣大群眾在整個社會生產和建設發展的基礎上,共享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科學發展觀突出了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決定性作用,把人看做是一切事物的前提和基礎,把可持續發展觀所體現的對人以外的世界的關注轉到對人本身的關注,它不是對傳統發展觀的“人是社會的主宰”理念的回歸,而是圍繞人的意識、人的觀念和人的維度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三、樹立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理念
1.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
科學發展觀把“以人為本”作為發展的本質和核心,就是要將人的全麵發展與社會進步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實現對人的主體地位的新提升。其原因在於:首先人是生產力的主要因素,隻有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其次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都不是為了發展而發展,最終都是為了人的自由全麵發展。以人為本不僅是推動發展的動力和手段,而且是經濟社會和一切事業發展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因此,應切實轉變片麵的發展觀和政績觀,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包括公民的政治、經濟、文化權利,創造人們平等發展、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使人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得到全麵發展。這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的本質要求,也是進一步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