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社會的末期,私有製出現以後,由於社會產品和私有財富的增加,戰俘作為一種勞動力被保存下來。一些在氏族中擔任領導職務的人,逐漸利用職權侵吞了氏族成員的產品,擴充自己的財產。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牲畜等生產資料,變得很富有,成為氏族貴族。他們占有的大量生產資料僅僅靠自己的家庭成員已經難以照料,就用鞭子和棍棒強製戰俘為他們勞動,榨取戰俘的勞動果實。這樣奴隸製作為人剝削人的最初形式就出現了。奴隸主貴族逐漸發現使用奴隸對他們非常有利,奴隸越多,他們得到的利益越多。於是他們主動發起戰爭,一方麵直接掠奪財富,另一方麵擄獲大量戰俘作為他們的奴隸。隨著奴隸主和奴隸的出現,剝削的加劇,社會上第一次形成了兩大對立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奴隸社會的基本階級結構就形成了。
怎樣理解國家的實質以及奴隸製國家的建立是奴隸社會形成的標誌
國家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在產生階級的時候才出現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回答本題首先要對國家的概念、國家的職能有一個全麵的了解;其次說明奴隸製國家的前身、階級條件以及奴隸製國家在奴隸社會的作用。
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權力機關。國家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有什麼樣的經濟基礎,就有什麼樣的國家。在階級社會裏,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這是國家的本質。國家的性質是指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所處的地位。具體地說,就是國家政權掌握在哪個階級手中,哪個階級是統治階級,哪個階級是被統治階級。在奴隸製國家裏,奴隸主階級是統治階級,奴隸階級是被統治階級,奴隸製國家的實質就是維護奴隸主對奴隸的統治,通過建立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構對奴隸進行壓迫和剝削。
奴隸製國家的建立是在氏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自從社會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以後,氏族內部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原來的氏族議事會被奴隸主貴族轉變為維護其利益的權力機關。在處理氏族內部事務時由依靠傳統的習慣和道德觀念轉變為奴隸主強製性的命令。選舉首領時由大家民主公推轉為擁有強製手段的奴隸世襲製,它們不再是合作者,而是高居於人民頭上的統治者。當階級矛盾尖銳時,奴隸主階級就憑借了強製機關來鎮壓奴隸反抗,這樣,國家就誕生了。奴隸製國家的國家職能除了負責組織一些公共事務,如興修水利外更主要的是對內鎮壓奴隸反抗,維護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對外侵略其他國家,掠奪奴隸和財富,並防禦外敵侵犯,保衛奴隸主階級的利益。隨著奴隸製國家的建立,奴隸主階級對奴隸的統治以法令的形式確立下來,奴隸社會也就正式形成了。
怎樣區別奴隸製國家和氏族機構
對奴隸製國家和氏族機構進行比較,是為了讓大家看清兩種不同時期的管理形式,明白一定的上層建築是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化,上層建築就會相應地發生變化。我們可以從管理形式、代表誰的利益、對內外職能、執行職能的手段這幾個方麵來比較。
氏族製度是原始社會時期為適應當時低下的生產力水平而產生的一種原始人自我管理形式,當時生產資料共同占有,共同勞動,平均消費,氏族首領是由大家民主選舉產生,因而應該說他代表的是氏族成員的共同利益。奴隸製國家時期生產資料被私人占有,階級矛盾尖銳,奴隸製國家是維護統治階級即奴隸主的利益的。奴隸主階級依靠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構強迫奴隸服從自己的命令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對內對外職能上,氏族製度對內主要是集中大家的力量,集體進行生產勞動,平均分配消費品,對外抵禦外族侵略,為本族成員複仇,爭奪狩獵場地。奴隸製國家對內主要是鎮壓奴隸的反抗,對外防禦外敵侵略,侵略其他國家,掠奪奴隸和財富。氏族製度時期為實現本氏族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的手段主要是按照習慣和大家共同決定以及原始的樸素道德觀念。奴隸製國家則是通過強迫性手段,奴隸階級處於被剝削地位,作為奴隸主的財富依附於奴隸主。
由以上比較我們不難發現,一定的上層建築代表一定階級的利益,是為一定的階級利益服務的。國家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的存在和消亡也是有一定的曆史範圍的。要想消滅國家必須消滅階級,消滅私有製度。
怎樣理解奴隸社會是人類文明時代的開始
奴隸社會是人類文明時代的開始。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中國在科學文化方麵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回答本題必須先確定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肯定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為什麼沒有進入文明時代,最後用奴隸社會的科學事實來證明這個命題。
在漫長的原始社會裏,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人們全部精力都用來謀取生活資料,維持自身的生存,很少有精力來發展科學文化,長期過著愚昧、野蠻的生活。雖然在生產勞動中有一定的創造和發明,但是不能用係統的文字語言記錄保存下來。
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原始社會時期雖有結繩記事等各種記事方法,但並沒有形成文字。到了奴隸社會以後,世界各大人類發源地已開始有文字的雛形。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是最早的文字,再進一步發展才成為比較完善的文字。文字的形成使人類的生產經驗和知識更好地得到繼承、積累和傳播,為科學文化的發展準備了必要的條件。私有製在原始社會末期進一步發展,社會財富、剩餘產品增加,這就使一部分人可以擺脫體力勞動專門從事腦力勞動和管理國家事務,組織生產或者進行科學文化工作等。這樣腦力勞動者就逐漸和體力勞動者相分離了,這就為人類進入文明時代創造了條件,使他們有可能致力於文字的創造,曆法的製定,專心於天文學、數學、醫學和生物學等各個領域。
由於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文字的出現為奴隸社會的科學文化發展提供了條件。古代埃及是世界上科學建立和發展最早的國家之一。根據尼羅河泛濫的情景逐步掌握了洪水和星象之間的規律,初步創立了天文學;測量土地過程中又出現了三角學和幾何學;古埃及金字塔是建築學上的奇跡;醫學方麵有內、外、婦科之分,創造了保存屍體的方法。古代希臘的歐氏幾何為後世的物理學奠定了基礎。我國夏商時已有關於曰食、月食的記錄。公元前613年我國古書上還有哈雷彗星的最早記載。此外還出現了像孔子、老子一大批教育家、思想家、哲學家。
總之,在奴隸社會時人們在各個科學領域裏都有了初步的研究,為後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樹立了榜樣。我們甚至可以說沒有奴隸社會的文明就不會有現代的文明,奴隸社會是世界文明的開始。
怎樣認識奴隸社會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離及其作用
奴隸社會末期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離,它們的分離有積極意義,也有消極意義。既有其客觀背景,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在正確認識奴隸社會時期腦力和體力勞動分離的前提下,我們要有一個正確對待現代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態度。
奴隸製國家建立以後,奴隸主階級為了加強對奴隸的剝削和壓迫,剝奪了奴隸的受教育權力,教育隻限於奴隸主階層,這也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離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我們在前邊講過,那就是社會財富和剩餘產品的增多,使得一部分人,主要是貴族、奴隸主把注意力轉向了科學研究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