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學生發展服務
圖書館是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文獻資料的機構,圖書資料蘊藏著古今中外大量的知識信息和人類寶貴經驗,具有潛在的科學能量和價值。在有關圖書館建設的各種理論中,藏書利用是圖書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圖書館隻有通過讀者的利用才能體現其價值。“藏”是“用”的前提,“用”是“藏”的歸宿;“藏”是手段,“用”是目的。藏書的利用情況是圖書館工作的直接成果的表現形式,利用率越高,則價值越大。2002年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啟動,新的課程標準逐步實施。學生的課外閱讀是課內學習的繼續和延伸,健康的閱讀活動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增長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全日製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課程目標”的“階段目標”中要求:在第三學段,學生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嚐試進行探究性閱讀。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在第四學段要求“能利用圖書館、網絡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學會製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學生“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該在400萬字以上。其中小學1~6年級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45萬字”。
以洪澤縣澗小為例,該校圖書館擁有6萬餘冊紙質圖書,30幾萬冊電子圖書。該校領導理念非常先進,每周設立一堂電子閱讀課,每個星期二下午設定為全校閱讀日,老師、學生利用半天的時間盡情地閱讀,學校還為每個班級配備了書櫥,各班級都有圖書角,學生養成了一進校園就讀書的好習慣。學校請著名作家湯素蘭來學校開辦講座,簽名售書;組織學生編寫閱讀欣賞小報;與校有關部門活動相結合,推薦閱讀革命家、科學家的傳記,組織演講比賽;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組織學生編寫《名家格言集》等等;組織古詩誦讀等活動,形成學生在讀書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愛讀書的良性互動,增強讀好書的教育功能,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結合學生的書本知識學習。該校圖書館還通過舉辦讀書活動、講故事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使書中人物和故事形象化、生動化、具體化,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民族文化不因外來文化而削弱,而是不斷地發展。閱讀課成為學生最喜愛的課,圖書館成為學生最愛去的地方。該校每學期評選優秀小讀者,讓學生們都以愛讀書、會讀書為榮,從而在全校範圍內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形成了書香校園的良好氛圍。
二、為教師教學和課程改革服務
圖書館工作人員要積極查找資料和相關網絡資源,為教師教學和課程改革服務。以知識導航服務為廣大師生提供相關資源並進行整理,推薦老師閱讀適合他們專業的書籍及瀏覽適合他們的專題網站。
1.建立與新課程改革相呼應的藏書體係
結合課程改革收藏各科教材、大綱、參考書及優秀教案等信息,對相關工具書進行重點收藏,注重藏書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收藏具有代表性、實用性並與教育科學密切相關的著作與資料。
2.及時生動地反映教學改革趨勢及發展方向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應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的優勢,為教師提供最新的教改實施動向及發展趨勢,例如全國學術前沿動態、教改動態、國內外重要的學術交流信息以及最新學術成果等。幫助教師緊跟教改步伐,調整教學方針,改進教學方法,並依據新課程目錄為教師準備相關的教輔參考資料。
(1)為教師提供的學習論著(列舉部分)
《教育的智慧:寫給中小學教師》林崇德開明出版社
《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優秀班主任成長之路》班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新課程骨幹教師成長秘訣》姚利民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
《不做新課改的守望者》趙利萍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文出版社
《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蔣泓潔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沒有不上進的學生:名師最有效的激勵智慧》(新教育力叢書)
《沒有不聽話的學生:名師培養學生好習慣的有效途徑》(新教育力叢書)
《拿什麼吸引學生:名師營造課堂氛圍的經典細節》(新教育力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