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拒,一種有效的拒絕方式

生活中,人人都麵臨著拒絕別人的問題,但拒絕他人是一種應變的藝術。有一些人因為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於是連那些自己都幹不來的事情也接了下來,而使對方的期待落空,因而破壞彼此之間的友誼。這種例子是屢見不鮮的。但是,如果不懂得拒絕的技巧,過於直接地拒絕對方,也會影響雙方的關係,甚至被人誤會並結下仇怨,使自己陷入十分不利的境地。所以,學會運用智慧,巧妙地使用拒絕的話語,以擺脫不利的局麵,同時也能維持雙方的關係。

你在麵對別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時,如果直來直去地拒絕對方,就會讓對方覺得你沒有顧及他的麵子,進而認為你不尊重他,對你產生不滿情緒,你很可能會因此而多了一個敵人。所以,在拒絕別人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

真誠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而虛偽生硬地拒絕,對方就容易產生不滿,甚至仇恨。因此,一定要記住,拒絕他人,一定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有位教授曾有過這樣的感歎:“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難事,而當別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絕的時候,亦是叫人頭痛萬分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別人的重視,同時我們也不希望別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難以說出拒絕的話了。”但是,如果你仔細斟酌、權衡一下,覺得答應對方的要求將給自己或其他人帶來傷害,那麼,你就應該當機立斷予以拒絕,決不要為了麵子上過得去或不讓別人掃興而做違心的事。

喜劇大師卓別林曾經說過:“學會說‘不’吧,那樣你的生活將會好得多。”而且,巧妙地拒絕他人能顯示出你對他人,也對自己的尊重。學會說“不”,才能贏得真正的交流和理解。

當然,學會合理拒絕別人無疑是非常明智的,但也不要過於生硬,一定要采取妥善的做法。

先表明態度

有的人對於要拒絕或是接受,在態度上常表現得曖昧不明,而造成對方一種期待。有時,雖然想表示拒絕,卻又講不出口,這也是態度不明確的表現。

想辦法緩和對方對“不”的抗拒感

雖然說“不”或“行”要明白表示,卻也不是叫你毫不客氣地就表示“要”或“不要”。語氣強硬地說“不行”“沒辦法”,是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甚至遭到對方怨恨的。

對別人的要求要洗耳恭聽,對自己不能答應的事要表示抱歉。盡量體諒對方,這些都是在你回答“不”之前所應思考的。尤其當要求的對方是上級時,說話更要留餘地。

要顧及對方的自尊,給對方留台階

人都是有自尊心的,一個人有求於別人時,往往都帶著惴惴不安的心理,如果一開始就說“不行”,勢必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使對方的心理不安,失去平衡,引起強烈的反感,從而產生不良後果。因此,不宜一開口就說“不行”,應該尊重對方的願望,先說關心、同情的話,然後再講清實際情況,說明無法接受要求的理由。由於先說了那些讓人聽了產生共鳴的話,對方才能相信你所陳述的情況是真實的,相信你的拒絕是出於無奈,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拒絕別人時,不但要考慮到對方可能產生的反應,還要注意準確恰當的措辭。比如你拒聘某人時,如果悉數羅列他的缺點,會十分傷害他的自尊心。倒可以先稱讚他的優點,然後再指出缺點,說明不得不這樣處置的理由,對方也能更容易接受,甚至感激你。

降低對方對你的期望

但凡來求你辦事的人,都是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並抱有很高的期望值。一般來說,對你抱有期望越高,越是難以拒絕。在拒絕要求時,倘若多講自己的長處或過分誇耀自己,就會在無意中提高了對方的期望,增大了拒絕的難度。如果適當地講一講自己的短處,就降低了對方的期望,在此基礎上,抓住適當的機會多講別人的長處,就能把對方的求助目標自然地轉移過去。這樣不僅可以達到拒絕的目的,而且使被拒絕者因此得到一個更好的解決方式,用意外的成功所產生的愉快和欣慰的心情,取代了原有的失望與煩惱。

盡量使你的話溫柔緩和

當你想拒絕對方時,可以使用敬語,使對方產生“可能被拒絕”的預感,並做好被拒絕的心理準備。

談判中拒絕對方,一定要講究策略。婉轉地拒絕,對方會心服口服;如果生硬地拒絕,對方則會產生不滿,甚至懷恨、仇視你。所以,一定要記住,拒絕對方,盡量不要傷害對方的自尊心。要讓對方明白,你的拒絕是出於不得已,並且感到很抱歉、很遺憾。盡量使你的拒絕溫柔而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