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社會發展簡史》篇(七)(2 / 3)

怎樣理解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

分析:此題要求我們要了解資本主義“黃金時代”的時期及其之所以發生“黃金時代”的原因,並對其做出正確評價。

資本主義黃金時代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50年代至70年代這20年時間裏,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戰爭中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戰後為了重振自己的經濟,采取了一係列的政策措施,使得經濟迅猛發展的時期。在這一時期裏,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增長超過了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這在曆史上被稱之為資本主義發展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年平均增率由戰前的2.3%增長到5.3%。美、英、法、聯邦德國、日本五個國家工業生產年增長達6.8%,農業生產年增長率達3%左右。

戰後這一時期,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之所以能取得迅猛的發展,使得這一時期的發展速度超過曆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期,是由於戰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如采用科學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調節經濟發展比例,使得經濟較平衡發展,加強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等。

經過戰後的“黃金時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處於相對穩定和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科學技術有了較大發展,社會生產力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這並不能說明資本主義製度優越於社會主義製度,這並不能改變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曆史趨勢,資本主義社會存在著本身無法克服的社會矛盾和無法擺脫的社會危機,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必將被社會主義代替這一曆史必然。

怎樣理解隻有消滅資本主義製度,才能消除經濟危機

分析:理解此命題,首先要分清經濟危機的現象和實質,再了解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從而自然地得出隻有消滅資本主義製度才能消除經濟危機這一正確的結論。

1.經濟危機的現象與本質

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時代,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產力迅速發展,這表明資本主義確實比以往任何社會製度優越。但是資本主義製度存在著一種難以治愈的痼疾一一經濟危機,它每隔一段時間就要爆發一次。經濟危機爆發時,大量商品賣不出去,生產猛烈下降,許多工廠、商店、銀行倒閉,失業人數猛然增加,工人工資下降,人民生活困苦,整個社會經濟陷入一片癱瘓狀態。甚至有大量商品被銷毀,社會生產力道到了極大的破壞。從這些現象來看,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是“生產過剩”的危機。所謂“生產過剩”,並不是說社會生產出來的商品真的多得吃不盡用不完了,隻是因為生產出來的商品大大超過了勞動人民的實際購買能力,使得這些商品在資本家的工廠倉庫裏而銷售不出去,從而顯得“過剩了”。所以說,這種“過剩”隻是一種相對的過剩,即相對於勞動人民的實際購買能力而言,並不是絕對的過剩。經濟危機一旦爆發,便會導致一方麵大批商品積壓在資本家倉庫裏白白爛掉,甚至被銷毀,而另一方麵,廣大勞動人民卻是缺吃少穿,流離失所,處於十分悲慘的境界。這種危機在19世紀70年代,大約每隔10年就要爆發一次,而且其規模、影響的範圍越來越大。當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以後,經濟危機爆發的更加頻繁。在1929年到1933年間,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危機,這次危機波及範圍之廣,破壞程度之深,持續時間之長,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是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又發生了第三次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2.經濟危機發生的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製之間的矛盾

資本主義生產使生產社會化隨著經濟的發展日益加強,然而生產資料和資本仍然是資本家私人占有。這樣一來,占有形式(私有製)和生產形式(社會化)之間處於極不調和的矛盾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這個基本矛盾一直是無法克服的桎梏。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社會化向更高階段發展,曰益呈現國際化和全球化的趨勢,這種國家化和全球化突出表現為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程度的增強。世界各國的經濟紛紛開放,出口貿易迅速增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的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大大快於手工業生產和國民經濟增長的速度。據關稅及關貿總協定統計,1991年世界出口額為3.53億美元,其中美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和加拿大七國的出口額達1.4億美元,占52%,而對外投資的增長速度又大大快於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目前,一年的資本流通量已達75億美元,相當於世界商品和勞務流通量的25~30倍。國際金融已發展成相對獨立並極大影響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本主義經濟相互滲透,相互交流,相互競爭,已經完全國際化、全球化了。跨國公司的發展是資本主義經濟國際化全球化的典型特點。一些最大的跨國公司的產值已超過中等資本主義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成為名副其實的“國中之國。同時各國相互依賴的加強和相互競爭的激化,導致了地區性經濟貿易一體化集團在全球各個地區普遍發展。經濟關係日益依托一定的集團,國與國之間的鬥爭,也越來越為集團間的鬥爭所代替。

上述情況表明,當前的資本主義所表現出來的生產社會化和經濟國際化、全球化的趨勢,已經客觀要求生產資料為全社會所有,要求社會對生產實行統一的管理。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資本家私人占有生產資料,這樣便形成了社會化大生產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製之間的矛盾。在生產資料私有製條件下生產就不可能完全按照社會化發展的要求,資本家為了追逐更多的剩餘價值,生產什麼產品,生產多少,完全由他自己決定。他們為了獲得更大的利潤,總是盲目地擴大生產,於是使社會上的產品越來越多。而另一方麵,在資本主義製度下,勞動人民深受資本家的剝削,其購買力相對來說較小。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生產的盲目擴大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這種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必然導致社會生產發生紊亂,從而發生“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

綜上所述,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存在著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製之間的矛盾。由這一基本矛盾必然導致生產的盲目擴大與勞動人民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因此,可以說產生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社會化同資本主義私有製之間的矛盾。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製度的必然產物,我們隻有消滅資本主義製度,才能消滅經濟危機。

怎樣認識資本主義的社會危機

分析:理解此題目的要我們認識到,在資本主義這個剝削人的階級社會裏,存在著嚴重的社會危機。這是資本主義必然走向滅亡的一個因素,隻要這種社會製度存在,這種社會危機就不可避免。理解此題我們也就可以對資本主義社會有了一個較全麵的認識。

資本主義製度代替封建製度,在思想、文化、科學、教育等方麵,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資本主義仍是一個剝削人的社會,它既不能擺脫經濟危機,也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不能避免各種極端嚴重的犯罪,資本主義社會的危機曰益加劇,正困擾著人們。

1.種族衝突令社會動蕩不安

種族衝突在美國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屢見不鮮,這是由資本主義製度本身所造成的。種族主義、種族歧視的偏見是西方一些普遍的社會問題,它給人們帶來極大痛苦,使社會處於動蕩不安之中,尤其在大談民權、民族平等、民主自由的美國這種現象更為突出。例如,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被人暗殺時,100多個城市發起了黑人“騷亂”,為了平息人民的公憤,判處殺手99年監禁。然而好景不長,1992年4月24日,洛杉磯爆發了一場近年來最嚴重的種族衝突,死亡58人,2000多人受傷,1800多人被捕,經濟損失達10億美元。直到今天,種族平等仍是一個夢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