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原始社會不是理想的黃金時代”
原始社會不是理想的黃金時代根源於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理解本題必須從生產力、生產關係入手,來說明一些人把原始社會認為是黃金時代的原因是什麼,原始社會具體的政治、經濟狀況怎麼樣,什麼時代才能被看作理想的黃金時代。
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級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伴隨著生產的發展,原始人由開始使用天然工具逐漸發展到有目的有意識地製造工具,最先表現在使用石器上。原始人最初用一塊石頭敲擊另一塊石頭,打製出粗糙的尖角和當作工具。這個時期稱為舊石器時期。丁村遺址的發現證明了石器的製作在舊石器時期除了第一步的打擊碰砸外,還要進行第二次加工,並且加工的技術逐漸趨於精細。為適合各種不同的用途,各種石器大都有定型。有單刃的砍砸器,有大三棱型和小型的尖狀器,有三角形、四邊形和圓形的刮削器,還有供打獵用的大大小小的球形投擲器等等。
新石器時代的石製工具主要是把工具的刃部磨光,後來進一步把工具的表麵也磨光。此外弓箭也開始使用,廣泛製造陶器。石斧、磨刀石的使用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到原始社會末期出現了銅,人們開始製造和使用金屬工具,原始社會發展到了金石並用的時代。在這個時期內青銅器、鐵器開始出現,在農業中由使用發展到鋤耕,農業又有了新的進步,然而這種生產力水平對於改造自然,獲取人類自身生存發展的生活資料是遠遠不夠的。落後的生產力決定了人們生活水平的低下及科學文化的落後。人們生活在愚昧和野蠻之中,穿的是樹葉、獸皮,住的是山洞、窩棚,經常處於饑餓狀態。疾病、自然災害的侵襲使他們麵臨危險。在餓饑的驅使下曾出現人吃人的現象。這種種事實表明原始社會並不是什麼理想的黃金時代。
然而仍有人肯定原始社會是理想的黃金時代這又是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他們隻看到了原始社會的公有製和那種樸素的道德觀念。氏族公社時期原始人之間的互助互愛,沒有人壓迫人,沒有人剝削人,財產公有,共同勞動,平均消費。實質上前麵我們已經證實了這種平等公有的前提是饑餓、貧困,這種樸素的道德觀念隻限於本氏族、本部落,是狹益的。原始人是迫於生存的需要才產生了這種社會意識,是不可取的。有沒有一種社會形態可以成為人類曆史中的黃金時代呢?回答是肯定的:共產主義社會。隻有在共產主義社會裏生產力高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空前滿足,按需分配,勞動將成為人們的第一需要。同樣也消滅了國家,消滅了階級和私有製。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人們互敬互愛,這個社會才是人類為之奮鬥不息的目標。
怎樣認識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
理解本題就是要把人類社會、原始社會這兩個不同概念區別開來,明確人類社會最初形成時期也就是原始社會的開始時期。原始社會之前不可能有中間形態存在。
達爾文進化論證明,人是由古猿進化來的。古猿向人的轉變有一個過程,這一個過程也是人類社會的形成過程。在漫長的曆史年代中,古猿由開始直立行走,猿手向人手轉化,產生多音調的語言,猿腦向人腦過渡到開始製造工具,開始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逐漸演化成人。同時也形成了人類社會。這時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它主要表現在生理特征上,其次是能製造工具。原始的生理特征更多地表現出從古猿轉化來的痕跡。他們的手四指長,拇指短且互相不能同握,上肢較長,臉部最明顯的是嘴向前突出。生活中群居、群嫁。生產上從捕魚、打獵、采摘為主。使用工具包括天然工具和粗糙的簡陋石製工具。考古的有關發現也證明了人類社會的形成時期就是原始社的形時期。人類社會包括原始社會,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中最低的一個社會形態,它代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而且是人類社會中最低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
怎樣理解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曆史的進步
解答本題的關鍵在於掌握人類社會進步的標準是什麼,奴隸社會的進步相對於原始社會來說表現在哪些方麵,怎樣理解社會製度的含義。
一種社會製度代替另一種社會製度究竟是曆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不是在於是否存在剝削,而是看新社會的生產關係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是促進還是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則認為是曆史的進步,不適應生產力發展,那麼這種新建立的社會製度必然在很短暫的時間內被另外一種新的製度所代替。曆史已經證明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後,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所以我們說這種更替是人類社會發展中的一次巨大的進步。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以後,生產力得到快速的發展,是有其原因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①勞動力的保存。在原始社會時期,氏族、部落和部落聯盟之間經常發生複仇或爭奪獵場等爭鬥。由於那時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對於勝利者來說生產品僅僅能維護本氏族的生活,沒有剩餘品來養活戰爭中的俘虜,所以他們都被殺死了。隨著私有製的出現和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勞動產品除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外,還有剩餘,因此戰勝者不再殺死俘虜而是把他們變成奴隸,成為私人的財富,供人役使。②隨著奴隸主私人財富的增加就有可能組織大規模的生產協作,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完成大的工程。這在原始社會狹小的氏族範圍內是不可能做到的。③生產分工越來越細密,大大提高了生產率。一方麵作坊與作坊之間的分工越來越細;另一方麵同一作坊內部的不同生產者之間也實行一定的分工。由於每個勞動者隻從事一種專門的手藝,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勞動技能和熟練程度,自然會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奴隸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提高主要表現在金屬工具的廣泛應用。我國商代已經使用青銅製造的刀、鏟、斧等生產工具。河南安陽出土的司母成大方鼎是當時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標誌。此外農業、畜牧業和手工業也有了很大發展。農業方麵興建了灌溉工程,采用了牲畜耕田,開始使用金屬耕作工具,農作物種類日益增加,收獲量不斷增多。畜牧業方麵普遍飼養家畜,種類增多。手工業方麵出現了許多手工業部門和作坊。青銅器、陶器、骨器、玉器、石器、皮革和紡織等手工業都有很大發展。第三次社會大分工時,城市開始出現。原始社會末期部落或部落聯盟的中心已建成圍有石牆的居住地。奴隸製建立後,這些地方就成為奴隸主貴族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手工業彙集的地方,這就形成了城市。隨著分工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頻繁起來,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專門從事買賣的商人。社會貿易興盛起來。
人類社會中出現的不同社會製度,實質上是生產關係適應不同生產力水平的具體表現。隻要能適應當時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社會製度就是優越的。所以我們應該說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是曆史的進步。
怎樣理解階級及奴隸社會階級形成過程
階級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明確階級的概念,奴隸社會奴隸和奴隸主的形成、剝削的產生,就會對本題有清晰的了解。
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的生產關係中處於不同地位的各種集團。列寧指出:“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奴隸社會的階級包括奴隸主階級,處於剝削地位;奴隸階級,處於被剝削的地位,不占有社會財富,沒有生產資料,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製下勞動,自己的勞動果實被奴隸主占有。除了這兩大階級外,還有平民,即個體農民和個體手工業者。平民也是被壓迫、被剝削的階級。平民在人身上是自由的,但除此以外沒有多少政治權利。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窮人,常常由於生活困難而被迫向奴隸主借債,在償付貸款時支付很高的利息。經常被迫服兵役和徭役。他們一旦觸犯法律或不能清償債務,就淪為奴隸。平民也是奴隸社會奴隸的一個來源。此外奴隸的另一個主要來源是戰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