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又是個重視細節的民族,盡管外衣顏色相近,但他們有不同的飾品,當然質地也不同了。當地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們,中小學統一的校服都是用盡可能廉價的布料做的,因為怕貧窮的家庭支付不起,我聽了感受頗深。在國內,有些學校以做校服名義向家長斂錢。
韓國人注重著裝、注重形式,所以領帶和西裝一樣都不能少,尤其是當他們要表示什麼的時候。
首爾的尹先生是我陪同的代表團團長的學生,為了向昔日的老師表示敬意,他那天不僅自己西裝領帶,還帶著盛裝的全家老少三代請我們吃飯。
幹淨小販
韓國人的禮儀開始變得西化,但是韓國人的規範值得我們深思。
入住酒店後馬上碰到的是換彙問題。和我們同行的尹參讚經常出國,知道許多發達國家的彙率是自由定價,在大飯店裏換彙雖然便捷但常常是最不劃算的。於是問了酒店換彙心中有底後,他徑自出門到了大街上,並聰明地問了至少三個換彙地方,最後是和附近擺攤的鞋匠達成了兌換交易,為我們節約了外彙。
聽到街頭擦鞋小攤還能換彙,讓我們嘖嘖生奇,第二天我們一同來到街上觀賞。我看到的這個擦鞋攤位竟然是一個金屬和玻璃做成的封閉亭子,跟電話亭般大小,獨立矗立在人行道邊上,和其他賣油炸食品的小攤和報攤混排在一起,既不擋行人,又能讓人注意到。
亭子應該建了許久,但是被擦拭得幹幹淨淨,就像被擦亮的皮鞋一樣在夜色中反射著光。一點沒有國內那種擦鞋攤髒兮兮的感覺,收攤後鞋匠將玻璃門鎖好,一切顯得整潔有序。
出奇的是,這種攤位還具有融資功能,擦鞋之餘順便炒彙,又守在大飯店門口,搶走了飯店不少生意。而對於我們說來,最關心的除了彙率之差外,就是安全問題。一是治安環境,因為誰都不希望有偷盜或搶劫,二是不能有假幣,大飯店裏一般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在韓國我們之所以敢於舍棄大飯店,是因為街頭安全且無假貨,連鞋攤炒彙都童叟無欺,還整潔得讓你覺得不失身份。
合理物價
來韓國前我知道周邊國家裏日本的物價高昂,到了韓國後才知道那裏的物價也很高。晚上散步時我們看到首爾街頭有好多小吃攤,賣的炸餅油光光很是誘人,問了價錢後嚇我一跳,要7000韓元,換算後竟然達到40元人民幣。放在北京小攤上,類似的油炸餅超不過2元錢。這樣一來,小食攤賣的就是我所見過的天價炸餅了,比日本還貴。
其實在韓國,食品中最貴的是牛肉,而且是本地牛肉。對韓國人來說,國產牛肉是質量和品質的保證,賣價自然比進口牛肉還貴,幾百元人民幣一斤,到了許多人吃不起的程度。
盡管那裏食品價格高昂,高過北京的十到十幾倍,但是房價隻比北京貴兩到三倍,小汽車價隻貴一倍左右。國內有旅行團自深圳出發到韓國,來回五天遊玩,包吃包住包機票總共才2800元/人,不過幾十個韓國油餅的價錢。
比起我們,這個物價體係優勢在於均貧富:小販們能將食品賣價提高到大飯店的水平,從而消除了貧困階層;廣大的工薪階層都可以用一兩年的薪水買車,用幾年薪水買房,而不用像我們這樣窮盡兩代人的積蓄;保護本國產品,同時低價招攬外國遊客來消費。
中國和韓國地理上距離如此之近,但習慣上卻那麼遙遠,我們要向鄰邦學什麼呢?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把北京街頭管理成首爾或新加坡那樣,不要再聽到此起彼伏的吐痰聲,不要到處都有紙屑和塑料袋垃圾,不要讓女士們過地下通道時左顧右盼,不要再看到開著大奔的人從車窗往外扔煙頭……
在中國許多城市財政收入那麼豐裕的今天,在我們家庭和辦公室的裝修豪華得超過西方的年代,難道我們還要繼續生活在“進門像歐洲,出門像非洲”的公共環境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