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日益加深
發達國家是發展中國家的剝削者,它們通過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通過貿易保護主義,利用工業製成品和初級產品之間的價格“剪刀差”,從發展中國家攫取巨額利潤,使這些國家蒙受巨大損失,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形成了國際間的貧富兩極分化。1992年發展中國家的債務總額已達14000億美元,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人均國民收入差距已達50倍。同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利用經濟實力對發展中國家施加政治壓力和控製,力圖保住在原殖民地的特權。所有這些,都加深了發達國家同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矛盾。
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呈現時而緩和時而激化的狀態
曆史證明,列寧提出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是正確的。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衰退,日本、德國的崛起,大國實力的逐步均衡化和世界格局多極化的趨勢更加明顯。
1992年以來,美、日和歐共體之間的經貿矛盾和摩擦愈演愈烈,衝突的範圍也不斷擴大。美國為改變其貿易的不利地位,打著所謂“公平貿易”的大旗,極力推行獎出限入的政策,對不符合美國要求的歐共體和日本,多次威脅采用單邊製裁行動。隨著日本和德國實力的崛起,兩國力圖擺脫美國的控製,並在本地區和世界事務中發揮更大影響。1992年德國率先承認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和波黑等國家。日本首次派藍盔部隊參預柬埔寨和平進程,以及一直在聯合國大會會議上明確要求擔任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等行動引人注目,標誌著日、德已經從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
總之,在觀察當代世界兩大製度的鬥爭和命運的時候,要堅持曆史的、全麵辯證的觀點。實踐證明,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是其自身無法克服的。因此,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代替是客觀的規律。怎樣理解“不成熟的理論,是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狀況、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
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係中,所以隻能從頭腦中產生出來”
恩格斯的這段話說明,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有著深刻的社會曆史根源。它的出現對人類社會起到了某些積極作用,但受當時曆史條件的限製,這一理論隻能是不成熟的空想的理論,有其明顯的曆史局限性。
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形成時期,正是西歐資產階級統治逐步確立和發展時期。廣大農民、手工業者和城市貧民由於身受封建製度的迫害,積極參加了反封建的革命鬥爭,成為革命的主力軍。廣大勞動人民為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資本主義製度對封建製度的勝利,為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道路,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工業革命首先從英國開始,逐步席卷整個歐洲。
可是,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生產的巨大發展,並沒有改變勞動人民困苦的命運。資產階級為了榨取巨額財富,對勞動工人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深重。工人的勞動條件、生活狀況一天天惡化,工人的反抗鬥爭也越來越強烈。但是,當時歐洲產業革命還沒有最終完成,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發展得還很不充分。工業無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雖已最終形成,但還沒有完全覺醒。階級鬥爭雖然日益尖銳,但其鬥爭仍然處於自發階段。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還沒有真正登上曆史舞台。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內在矛盾還沒有得到充分的暴露。
空想社會主義正是在這樣的曆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它是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經濟狀況和階級狀況的產物,反映了西歐早期無產者要求改變不合理的現存社會,建立美好的未來社會的願望。同時也體現了當時工業無產者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向往,具有曆史進步性。
它比較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資本主義製度的種種弊端,痛斥資本主義製度的黑暗,把鋒芒直指資本主義私有製。
它對未來的理想社會作了許多天才的設想,主要有:消滅剝削和壓迫,消滅私有製;建立公有製社會,按計劃組織社會生產,人人參加勞動,實行按需分配;消除階級對立、城鄉對立、腦體勞動之對立;重視教育,重視人才培養;主張政治民主、男女平等,等等。
它以試驗為主要手段,對未來理想社會的實現途徑進行了大膽的實踐。主要有聖西門的實業製度,傅立葉的“法朗吉”,以及歐文的“新和諧公社”。
空想家們的理論和實踐對早期無產者的鬥爭起到了啟發、鼓舞和指引的促進作用。其理論隱含了些辯證法和唯物史觀的萌芽思想,有助於無產者逐步認識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提高政治覺悟。它們對未來理想社會的積極主張、實踐活動中的經驗教訓,對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起到了積極的促進和啟發作用。
當時的曆史條件決定了空想社會主義的曆史局限性。
1.空想社會主義能揭示資本主義製度的本質,不了解資本主義必然要被社會主義所代替這一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2.他們始終沒能找到通往理想社會的正確途徑,反對階級鬥爭和社會革命,試圖通過說服教育、典型示範等方式來改造現實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甚至幻想能得到個別統治者和開明富豪的支持。
3.他們始終沒有找到埋葬資本主義製度建立新社會的可靠力量一一無產階級。他們隻是同情無產階級,忽視了其必然承擔的曆史使命。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空想社會主義是一個不成熟的理論。它是從正義和平等的原則出發,從願望和道德理想出發引出社會主義的,不可能正確指引無產階級求得自身解放的偉大鬥爭。因此,它不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但我們決不能因為它是從“頭腦中產生出來”的空想而否定其曆史價值。
怎樣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產生的條件
1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誌著科學共產主義的誕生。它的出現適應了當時無產階級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的需要。它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對人類社會物質生產活動、經濟政治狀況精心考察和研究的基礎上,批判地繼承了人類優秀的思想文化遺產,通過飛躍性地高度理論概括和創造而形成的。
1.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社會經濟條件是西歐資本主義比較充分地發展。工業革命引起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變革,標誌著資本主義從工場手工業階段發展到了機器大工業階段。同時它也引起了社會關係的巨大變革,產生了現代工業資產階級和現代工業無產階級。經濟危機的爆發標誌著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已日趨激化。這種矛盾的產生和發展使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特征得到充分地暴露。
2.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社會政治條件是西歐工業無產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曆史舞台。其標誌是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裏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國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三大工人運動顯示了無產階級的本質力量,表明無產階級已經走向了政治上的覺悟和成熟。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矛盾已經成為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
19世紀三四十年代西歐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實踐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既提供了必要性,也提供了可能性。
3.馬克思、恩格斯繼承了西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優秀成果
在自然科學方麵,施萊登和施旺提出了細胞學說,邁耳和焦耳發現了能量守恒和轉化定律,達爾文提出了進化論學說。這三大發現以及自然科學的其它巨大進步,破除了人們對宗教神學的迷信,顯示了舊唯物主義的荒謬性和整個自然界的辯證聯係,提高了人們認識客觀世界的能力,為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提供了自然科學根據。
在社會科學方麵,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空想社會主義。此外,德、英、法等西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曆史科學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產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以上經濟、政治、理論等社會曆史條件下,馬克思、恩格斯自覺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把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的崇高理想,科學地揚棄了前人的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在致力於創立革命理論的同時,把理論研究同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他們積極參加並領導了德國工人秘密團體“正義者同盟”的改組活動,並為改組後的“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了科學社會主義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共產黨宣言》把社會主義由空想引向了光明的科學境界。馬克思、恩格斯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