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發展觀的變革:從“可持續發展觀”到“科學發展觀”(1 / 3)

一、發展觀的變革:從可持續發展觀到科學發展觀

中國發展觀的轉變,體現於整個改革開放的進程之中。改革開放初期,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轉變傳統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確立了以經濟發展替代經濟增長的新思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開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鄧小平在指引我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曆來重視經濟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明確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使我們的發展能夠持續。他認為人口問題是個戰略問題,而勞動者的素質又是決定我國發展後勁的關鍵;他多次強調我國能源和其他資源緊張,要合理利用;他十分重視生態環境問題,是我國全民植樹造林的倡導者。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根據中國仍是一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短缺、經濟基礎和技術能力還非常薄弱的國家的現實,把可持續發展放到了特別突出的位置和戰略高度。1992年黨中央做出了履行《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的承諾;1995年的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正式通過的“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突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指導思想,強調發展是硬道理,第一次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主要奮鬥目標和指導方針的重要內容,並載入了黨的正式文件中;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再次重申:我國是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標誌著我國實現了從“趕超”戰略向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轉變。

可持續發展相對於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具有巨大的曆史進步性,但是,它作為一個世界性的範疇,所麵臨和要解決的是人類工業化以來出現的生存危機,帶有明顯的被動性,並不能真正解決傳統經濟增長方式所帶來的一係列問題,而且麵臨著世界各國因社會製度不同所產生的巨大障礙,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存在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與西方國家在完成工業化任務後才提出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不同,中國是在工業化高成長期就麵對可持續發展問題,既無現成的答案,又無可借鑒的經驗或先例,隻能依靠我們自己在實踐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這在客觀上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積極探索既要立足於可持續發展基礎之上,又要進步於而不是局限於可持續發展的更高層次的發展理念。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這一探索的積極成果,它集中體現為黨的十六大確立的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尤其是《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若幹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明確提出“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與競爭力,健全國家宏觀調控、完善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製保障。”《決定》強調“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過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新發展,是對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進一步擴充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充分顯示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

二、可持續發展觀與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理念比較

可持續發展觀所要求的發展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增長,而是人口、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五要素的和諧發展;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保證資源的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樹立整體觀念和全球觀念,反對為了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發展而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樹立正確的代際觀念,認識到生態環境和資源寶藏是世代人類共同的財富,不僅要注重當代人發展的需要,而且要注重子孫後代發展所需要的資源、環境條件等等。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此二者在基本精神上具有一致性。但關鍵是要從理念上區別二者的不同,這是實現從可持續發展觀向科學發展觀飛躍的首要前提。二者的區別在於如下幾個方麵:

1.可持續發展觀與科學發展觀在內涵上的差別

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思想在於健康的經濟發展應建立在生態可持續發展能力、社會公正和人民積極參與自身發展決策的基礎上。它追求的目標是既要使人類的各種需要得到滿足,個人得到充分發展,又要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不對後代人的生存和發展構成威脅。而科學發展觀是“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麵、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它強調要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推進改革和發展”。它的內涵極為豐富,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各個領域。其中,堅持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實現人的全麵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全麵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麵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協調發展,就是要實現五個“統籌”,推進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相協調,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各個環節相協調;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實現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證一代接一代的永續發展。可見,可持續發展隻是科學發展觀內涵的一個組成部分,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之一,而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則更為豐富和全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