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航運市場2012年回顧與2013年展望
市場分析
作者:陳戈
1 國際幹散貨運輸市場回顧與展望
1.1 回顧:市場運力增長過快,陷入“冰點”
盡管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其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中,預計2012年全球經濟仍有3.3%的增長,而全球幹散貨海運市場卻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由於新增運力泛濫,運價已遠遠低於經營成本,衡量國際幹散貨海運市場的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2012年12月14日報收於784點,全年日平均為921點,較上年的點下降40%。
自2008年年末全球爆發金融危機以來,BDI已連續4年下滑,而2012年的低迷時間之長超過以往任何一年,而且至今仍未現任何見底跡象,其中海岬型船、巴拿馬型船、超靈便型船平均日租金分別為美元、美元和美元,分別比上年下降51%、45%和31.5%,沒有一種船型租金水平高於1萬美元。也就是說,所有船型均在大幅虧損之列,而且船型越大虧損越多。受經濟嚴重衰退影響,全球幹散貨海運公司均在煎熬中度過2012年。日本最大的幹散貨海運公司日本郵船,由於其核心幹散貨業務虧損,導致該公司放棄龐大的船隊擴張計劃。而該公司曾計劃將其船隊規模從2011年的876艘擴大到2012年的955艘,但現在反而加快執行拆船計劃,將其船舶規模削減至855艘。全球最大的幹散貨船隊中國遠洋,由於市場低迷,該公司經營將連續兩年出現巨虧。航運市場持續較長時間的低迷,正倒逼一些小公司逐漸退出市場,甚至破產。
2012年,國際幹散貨海運市場陷入全麵衰退,運力供需嚴重失衡是主要因素。克拉克森預測,2012年,全球鐵礦石、煤炭、穀物、鋁礬土等主要幹散貨商品海運量為39.4億t,較上年增長1.8億t,增速為5%。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進口國,2012年對境外鐵礦石、煤炭、糧食等大宗商品需求依舊較大。2012年1―11月份,我國進口鐵礦石6.7億t,同比增長8.2%;進口煤炭2.54億t,同比增長29.7%;進口大豆萬t,同比增長11.4%。無論是從規模上還是增幅上,中國對上述商品的需求水平均處於世界前列,是國際幹散貨需求的最大“引擎”。盡管國際大宗商品需求小幅增長,但仍抵不過新增運力的增長速度。克拉克森預測,2012年底,全球幹散貨船將達到6.9億載重噸,較上年淨增萬載重噸,增幅為12%。在過去的一年裏,運力的增長速度超過需求增速的一倍多,折合成船舶,相當於多增加637艘巴拿馬型船,運力的供需增長比高達2.4∶1,運力處於嚴重過剩狀態。
1.2 展望:2013年市場前景
2013年,我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將逐漸從“拚GDP”向重經濟質量和效益過渡,對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保持相對平穩。克拉克森預計,2013年全球幹散貨海運量將增長4%,較2012年回落1個百分點;而運力規模繼續保持慣性增長,但由於市場低迷,船舶所有人投放運力積極性大幅下降,新增運力速度明顯放緩。克拉克森預計2013年運力規模達到7.4億載重噸,增速為7%,增速較2012年回落5個百分點。2013年運力的增量再加上龐大的存量,運力供給與需求嚴重失衡的矛盾還將延續,船舶所有人如不加快老舊船淘汰進度,嚴控運力規模,那麼近一兩年國際幹散貨海運市場低迷將不可避免。
2 班輪運輸市場回顧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