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打造運營模式,應對中國中端市場挑戰(1 / 2)

打造運營模式,應對中國中端市場挑戰

高管商學院

作者:石教立 唐麥

根據2015年1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4年全年經濟數據,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幅度為7.4010,對比2013年的7.7%和2012年的7.8%,呈下降趨勢。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已正式告別高速增長進入到常態增長階段。

2014年,在中國的外企普遍營業收入和利潤增速放緩,麵臨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關鍵挑戰。為促增長,2015年外企紛紛選擇從企業自身出發製定有機發展戰略,選擇並購以外的擴展新市場等方式。事實證明,企業發展最重要的是打造良好的運營模式,夯實基礎。

在華外企增速放緩

近日,貝恩公司與中國美國商會聯合發布了《2015年度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對近500家在行業、企業規模和在華商業實體方麵都具有廣泛代表性的中國美國商會的會員企業進行了調研,分析了中國經濟、商務與監管環境的快速變化對美國在華會員企業的影響。

報告顯示,2014年是近年來對外企最具挑戰的一年,雖然大多數受訪企業在中國市場繼續盈利和收入的雙增長,但約75%的受訪者表示在華營運利潤呈現放緩的態勢,這一結果再次印證近年來外資企業麵臨的成本和競爭壓力日益加劇。

受訪企業認為,2014年外資企業在華運營麵臨的商業挑戰之前五位為:勞動力成本、法律不明確、缺乏合格的員工、管理層人才匱乏以及中國保護主義增強。此外,缺乏合格的員工和管理人員也困擾著外資企業。同時,外資企業相信在華麵臨的知識產權泄露和數據安全威脅相較其他市場更大,鑒於外資企業使用雲計算越來越普遍,它們也越來越關注數據安全和商業秘密保護。

調查顯示,認為2014年中國投資環境質量下降的企業比例急劇上升,從18%升至到29%,十分接近認為有所改善的企業比例32%。服務業企業認為投資環境有較大改善,而研發密集型行業所持觀點最為悲觀。另有近半數的受訪者認為它們在華受歡迎程度與去年相比下降,且選擇此項的受訪者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隻有服務業企業例外。

優化運營模式,致勝中端市場

即使中國市場麵臨著上述諸多挑戰,但外資企業仍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和消費率提高蘊含巨大投資機遇。受訪企業表示,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國內消費不斷增加是最重要的機遇,中產階級的壯大和城鎮化被認為是第三位和第四位的發展機遇。此外,中國市場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中國經濟政治改革的深化,也對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產生了重要的正麵影響。因此多數外資企業仍願意繼續在華投資,並將其列為全球投資戰略的重點。如何適應中國市場成功本土化,實現更好的營業收入和利潤的雙增長,是大多數在華繼續投資的外資企業所麵對的挑戰。目前,針對這些挑戰,有三種應對措施被廣泛使用:

其一,建立合作夥伴關係或發起收購。但在今年,僅有6%的受訪企業表示將通過並購和合資等非有機途徑實現增長:受訪企業表示,並購通常會遭遇巨大挑戰:難以取得目標公司可信信息以及缺少有吸引力的並購目標是它們遇到的最大兩類障礙。其他的障礙還包括企業文化不匹配,並購後的整合風險和難以獲得審批等。因此並購並非是所有外資企業最好的選擇。

其二,從企業自身出發製定有機發展戰略。這包括實現人才的合理利用,獲得更優秀的人力資源,開發供應更廣泛的產品和服務用以滿足更多的消費群體,或進入不同區域市場等。

很多受訪者表示將繼續致力於在華業務運營,並努力實現管理層和產品的本士化,以更有效的運營結構來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需求。對絕大多數中國美國商會企業而言,它們在中國市場的一席之地得到了鞏固,考慮到長遠發展,它們將有機發展作為實現收入增長的首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