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杜市一直是一個城邦共和國,其獨立自主權的取得也非常有趣。7~12世紀,杜市受拜占廷管轄,1202年轉而承認威尼斯為宗主國。1358年,匈牙利打敗了威尼斯,取得整個達爾馬提亞,包括杜市的所有權。杜市便改換門庭,向匈牙利尋求保護。但是接受匈牙利宗主國地位,並不等於不要自主權。對杜市來說,萬全之策是,既獲得匈牙利的保護,又取得實際有效的自主權。為此,杜市內部就如何對匈牙利交涉進行了激烈的長達兩個月之久的討論。
1358年4月,杜市最終任命大使,赴匈牙利進行談判。一方麵,向匈牙利國王稱臣納貢;另一方麵,作為交換,杜市要享有內部治理、安全、稅收、貿易等方麵的完全自主權,擁有包括姆列特島和拉斯托沃島在內的現有領土。
談判進行得非常順利。匈牙利國王路易對杜市的要求滿口答應,沒有提出任何異議。對匈牙利來說,這也許是現實的做法。因此,路易兩次下昭接受杜市要求,6月,派波斯尼亞主教為使臣,攜昭書出使杜市,7月,杜市議會接受昭書全部內容。
昭書確定杜市承擔的義務是:對國王忠誠;一年支付500金幣朝貢;教堂要唱讚美國王的頌辭;杜市土地和船隻懸掛匈牙利國旗和紋章;款待國王及其子侄;平時提供一艘軍艦供國王調遣,戰時提供兵員和10艘以上軍艦。國王對杜市的義務則是:保衛杜市免受塞爾維亞國王、波斯尼亞大公和其他國家入侵;確認杜市各項權益和海關收入;同意杜市與塞爾維亞及威尼斯進行貿易,盡管匈牙利和這兩家還是冤家對頭,處於戰爭狀態。
但是,路易堅持由其任命杜市大公,後者對此毫不妥協,最終國王讓步。雙方商定,杜市提名,國王確認。1359年1月,國王同意,隻要杜市任命的人不是威尼斯人或匈牙利的敵對分子,無需國王確認。
此次與匈牙利談判,是杜市一項重大的外交突破,事實上從此杜市獲得了獨立共和國地位,並為維護杜市的利益爭取到了最大權益,既從匈牙利得到保護,又可與威尼斯、塞爾維亞繼續保持貿易往來。這是杜市成功利用矛盾,以小搏大,為國家爭取最大權益的典型例子。
1526年,奧斯曼帝國打敗了匈牙利後,杜市轉而投奔奧斯曼。1667年,杜市發生大地震,一半人口死亡,從此再也沒有恢複昔日的榮耀,但傑出的外交策略使其仍保持著國家獨立。1808年,拿破侖占領了杜市。拿破侖帝國消亡後,杜市並入奧地利。杜布羅夫尼克共和國還是歐洲第一個承認美利堅合眾國的國家之一。
杜市的輝煌雖然已一去不複返,但它留給後人值得思索的東西卻很多。幾百年前杜市的商人就已實現了區域化經營,現代流行的“加工區”、“特區”、“銷售網絡”等理念或做法都可或多或少地從當時杜市的商人那兒找到一些原始的雛形。一部沉甸甸的杜市外交史更是為外交官學習掌握外交技巧提供了豐富生動的教材。1961年,鐵托和納賽爾、尼赫魯麵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尖銳對峙,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從夾縫中開劈出一條生路,與哪一個也不結盟,對哪一個也不得罪,兩頭都交好,伸張正義,主持公道,在國際社會中形成一股清流。追根尋源,從中也可看到中世紀杜市外交實踐的一些影子。
現在,杜市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文化遺產。這當然不僅僅指美麗的城堡,更重要的是杜市所蘊涵的深邃的精神、燦爛的文化、豐厚的遺產,這是杜市的氣質、靈魂、生命力,也是杜市區別於其他城市的根本之所在,如果抽掉這些東西,杜市也就不成其為杜市了。 (作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