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想中徘徊8195;現實中漸醒(1 / 3)

沉寂多年的青年人的身影在俄羅斯政治生活中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並成為俄羅斯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2003年至2005年,格魯吉亞、烏克蘭和吉爾吉斯斯坦相繼發生“顏色革命”。2004年11月,在烏克蘭發生的“橙色革命”中,受西方思想影響較深且受美國支持的激進青年運動團體“該行動了”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係列“顏色革命”相繼發生在俄羅斯周邊國家,俄政府開始深刻認識到,青年問題,尤其是青年的政治參與問題關係到俄羅斯國家的命運。從2006年開始,一場前所未有的政治選秀活動在俄羅斯全麵展開,“我們的”、 “青年近衛軍”等由“統一俄羅斯”黨支持,且具有濃重政治色彩的青年組織是這些選秀活動的主角。此後,這些團體高揚支持普京和政府的旗幟,加強政治思想教育和組織自身建設,聲援總統選舉,舉行對抗“顏色革命”的演練,采取多種措施防範“顏色革命”的重演,沉寂多年的青年人的身影在俄羅斯政治生活中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並成為俄羅斯政治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對國家政治生活漠不關心,政治積極性消失殆盡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引入西方式的“民主”和“自由”思想,社會各階層、集團從各自利益出發,提出各種理論思想, 屬於俄羅斯自己的主流思想意識遭到拋棄,自由主義思潮、西化思潮、民族主義思潮、實用主義思潮等形形色色的社會思潮在國民思想意識中引起嚴重混亂。剛剛經曆了政局動蕩並且對政治涉世不深的青年人感到無所適從,無法確定自己的政治座標,很多人要麼對政治持觀望態度,要麼對政治生活失去興趣。

葉利欽上台後,其全盤西化的思想與其禦用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激進政策不謀而合,全麵推行“休克療法”,強行進行人們沒有任何心理準備的私有化,造成俄羅斯物價飛漲、國民生產衰退、物資匱乏、群眾生活水平普遍嚴重下降,政府對百姓關心的諸如教育、就業、住房等問題無力解決。這一時期,國家層麵沒有製定任何青年政策,隻是個別聯邦主體擁有青年工作綱領,內容涉及吸收青年參加政治生活以及社會生活。因此,青年是被國家政權遺忘的社會弱勢群體,隻有在例行總統選舉前才被當做選民利用一下。

這種形勢立即引起包括青年人在內的廣大群眾的強烈不滿。葉利欽曾冒著心髒病發作的危險,在青年人中間拉攏支持者,與他們狂歌勁舞,盡管如此,部分青年參加總統選舉就是為了掙點外快以勉強維持生存。

此外,青年人從情感上抵製政治。在私有化過程中大量國有資源落入一些官僚、寡頭和缺乏教養的暴發戶手中,貧富差距急劇擴大,政府反腐無所作為。同時,由於俄羅斯綜合國力下降,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被嚴重削弱,青年人因此對政府深感失望,對政權失去了信任和信心。民意調查結果曾顯示:“對政治感興趣”的35歲以下的青年人隻有33%,而55歲以上的人卻達到45%。

在葉利欽執政期間,俄羅斯政治生活中幾乎聽不到青年人的聲音,既使有也是曇花一現。如1991年的8.19事件中,正是蘇聯青年用“民主派”思想說服了國家緊急委員會的坦克兵,保衛了葉利欽。1993年的“十月事件”中,炮轟白宮的人群中首當其衝的也是青年人。但這一時期俄羅斯青年的政治參與帶有明顯的自發性、非理性與非法性的特點。

普京政府高度重視青年人參政,青年的政治使命感開始覺醒

普京執政後,一方麵大力振興國民經濟,全麵展開反腐行動,重拳打擊金融寡頭,重樹國民對國家的信心,同時開始重視青年的成長和參政問題,引導青年人把個人前途與國家的政治命運聯係起來,使青年人政治參與的意識逐漸覺醒。

青年政治參與問題被列入俄羅斯國家發展綱要。2000年12月27日,俄羅斯聯邦政府就以1015號決議的形式,批準了“俄羅斯青年”聯邦目標計劃,其主要任務就是為促進青年人進入各級國家政權機構提供一切條件。此後,根據“關於青少年社會組織的國家支持”的聯邦法律,2001年~2004年已有25個聯邦主體采取並實施國家支持青少年社會組織的本地區綱領,38個聯邦主體實施支持青少年社會組織的本地區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