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內 貿
2012年內貿貨物吞吐量因經濟下滑、需求不振以及受外貿進口衝擊等,總體表現失色。1―11月份,港口內貿貨物吞吐量完成61.4億t,同比增長5.8%,增速較2011年的13.7%放緩逾一半。但值得一提的是,進入第四季度,內貿貨物吞吐量增速開始加快,10月份後,增速連續2個月超過10%,最終,下半年增速高出上半年1.4個百分點。內貿貨物吞吐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占吞吐量逾二成的煤炭吞吐量全年僅增長2.2%,嚴重拖累內貿貨物吞吐量整體增速。
由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需求下降,國際煤炭、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處於相對低位,而我國對上述商品存在一定的依賴性,有的甚至超過一半以上,因此,預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經濟發展仍需大量進口資源來填補國內短缺,2013年港口的外貿貨物吞吐量也因此仍將保持溫和增長。伴隨國民經濟的企穩走好,2013年內貿貨物吞吐量有望保持相對穩定,增速將好於2012年。
3 集裝箱吞吐量逆勢中穩“8”
近期,WTO表示,因受歐債危機影響,2012年全球貿易或僅增長2.5%,不到前20年均值的一半,而此前該組織預計2012年全球貿易增長3.7%。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1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5.8%,其中,出口增長7.3%,進口增長4.1%。上述數據表明,盡管2012年人民幣升值較快,但我國外貿競爭力依舊較強,外貿進出口總值的增速要大於全球貿易的增長速度。我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數據更令人欣慰,據交通運輸部統計,1―11月份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億TEU,同比增長8.3%,其增速要高於我國外貿和全球貿易的增速。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和貿易增長速度大幅放緩的環境下,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雖然增速較2011年的12%回落3.7個百分點,但還能保“8”,成為港口貨物中除煤炭外的第二大保持增長的貨種相當不易。從全年看,港口集裝箱運輸形勢仍比較穩定,除淡季的7、8月份吞吐量增速未及4%以外,其他月份增速均在8%左右,9月份甚至高達11.3%。分航線看,國際航線、內支線和內貿航線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增長1.9%、20.6%和16.3%,其中國際航線中歐洲航線下降5.1%、美國航線增長1.6%。上述數據表明,由於需求量最大的發達國家經濟不景氣、需求下降,國際航線的集裝箱運量大幅萎縮,影響了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的增長。盡管內支線和內貿線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較快,但因所占比重較低,其對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貢獻相對有限。
受益於當地外貿及腹地物流業的穩步增長,2012年一些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保持較高增長水平,其中大連、營口、青島、寧波―舟山、廈門、蘇州等港口增速均超過10%,上海港將以接近萬TEU的總量繼續位於全球第一。
2012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5.8%,離年初預定的10%目標有較大差距。進入2013年,世界經濟複蘇進程仍比較艱難曲折,經濟形勢很不明朗。IMF最新預測,2013年全球經濟增速僅為3.7%;WTO預測,2013年全球貿易增長隻有4.5%,雖均比2012年增速有所提高,但仍低於全球金融危機前水平。再加上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頻頻出現、人民幣升值加快以及外貿結構的調整尚需時間,我國外貿形勢麵臨較大挑戰。11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增速僅增長1.5%,形勢依舊嚴峻。2013年,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增長的不穩定因素較多,能否保持2012年的增長水平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對2013年港口集裝箱運輸發展表示謹慎的樂觀,增速回落的概率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