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社會發展簡史》篇(九)(3 / 3)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期,中國社會的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因此新民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所以毛澤東指出:“所謂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容和性質決定了其發展前途必然是社會主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入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的主要矛盾開始轉變為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的矛盾。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礎上,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公有製的經濟基礎。

由以上可以看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是兩個不同性質的革命,前者的主要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後者的主要任務是反對資本主義。中國的社會曆史狀況決定了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分這兩步走,絕不能把二者混淆起來。否則,隻能模糊革命的任務和目標,攪亂革命陣線,放鬆當前的主要敵人,傷害自己的盟友。但又不能把兩者截然分離開來,它們是緊密聯係互相銜接的。前者是後者的必要準備步驟,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發展趨勢和目標,在這兩者之間,決不允許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這是由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曆史的實踐早就證明在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而在當時,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已經成熟。

1.沒收官僚資本歸國家所有,國家從此掌握了自己的經濟命脈,為社會主義革命奠定了初步的經濟基礎。

2.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弱小和落後,決定了它不可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而隻能接受社會主義的改造。沒收官僚資本後,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顯得更加脆弱,它對外國壟斷資本和國內官僚資本的依賴性以及生產效率、經營方式的落後,使其生產經常陷入困境。國家為了恢複國民經濟,就鼓勵和扶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但資產階級唯利是圖和剝削的本性,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同工人階級的自身利益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些都說明,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已經十分必要了。

3.把個體農業和手工業改造為社會主義合作經濟是國家工業化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符合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4.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以上幾點說明,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及時地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不是主觀幻想的產物,而是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發展國民經濟、推動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怎樣理解階級社會的曆史就是階級鬥爭的曆史?如何理解我國目前的階段鬥爭狀況?

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一共經曆了三種不同類型的階級社會,即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

不管何種階級社會,社會的基本矛盾都主要反映為階級矛盾。這是因為在階級社會中,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在經濟利益上是根本對立的。由於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的利害衝突具有不可調和性,這種衝突就必然表現為階級鬥爭。階級鬥爭貫穿著階級社會過程的始終。

階級鬥爭有其自身的發展特點。一般地說,階級鬥爭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經濟鬥爭向政治鬥爭逐步發展的。階級鬥爭在初始階段表現為低烈度的緩和鬥爭,當階級矛盾向縱深發展時,鬥爭的矛頭便指向國家政權以至爆發為武裝革命。

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鬥爭迫使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作出一定程度的妥協退讓,為被統治階級掙得必要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有利於生產的發展。階級鬥爭推動新舊社會製度不斷更替,促使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無產階級曆史任務的完成,階級將逐步走向滅亡,階級鬥爭也將消失。

在我國,隨著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及社會主義製度的確立,剝削階級作為一個完整的階級已經被消滅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階級鬥爭不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是階級鬥爭在一定範圍內還將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可能激化。

在我國社會主義製度建立後,舊的剝削階級作為一個階級已被消滅,為什麼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呢?其原因既有國內的因素,又有國際的影響。

1.曆史上的剝削製度和剝削階級在各方麵的遺毒和消極影響,不可能隨社會主義製度的建立而立即消失。

2.我國的社會主義製度還比較年輕,政治、經濟體製還很不健全和完善,因而不可能完全防止某些社會成員的腐化變質,不可能防止新的剝削階級分子的產生。

3.我國經濟文化和生產力水平還較落後,短時期內還不能趕上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在很長時間內還很有市場。

4.祖國統一大業尚未最終完成,在向統一邁進的道路上,必將遭到國內外敵對勢力的幹預和阻撓。

5.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和與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共處的“一球兩製”的國際環境以及西方國家對我國施行的“和平演變”戰略為國內階級鬥爭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根據地”。

在我國現階段,階級鬥爭集中表現為極少數敵視和破壞社會主義和祖國統一的敵對分子同廣大人民群眾的鬥爭。

必須強調的是,雖然階級鬥爭在我國還將長期存在,但它隻是在“一定範圍內”存在,它已不是我國社會普遍的主要的矛盾,而隻是局部的次要矛盾。隻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更好地理解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

我國現階段的階級鬥爭既不應誇大,也不應被忽視,否則將對我國的經濟建設帶來嚴重幹擾和破壞。

怎樣把共產主義理想同青少年的行動結合起來

青年一代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肩負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曆史使命。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思想,以實際行動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這是時代的要求和呼喚。

在當前,樹立共產主義理想對青年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共產主義理想是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之上的理想。它是以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依據的,並不是憑空的幻想。隻有樹立了共產主義理想,才能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才能在重大曆史關頭保持清醒的頭腦作出正確的選擇;才能經得起各種考驗,在困難和挫折中不斷進取;才能自覺抵製腐朽思想對自身的侵蝕,堅持正確的原則和立場;才能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指導自己的行動。

理想必須同行動結合起來,離開具體的實際行動,理想隻能是“空中樓閣”。行動又必須與所處的時代特征相適應。對青年朋友來說,當前應做到以下幾點:

1.認真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全麵準確地理解黨在新時期的基本路線及各項改革措施。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自覺擁護共產黨的領導,自覺維護黨在群眾中的威望和信譽。

2.認真學習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要發展、生產力要提高,離開科學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廣大青年應努力學好科技知識,以適應“科教興國”的時代需要,從而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聰明才智。

3.學習社會主義法律知識和道德規範,增強法製觀念,提高思想政治和道德修養,以適應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4.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腳踏實地,到“平凡”的崗位上,到祖國最需要、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總之,廣大青年要努力使自己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要自覺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用科學技術本領武裝自己,不斷開拓進取,迎接各種挑戰,為國家和社會多做貢獻,為社會主義建設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