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的體製設計
航運
作者:蔣元濤 陳震
【摘要】 為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航運服務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闡述國外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體製的經驗和上海麵臨的體製現狀,認為上海需要創新信息資源整合的體製機製,提出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的二層管理體製――宏觀層次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信息整合領導小組和微觀層次的多元一體實施機製,以期對上海航運信息資源整合的體製設計提供借鑒。
【關鍵詞】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體製設計
全球公認的國際航運中心(包括倫敦、新加坡、香港和漢堡等)通過航運服務信息資源的整合,在服務功能上各有特色,形成不同類型、不同側重點、不同定位的國際航運中心。上海的目標是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需要集疏運和現代航運服務兩大體係的支撐。前者涉及港口、航運及水路、公路和鐵路的交接轉換,上下遊企業之間實現航運基本服務信息的密切互通是關鍵;後者的航運金融、航運交易以及航運保險等高端行業離不開專業的航運信息研究機構,通過專業研究機構對航運信息的收集、整合和挖掘,能夠發布權威的航運高端服務信息,進而對全球航運資源的配置產生重要影響。
由於航運業涉及的部門眾多和信息所屬主體的類型不同,因此,上海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需要不同部門的協同參與。航運服務企業、社會行業組織和政府監管部門等相關利益主體應承擔什麼角色、如何發揮各自職責,都將由整合體製的創新而定。從國外航運服務信息整合經驗看,一方麵,其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積極推動;另一方麵,則需要市場力量的合理分工和積極配合。因此,本文提出宏觀與微觀相結合的信息資源整合體製――宏觀調控層次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長三角信息整合領導小組和微觀實施層次的多元一體實施機製。前者重在協調和服務,後者負責具體操作。
1 國外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經驗
亞洲的新加坡、香港以及歐洲的漢堡是航運基本服務信息高度整合的典範,三者的航運信息整合離不開持續改進和完善的航運信息集成平台。新加坡和香港地域狹小,不同航運部門協調難度小,港口、船公司、海關等相關部門對整合意見較易達成一致。在政府的積極推動下,他們的航運信息平台通過市場力量不斷獲得升級和改進。借助航運信息平台,用戶可以方便地獲取航運信息,大大簡化用戶的操作從而吸引各國貨物在此中轉。在漢堡,航運信息平台的應用已達到極致,所有與航運相關的業務都集中在DAKOSY平台,並且由市場化運作的企業負責運營。
航運高端服務信息屬於航運產業的上遊資源。從倫敦的經驗來看,上遊信息是附加值較高的知識,獲得成本較高,其均由各類市場化的航運機構來整合和運作。倫敦的航運信息整合能力是其他城市不可複製的軟實力,其保障了倫敦在船舶融資、海上保險和航運交易等高端航運服務方麵遙遙領先的地位。例如,德魯裏航運谘詢機構、克拉克森海運谘詢機構、勞氏海運信息集團以及成立較早的波羅的海航運交易所等都設在倫敦。這些著名的航運信息分析機構可以提供優良的綜合信息服務,服務產品包括印刷品、網站、數據庫等。以勞氏海運信息集團為例,它能夠提供全球商船船隊各艘船舶的最新動態、航次曆史、完整的船舶所有人/管理公司結構、船舶規範以及相關的航運資信報告等。這些信息對船舶融資、海上保險和船舶交易等航運高端服務的風險控製起到支撐作用。
2 上海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現狀
自1996年上海航運交易所正式成立以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航運服務信息資源整合建設工作成績不菲。現在的上海航運交易所已經和倫敦航運交易所、紐約航運交易所並稱為世界三大航運交易所,它們所發布的一係列專業的航運信息,例如航運指數、航運定價等,是船廠、船舶所有人和航運企業作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針對航運信息資源整合,億通國際、上海港航EDI中心、上海國際航運信息中心、洋山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等,在現有業務的基礎上不斷深化上海港與長江幹線港口的交流合作,初步形成港口、航運、物流、監管等信息共享和應用體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