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篇(五)(3 / 3)

對人民實行民主,對敵人實行專政,這兩方麵結合,就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階級本質。二者的關係是辯證統一的,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關係。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障。隻有在人民內部充分發揚民主,使人民真正平等地享有當家作主,管理國家的權利。才能把人民真正團結起來,依靠人民群眾,有力地打擊敵人,改造敵人,對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同時,也隻有對敵人實行有效的專政,才能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利。事實證明:民主愈發展,對敵人專政就愈有力量,政權愈為鞏固,民主就愈有保障;不發揚民主,專政力量就會削弱,政權就不穩,民主就沒有保障。

怎樣看待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最廣泛的民主

社會主義民主是社會主義社會中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享有的民主,是社會主義國家的國家製度。它的實質是全體人民通過不同形式享有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並在此基礎上享有管理國家的最高權力,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實現了的名副其實的絕大多數人的統治。它是無產階級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推翻剝削製度,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後實現的。社會主義民主是人類曆史上最高類型的民主,它是最真實、最廣泛的民主,具有很大的優越性。

1.社會主義民主是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製基礎上,為建立社會主義服務的。生產資料公有製決定了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是社會的主人,是國家的主人,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力,而人民又用這種權力來維護社會主義製度,保障社會主義建設。

2.社會主義民主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人民群眾所享有的民主,是空前廣泛的民主。在我國,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其他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他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共同享有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並能夠在其基礎上行使憲法和法律保障的公民的各種自由和權利。例如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它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重要標誌。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公民是否具有廣泛性,往往成為人民是否享有民主權利的“溫度計”。而我國憲法規定:凡年滿18周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公民的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和居住期限,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由此可見,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確是廣泛的。

3.社會主義民主是確保全體人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和各種社會權利的最全麵的民主。社會主義愈發展,民主也愈發展。一方麵表現為社會主義民主擴大到更為廣闊的領域,包括經濟生活領域、文化生活領域和其他社會生活領域。另一方麵表現為各個領域的各項民主製度和民主生活健全和完善,確保全體人民真正享有當家作主的權利。

4.社會主義民主是內容和形式的一致,原則和實踐的統一的真實的民主。我們公開聲稱,社會主義民主具有強烈的階級性,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但不給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以民主。這是因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是供絕大多數人享有的民主,因此不需要在民主問題上對人民群眾玩弄詞令。社會主義民主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的民主。在我國社會主義製度下,人民對生產資料享有不同形式的所有權、支配權,享有管理國家的最高權力以及其他權利和自由。人民的這些民主權利和自由是有充分保障的,是能夠實現的。首先有法律保障。我國的法律不僅規定了人民主權的範圍,而且規定了任何人不得侵犯人民享有的民主權利、切實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實現。其次有組織保障。如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製度,國營企事業的職工代表大會製度等。第三有物質保障,例如在我國除了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以外,凡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沒有任何財產上的限製。

5.社會主義民主製采取的組織原則是民主集中製。民主集中製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麵:“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在社會主義民主的體係中,民主集中製的民主方麵表明,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的一切權利屬於人民,人民有權管理各項事務。因此,各級國家機關的權力必須建立在廣泛民主的基礎上,使之能夠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誌,成為人民行使權力的機關;民主集中製的集中方麵,則要求國家和國家機關要忠於人民的委托,忠於人民的利益,善於集中和反映人民的意誌。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民主是廣泛的、真實的、徹底的民主。它是人類最高類型的民主,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主要體現。

怎樣評價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

在社會主義社會的中國,由於剝削階級和剝削製度已經被消滅,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所以階級鬥爭的情況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將長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激化。

所謂“一定範圍”的階級鬥爭,主要是指規模上看,階級鬥爭已經不再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而是部分存在的社會現象;從地位上看,階級鬥爭已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隻是次要矛盾。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從狀態上看,階級鬥爭具有動態的性質,其範圍有時可能會大,有時可能會小。

我國的階級鬥爭會長期存在,這是由以下條件決定的:①從國際環境來說,兩種製度(資本主義製度和社會主義製度)和這兩種思想體係之間對立和鬥爭將長期存在。國際範圍內的階級鬥爭,特別是滲透與反滲透、顛覆與反顛覆、“和平演變”與“反和平演變”的鬥爭是長期的。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長期存在的國際條件。②從國內來說,我國的統一大業還沒有最後完成。一些反對祖國統一的敵對分子蓄意對大陸的社會主義製度進行破壞、顛覆活動。③在我國大陸上,剝削階級作為階級被消滅以後,還有極少數剝削階級的殘餘分子存在,剝削階級製度和剝削階級遺留下來的各種影響還存在。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和影響還存在,我國社會主義製度本身還不完善。

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會激化到暴力衝突的程度。所謂激化是指階級矛盾在某一區域或某一領域或全局範圍內階級鬥爭尖銳化。表現為階級鬥爭在比較大的規模上呈現公開對抗的狀態,甚至發生局部的政治動亂。這種激化的情況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發生的。1989年發生的動亂和反革命暴亂就是階級鬥爭激化而發生的暴力衝突的表現。

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鬥爭,不同於過去曆史上階級對階級的階級鬥爭。它是一種特殊形式下的階級鬥爭,或者說是曆史上的階級鬥爭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的遺留。因此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階級鬥爭不再直接表現為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和鬥爭,而是集中表現為各種敵對分子和反革命分子的政治代表人物即頑固堅持資產階級自由化立場的人所散布的資產階級自由化觀點同四項基本原則的對立和鬥爭。二者的鬥爭不僅是思想理論鬥爭,而且是政治鬥爭,是走資本主義道路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鬥爭,是階級鬥爭在我國現階段的集中表現。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和平演變”。

麵對國際國內複雜的環境和鬥爭,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之間和人民內部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同時既不能搞階級鬥爭擴大化,也不能搞階級鬥爭熄滅論。現階段階級鬥爭的事實告訴我們,在新的曆史條件下,我們必須認真研究一定範圍內階級鬥爭的新特點,總結經驗,堅定不移地按照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學說,正確進行社會主義時期的階級鬥爭,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