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間天堂:杜布羅夫尼克(1 / 2)

幾百年前杜市的商人就已實現了區域化經營,現代流行的“加工區”、“特區”、“銷售網絡”等理念或做法都可或多或少地從當時杜市的商人那兒找到一些原始的雛形。

天堂之美

說到人間天堂,人們自然會想到中國的蘇州、杭州,但在亞得裏亞海之濱也有一座古城被譽為人間天堂,這就是克羅地亞著名的曆史文化名城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地亞的版圖就像一把鐮刀,大陸部分是刀身,沿海是刀把,細細長長的,星羅棋布地散落著一千多個島嶼,而杜市就像一顆鑲在刀把最南端的珍珠,熠熠發光,光彩奪目。

杜市三麵是海,四周為城牆環抱。城牆依地勢走向而建,蜿蜒起伏,不算長,總共才兩公裏左右,但峻峭的堞牆,或圓或半圓或矩形的形狀各異的城堡,高聳雲霄,陡峭雄偉之勢絲毫不亞於八達嶺長城。城堡有東西兩個城門,一個上方飾有雕刻精美的城市保護神雕像;另一個用拉丁文篆刻著 “舉世界之黃金焉能購得人之自由”。城堡從大海的礁石上拔地而起,潮起潮落,海浪拍打著敦實堅固的城牆,城堡巍然屹立,固若金湯。

城裏,紅瓦白牆的建築,帶有濃厚的地中海特色,從城牆上望下去,一片桔紅,星星點點地夾雜著幾點綠色,十分燦爛。一條主街穿城而過,不長,也就四五百米,兩頭各有一個挺拔細高的鍾樓和瞭望塔,兩邊是鱗次櫛比的商鋪、咖啡館、市政機關等。每隔幾個鋪麵,就是一條狹窄的小巷,四通八達。無論主街或小街,都遊人如織,摩肩接踵,一派興旺繁華景象。

城不大,但可看之處很多,有建於中世紀的巴羅克式教堂,具有文藝複興時代特色的大公府,引山上泉水供應全城飲用的蓄水池,珍藏千年的官方文件檔案館,以及歐洲最古老的草藥店,等等。

1929年,英國大文豪蕭伯納到訪杜市,麵對雄偉險峻的城堡、海天一色的美麗風光,感慨地說:“要看人間天堂,就到杜布羅夫尼克來。”中國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把最好的地方比作天堂。但天堂是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杜市與蘇杭都被稱為人間天堂,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韻味,迥然各異的風格。一邊是巍峨的城堡、滔天的海浪,激越亢奮,另一邊是小橋流水、亭台樓閣,寧靜閑適,這反映出東西方人對天堂的不同理解,對幸福美好生活的不同向往和祈求,或許也從一個側麵,說明了不同文化加強交流、增進了解的必要吧。

杜市是旅遊勝地,在曆史上也曾經輝煌過。它背靠巴爾幹,麵對亞得裏亞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聯係威尼斯、西歐與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的要衝,是內陸與地中海地區商品交流的集散地。杜市人是經商的高手,一方麵把當地生產的鹽、手工業品、紡織品源源不斷地輸往內地,另一方麵也把內陸出產的銀礦、錫礦等礦產品轉運到佛羅倫薩、威尼斯、西班牙、法國等地中海沿岸各國。西亞北非國家,如敘利亞、埃及等也成了杜市的貿易對象。

15~16世紀是杜市的鼎盛時代,在歐洲和地中海沿岸80多個城市建立了領事館,維護杜市的海外商業利益;擁有巴爾幹第一個印染作坊、製革作坊、玻璃作坊、武器作坊;建有歐洲一流造船工業,船舶航行於整個地中海,直至英格蘭,成為當時威尼斯在海上最強勁的競爭對手。杜市人還具有很強的開拓和創新精神,成為最早的海外投資者,分別在塞爾維亞和波斯尼亞擁有自己的小塊“飛地”、 “特區”,用於開采礦山,興辦商場。

經濟的繁榮,必然帶來文學、藝術、教育和科技的繁榮與創新。15世紀,杜市湧現了一批著名的詩人、畫家、戲劇家、建築師,出現了一些傑出的數學家、物理學家,也產生了歐洲最早的供水係統,最早的檢疫機構,最早的藥店等。

小國辦成大外交

最令人驚異的是小小杜市的外交手腕。杜市是一個彈丸之地,既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又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手中可打的牌很少,但卻靠著嫻熟的外交技巧和精明的外交策略,周旋在大國之間,合縱連橫,或攻城略地,擴大自己的疆土,或遠交近攻,維護自己的獨立地位,演出了一幕幕有聲有色的外交大戲,小國辦成了大外交。

杜市現在管轄的島嶼,小島不算,較大的島僅有四個。而佩列沙茨半島的取得最能說明杜市外交策略的運用。1321年,塞爾維亞老國王去世,王國爆發內戰,中央政權受到嚴重削弱,邊疆地區群雄崛起。貴族之間相互爭鬥,大鬧獨立。最後布拉尼沃耶維奇家族占了上風,控製了佩列沙茨,但新國王約束不了這個家族。杜市認為時機來了,遂與波斯尼亞大公結成軍事聯盟,對布拉尼沃耶維奇家族開戰,大獲全勝,掌握了佩列沙茨的實際控製權,但名義上該地仍屬塞爾維亞所有。新國王對該地衝突並不感興趣,一心想向南發展。杜市看準了這一點,便利用其在塞爾維亞宮廷中的關係,為其說項。新國王最終同意,隻要杜市交付一定錢款,就可讓出佩列沙茨以及附近幾個小島。1333年,杜市就這樣抓住機遇,利用矛盾,輕而易舉地獲得佩列沙茨半島的完全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