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經營自己的圈子,提升自己的位子(3 / 3)

人與人交往,重要的是雙方的溝通和交流。在整個談話過程中,若隻有一個人在說,就不容易與對方產生共鳴,達不到溝通和交流的效果。就是說,交談中要給他人說話的機會,一味地嘮叨不停就會使人不願意與你交談。

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各不相同,如果你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其實,每個人由於生活經曆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不盡相同,各持己見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當他人提出不同意見時,就斷然否決,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這樣必定會給人留下狹隘偏激的印象,使交談無法進行下去,甚至不歡而散。當你與他人交談時,應該顧及對方的感受,以寬容為懷,即使他人的觀點不正確,也要堅持與對方共同探討下去。

林楓是某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學生會會長,能言善辯,口才極佳。但他有一個特點,凡事爭強好勝,常因為一些問題的看法與別人爭得麵紅耳赤,非得爭個輸贏出來才肯罷休,總認為自己說的話有道理,別人說的話沒道理,別人的看法和觀點,常常被他駁得體無完膚。大家討論什麼問題時,隻要他在場,就會疾言厲色,一會兒反駁這個,一會兒又批評那個,好像隻有他一個人是正確的,別人都不如他。如果不把死的說活,活的說成仙,就不會善罷甘休。就這樣,常常會把氣氛弄得很緊張,最後大家隻好不歡而散。

還有的人,十分熱衷於突出自己,與他人交往時,總愛談一些自己感到榮耀的事情,而不在意對方的感受。33歲的A女士就是這樣一個人,不論誰到她家去,椅子還沒有坐熱,就把她家值得炫耀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向你說,說話的表情還是一副十分得意的樣子。一位老同學的丈夫下崗了,經濟上有點緊張,她知道了,非但沒有安慰人家,反而對這位同學說:“我家那口子每月工資6000元,我們家怎麼花也花不完。”她丈夫給她買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因為很值錢,她就跑到人家那裏去炫耀:“這是我丈夫在香港給我買的衣服,猜一猜多少錢?1800元。”說完一臉得意的表情,這表情好像就在對人說:怎麼樣,買不起吧?

表現自己,雖然說是人的共同心理,但也要注意尺度與分寸。如果隻是一味熱衷於表現自己,輕視他人,對他人不屑一顧,這樣很容易給人造成自吹自擂的不良印象。

有一個人,剛調到公司的時候,為了讓別人盡快地了解他,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處處表現自己。本來是領導已經知道的事情,他偏偏要去積極地彙報。在同事麵前,天天都說自己有學問,有能力,說以前在某某單位時,自己幹得多麼出色,在上大學的時候,成績是多麼地好,老師多麼器重他,同學們多麼佩服他。剛開始,大家還認真地聽他說。後來,大家對於他的表現都十分反感,覺得他太愛表現自己了。

一次,領導問大家:“有一項工作,誰能夠勝任?”他一看機會來了,就搶先向領導說:“我能幹好。”弄得大家心裏都不太痛快。其實,他根本就沒有把握,可是為了表現自己,就打腫臉充胖子地攬了下來。但接下來,他可就犯了難,自己對這件工作真的是沒有把握,做好做壞,心裏一點兒底也沒有。看得出來,他有向同事求救的想法,可是大家心裏暗笑,沒有一個人幫他。有一位同事說:“沒那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他也隻好一臉的苦笑。後來,這項工作他沒有按時完成,領導非常生氣,批評了他。一位同事對他說:“你也該接受教訓了,以後踏踏實實地工作吧。”說得他不斷地點頭。

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和交往的時候,要多注意別人的心理感受,隻有抓住了別人的心理,才能真正贏得別人的讚賞與好感。如果你隻知道表現自己,搶著出風頭而不給別人表現的機會,你就會遭到別人的怨恨,使自己陷入尷尬境地。

處世不妨“糊塗”一點

有些人把圈子的經營和維持看做是像做小買賣一樣,樣樣都要算得明白,生怕別人占自己的便宜。不可否認,圈子中是存在一些愛占小便宜的人,對這種人我們在心裏明白,以後與他保持距離就行了,不要事事與人計較。圈子本來是一個相互幫助的聯合體,至於你幫人的多,還是人幫你的多,這筆賬是算不清的。還記得《紅樓夢》裏對王熙鳳的評價嗎?“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就是在告訴我們不要學王熙鳳式的精明,世事複雜,我們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弄得清清楚楚,這樣做隻會給你帶來無窮的煩惱,影響你的生活,所以處世還是“糊塗”點為好。

這個故事聽起來似乎有些荒誕,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都想不開,愛較真,因為對一個自己明明心知肚明的道理或事情過分較真而耽誤了大事。

《聖經》裏有這樣一句話:“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一些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為他們太過認真,也太過敏感了,對待生活有時幾近一種病態的苛刻。而這種苛刻很多時候又是不講理或不正確的,就像有一則故事裏所講的那樣。

有一個又懶又喜歡議論別人的婦人,一天,她看見鄰居曬在陽台上的白被單沾滿了許多黑點,便嘲笑說:“我看這家女主人連衣服也洗不幹淨,不會理家,隻會吃飯。”哪知當她推開自己的窗戶一看,鄰居的被單洗得又白又幹淨,這才發現原來是自己家的窗戶汙穢不堪。

所以,為了不犯這樣的錯誤,我們不妨“糊塗”一些,這樣不但可以大度地原諒別人,有時對自己也是一種保護和釋放。

有時“糊塗”一些,是人生的大學問。怎樣藝術地、高明地糊塗,學問很深。清代鄭板橋為排遣自己一時的不得誌,便得出“難得糊塗”的結論,並進一步指出:“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

世人都願當智者,不願做糊塗蟲,更不會心甘情願地由聰明而轉入糊塗。事實上,聰明有豐富的內涵和不同的層次;而糊塗呢,也有豐富的內涵和不同的層次。認真地作些研究,就可以發現聰明有初級的聰明和高級的聰明之分,糊塗有低級的糊塗與高級的糊塗之別。

所謂頂級的聰明就是“糊塗透頂”的聰明,老子稱之謂“大智若愚”,即“真人不露相”。所謂初級的聰明就是表麵化的聰明,荀子謂之“蔽於一曲,暗於大理”,即“浮精”。

所謂頂級的糊塗就是“聰明絕頂”的糊塗,孟子稱之謂“隱而不發”,意思是心裏清楚不表現出來。所謂低級的糊塗,就是從裏到外的糊塗,俗稱“木頭腦袋”、“不開竅”,即壓根兒就糊塗的那種人。

在這裏,特別要引為警戒的是,從來就沒有聰明過的人,千萬不要侈談糊塗,更不要去追求糊塗。正如常言所說:亡國之臣不敢言智,敗軍之將不敢言勇。沒有達到真聰明,還未擺脫低級糊塗的人,貿然地去仿效“聰明的糊塗”,那就真要糊塗到底,一塌糊塗了。

不懂糊塗之奧妙的聰明,處處鋒芒畢露,就像無製動器的火車,極易肇事。

通曉糊塗之奧妙的聰明,正如火車裝上了製動器,可以安全可靠地向目的地進發。

不知糊塗之奧妙的聰明,固執死理,不通人情,定會經常碰壁。

掌握糊塗之奧妙的聰明,能“合乎天理,順乎人情”,是真正的明智者,處處受到歡迎。

“糊塗”是升華之後的聰明,是一種明哲保身的策略,如果你能學會這種“糊塗”之道,那麼你的人生一定會更順遂。

表達不當,忠告也會逆耳

忠告,對於幫助圈子朋友的提高和建立你與圈子成員真誠的人際關係,起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這樣說,不能給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誠的人,因為這樣的人不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告知對方。

我們應歡迎他人的忠告,更應該給人以忠告。實際上,一般人都討厭忠告,忠告聽起來總是不那麼順耳。究其原因,就是由於說者言語表達不當的結果。

人是一種感情動物。一般人很容易受感情的支配,即使內心有理性的認識,但仍然容易受反感情緒的影響而難以聽進忠言。

一個中學生在外麵遊蕩一天之後心生悔意,暗暗下決心回家學習。他一走進家門,當母親的就急不可耐地對兒子說:“你又到哪裏瘋去了?還不快去複習功課,看你將來還考得上大學麼?”兒子生氣地頂撞母親說:“哼,上大學,上大學,我就不信不上大學就混不出人樣!”在逆反心理的驅使之下,兒子怒氣衝衝地跨出了家門。就這樣,母親的一番苦心白費了。

看來,僅有為別人著想的良好願望還不行,忠告也需要有技巧,否則就會收到相反的效果。在給他人提出忠告時,假如能夠注意忠告的三個要素,你的忠告就會被人接受,忠言聽起來也就不會逆耳了。

1.不要用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就是不要以事與事、人與人相比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為此時的比較,往往是拿他人之長比對方的短,這樣很容易傷害對方的自尊心。

一位母親這麼忠告自己的兒子:“我說小朋,你看隔壁家的小明多有禮貌,多乖!你和人家同年生,你還比他大兩個月,你要好好向他學習,做個好孩子!”兒子聽了母親的話,或許會一言不發,但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是:“哼,整天說小明這也好那也好,幹脆讓他做你的兒子好了!”這樣一來,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母親的忠告反而起到反作用。

2.給人忠告要謹慎行事。說到底,忠告是為了對方好,為對方好是忠告的根本出發點。由此,要讓對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須謹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隨便草率。此外,給人忠告時,態度一定要謙和誠懇,用語不能激烈,也不要過於委婉,否則對方就會產生反感情緒。由於用語激烈,對方就會認為你趁機教訓他;言語過分委婉,對方就會認為你假惺惺。

3.給人忠告要選擇適當的時機和場合。當你的下屬盡了最大努力而最終沒有將事辦好時,此時最好不要向他們提出忠告。假如你這時不合時宜地說“假如不那樣就不會這麼糟了”之類的話,即使你指出了問題的要害,句句在理,而下屬心裏卻會產生“你沒看見我已經拚命努力過了嗎”的反感,這時,忠告的效果當然不會好。相反,假如此時你能說幾句“辛苦你了”、“你已做了最大努力”“這事的確比較難辦”之類的安慰話,然後再與下屬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最終下屬就會欣然接受你的忠告。

此外,在什麼場合提出忠告也很關鍵。原則上講,提出忠告時,最好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千萬不要當著他人的麵向對方提出忠告。因為這樣做,對方就會受自尊心驅使而產生抵觸情緒。

綜上所述,在我們向他人提出忠告時,一定要講究方式方法,特別是要注意語言表達方式,使忠言聽起來不逆耳,這樣才能不傷害他人的自尊心,讓他人欣然接受,最終達到忠告的目的。

三、活用你的人緣

在圈子中尋找機遇

人生中的很多機遇,都是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出現的,有時甚至是漫不經心的,朋友的一句話或關心、幫助都可能化為難得的機遇。

每一個偉大的成功者背後,都有另外一個成功者的支持。在許多情況下,人們都是靠著他人的推薦、提供信息與其他各方麵的幫助,才獲得了難得的機遇。

成功人士幾乎都有一項特長,就是善於觀察、了解、學習他人,並且拉近、保持與這些人的關係,進而動用這些關係。這可是全世界的成功者共同的特質,同時也是最寶貴的經驗。

從某種意義上講,任何人都需要借助各種各樣的圈子來尋找機遇。

純粹意義上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白手起家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現實的。大凡成功者必善利用各個圈子中的人際關係,從而使自己擁有一雙能翱翔寰宇的羽翼,比他人飛得更高、更遠。

當今時代,本領再大的人,僅憑一人之力,勢必寸步難行。由此,要想成功,就得借用各個圈子中的人際關係,善於借用各種關係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借用各種關係,即充分利用各種人際關係的資源,借勢造勢,借力發力,借光沾光,借用各種可借的關係,使自己的目標輕而易舉地達成,使自己期望的夢想憑借好風,已成為共識直上青雲。在一個遍布各種網絡,交織各種關係圈的當今社會中,會借者成,善借者贏,已成為共識。

當今時代處處充滿著機遇與挑戰,無論做什麼事,都要麵對激烈的競爭與複雜的關係。雖然人人都渴望成功,但是事實告訴我們,要想成功,沒有自己的圈子是不可能——圈子決定成敗。

對圈子的維係,很多人都認為可有可無,甚至有些人會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然而他們卻有所不知,圈子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作為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是無法脫離群體而單獨存在的。無論你是否願意,你都必須要承認,在當今社會,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由此,當我們在探討一個成功的典範時,最原始的評價基礎是:這個人,不管他本身的能力怎樣,假如沒有周圍各種關係的協助,他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取得成功的。

美國著名的雜誌《人際》在2002年發刊詞中有這樣一段話:“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回憶以往的一些經驗,你會發現原本以為是自己獨立完成的事,其實,背後都有他人的協助。因此,無論在什麼場合,你都應該盡量表現出真正的自己與自己真正的能力,他人將會給你很多有用的建議。決不可低估人際關係的力量,否則你將白白失去有利的幫助之力。”

美國西北鐵路公司前任總裁史密斯曾經說過:“鐵路的成分中95%是人,5%才是鐵。”可見,沒有與圈中人的交往與互助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也是近乎天方夜譚,誰都不能回避它在生命中所占的重要位置。既然如此,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去正視它、利用它來創造我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優勢,從而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在社會的發展中構建交際圈的目的性會更強。由於所有的人都希望實現自我利益的最大化,而與各利益主體建立良好的圈子關係恰恰是實現這一目標最方便快捷的途徑,由此,圈子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

曾經有很多人這樣認為:“30歲以前靠專業賺錢,30歲以後靠圈子賺錢。”可見維係圈中關係的重要性。

人的交往越廣泛,社會關係越多,人生中的機遇就會越多。當然,當你準備與他人建立交際圈時,必須獨辟蹊徑,有效地爭取他人的興趣、好感與信任,千萬不能落入俗套,否則他人就不會搭理你。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在與他人交往和建立圈子的過程中,絕對不要急功近利。

盡管機遇是在交往中實現的,但在初步交往中,人們很可能沒有看到這種機遇,假如由此而冷漠了圈中的人際交往,就會使你的交往變得毫無價值。

真正形成可靠、牢固的社會關係之前,人們往往無法判斷出這種交往是否包含著更大的機遇,因此,你要具備一定的耐心與恒心。

動用一切關係

在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中,僅憑一己之力打天下,很難獲得成功。很多成功者的經曆證明,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各個圈子和圈子中不同朋友的支持與幫助,善於打入不同類型的圈子,會拉關係的人,不僅到處受歡迎,並且遇事有人幫,辦事處處通,不知不覺中,會增加成功的概率。

比爾一直在一家大公司做初級會計的工作。在公司各部門幾經調整後,他感到各方麵的業務都應付自如了,他希望從中西部調到佛羅裏達州去,由於他同他選擇的這個州的各家公司都沒有任何關係,也隻能給他所知道的各家公司寫信或與職業介紹所聯係,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答複。於是比爾決定通過自己的交際圈來辦成這件事,他動腦筋搜尋了一下他所能利用的各種關係,最後列出了很多人的分類表。

從分類表中,他選出可能幫上忙的一些關係,之後,他記下了這些人,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同他想去的佛羅裏達州有聯係,並且同會計公司有關。最後他再進一步考慮,他們中間哪些人同會計公司的關係更為密切。他選中了兩個人:一個是他的老板,大衛先生;一位是瑪麗,他妹妹的好朋友。

他的下一步行動,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找到這些能夠幫助自己的對象,以得到他們的幫助。而一旦這個能幫助他的對象需要得到幫助,他就去以報答的方式使其願望實現。

他知道,瑪麗對參加一個女大學生聯誼會十分感興趣。辦法終於有了,他認識保羅的一個兄弟阿倫,他的表妹正好是這個聯誼會的成員。比爾結識了阿倫,通過阿倫介紹瑪麗見到了他的表妹與聯誼會的委員。為此瑪麗舉辦了一個晚會,並在晚會上把比爾介紹給她的父親。盡管這位律師同在佛羅裏達州的任何一家商務公司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他在那裏的律師圈子裏很有聲望,通過他的一位朋友幫助,找到了一家職業介紹所的總經理,並通過多方努力使比爾終於得到了滿意的職位。

一個人的進步,無論是職位的升遷或是工作的變動,得益於自己各方麵的社會關係。調查表明,通過朋友與親屬的幫助得到好的職位,較之通過其他社會關係成功的概率要高得多。為了發展,你需要社會的幫助,因為你的聰明、才智、受教育的狀況、工作上的勤勉、鮮明的個性特征還不足以使你為社會所承認,你還必須讓更多的人了解、幫助你。

要使他人了解、幫助自己,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你所需要知道的是一些方法,這些方法在你爬上成功的階梯時會對你有所幫助,你必須懂得怎樣尋找讓他人了解、幫助你的機會,同時設法使他人了解、幫助自己。

要想更好地利用交際圈,首先讓朋友、親屬、夥伴知道,你正在處理一件重要的事,你需要一個人際關係的聯絡網。無論你的名聲怎樣,權勢多麼顯赫,你的老關係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途徑對你有所幫助。這種途徑的最重要的經緯線是由權力和信息的聚合物產生的。不過在這種交際圈中,還應考慮到一些相互作用的方法。這種交際圈的作用涉及你自身素養之外的領域。這種交際圈,不是各種亂七八糟的社會關係的大雜燴,而是同你的目標相聯係的,是由各種社會關係組成的媒介,這種媒介的作用有時是十分大的。

為了充分擴大你的交際圈,應記住這些重要的原則:

1.列人名表。列出一張人名表,表上列出同你所希望接觸的社交領域有聯係的人,挑出最有可能助你一臂之力的人。

2.建立更廣泛的聯係。為了建立交際圈,你應善於把自己同他人聯係起來,你可以通過公司的同行或朋友建立同別人的聯係。

3.讓更多的人了解你。不論你想向哪一個方麵發展,你必須讓自己和自己的成就為他人所了解,尤為重要的是能夠影響你命運的人了解你。當然,讓他們知道你的存在是你自己的事,但你必須讓他人發現。因為不論你工作如何勤勉,長得如何漂亮,你抱負有多大,假如你從上午9點到下午5點,一直待在辦公室裏埋頭苦幹,那麼,你就根本無法實現你的目標。記住,人際關係好也會幫助你實現自己的目標,假如你一天到晚粘在辦公桌邊,隻會使你的發展就此停止。

4.把自己同組織、團體聯係起來。記住,你現在的工作不是你非得幹一生的崗位,除此之外可能還有更理想的崗位。由此,你應把自己同組織、團體聯係起來。

世界頂尖的激勵大師安東尼·羅賓說過:“人生最大的財富便是人際關係,由於它能為你開啟所需能力的每一道門,讓你不斷地成長,不斷地貢獻社會。”當代社會,人際關係已經被越來越多的成功者所推崇,其重要性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動用一切關係”已成為人們所公認的事實。

憑借著關係所搭建起的網絡,你與成功的距離將會從千山萬水縮短到指尖毫厘。成功者相信人際關係的力量能夠扭轉乾坤,變荊棘為坦途,他們並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隻不過是其中的先行者而已,並且從中品嚐到了美味。螃蟹的味道又有誰不喜歡呢?那就趕快行動吧!記住,“動用一切關係”,關係多,好辦事,處理好、利用好你的人際關係,關係永遠是你成功的關鍵!

管理好你的關係存折

在銀行裏開個戶頭,你就可儲蓄閑散的資金,以備不時之需。與人聯絡感情,拓展人際關係圈,就好像往銀行裏存款,存得越多,存的時間越久,你獲取的紅利就越多。與存錢不同的是,建立人際關係圈的存折就是把銀行開在朋友或是顧客的心裏,為了維係你們之間的關係,而存入真誠關懷、超值服務。

能夠使你的人際關係圈的存折儲蓄不斷增長的,是禮貌、誠實、仁慈與信用。在你的人際關係圈的存折中存入較多的人情儲蓄,這將會增加他人對你的信賴度,必要時能發揮適當的作用,甚至犯了錯也可用這筆儲蓄來彌補。有了信賴,即使拙於言辭,也不至於得罪人,因為對方不會誤解你的用意。信賴可帶來輕鬆、直接且有效的溝通;反之,粗魯、輕蔑、威逼與失信等等,會降低感情賬戶餘額,到最後甚至透支,人際關係資源就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你越是想維持持久的人際關係,越需要不斷地增加你的人情儲蓄,因為彼此都有所期待,原有的信賴很容易枯竭。你是否有過這種經驗,偶爾與老同學相遇,即使多年未見,仍可立刻重拾往日友誼,毫無生疏之感,那是由於過去累積的感情仍在。但經常接觸的人就必須時時儲存,否則突然間發生透支,會令人措手不及。

假如你想使自己的人際關係圈存折中的人情不斷增值,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要信守承諾。守信是一大筆收入,背信則是龐大支出,代價通常會超出其他任何過失。

其次要誠懇正直。背後不言人短,是誠懇正直的最佳表現。在人後依然保持尊重之心,可以贏得他人的信任。

同時要理解他人,理解是一切感情的基礎。要想被他人理解,就得先理解他人。

與人交往要注意小節。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小節,如疏忽禮貌,不經意地食言,實際上最能消耗感情賬戶的存款。在人際關係資源中,最重要的正是這些小事。

與銀行儲蓄一樣,僅僅在銀行開個賬戶,存入現金是不行的,還需要維護、管理好你的人際關係圈的存折,讓其既充分發揮作用,又要防止透支,確保人際關係圈的存折中的人情儲蓄有增無減。

送對方一個人情,對方便欠了你一個人情,知恩圖報,這是人之常情,這樣一來你就往你的存折裏存了一筆人際關係。或許有人認為,這樣一來一往,仿佛商品買賣,我給了你錢,你就必須給我商品。其實這也不盡然,人情的償還,不是商場的等價交易,錢物兩清,雙方兩訖了,那樣太沒人情味。人情的償還一般很難說是等價的,否則交情變成交易,你與朋友的臉上都掛不住。

要想得到人情銀行中的可觀紅利,必須學會不誇張、不張揚。

曾有一年輕人幫朋友解決了購房貸款的難題,之後,他每次碰上這位朋友,聊著聊著就到了這個話題上,說上一兩個小情節,以說明他的本事有多大,這讓朋友很沒麵子,仿佛總欠他似的。久而久之,朋友怕他了,見了他就遠遠地躲開,仿佛楊白勞見了黃世仁,躲債般地怕與他來往。

人情送足了,卻因人情的善後問題而功虧一簣,這叫“賠了夫人又折兵”。事實上你不說,他人也不會忘記你的幫助,多說反倒無益。人家可能盡快地還你一個人情,之後會敬而遠之。即使你再有能耐,朋友也會另請高明。

因此,不要把送出的人情總掛在嘴上,那樣會顯得你小氣。做足了人情,給夠了麵子,你該坐享其成,但千萬不要誇大其詞,最好不誇功,甚至可以不提起此事。你的淡忘,並不等於朋友不清楚。

常言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就是說,兩人之間的事,你知道我知道天知道地知道也就夠了,沒必要再讓第三個人知道。這樣,你記著我的好處,我記著你的好處,將來怎麼辦,你我心裏都有數。

那些張揚的人一般有以下特點:或是嘴巴不嚴,有口無心,下意識地就說出來了;或是愛炫耀,在別的朋友麵前顯示自己的本事。張揚除了讓他人稱讚一句“這個人很能幹”,隻能給你帶來一些不利:首先得罪了請你辦事的朋友,他會覺得你是在眾人麵前貶低他;其次,你會讓聽的朋友討厭,人家也會想,這朋友怎麼這樣,以後我可不求他,說不定將來也會說出去。

管好自己的嘴巴,事情已經過去了,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總有一天,真正的朋友會好好回報。假如對方無意回報,即使你每天對他說一百遍,也無益處。

另外,不要輕易動用人情銀行中的儲蓄。存期越長,紅利越多。不給對方機會,讓他一直記掛在心上,久而久之,就像陳年的酒,越陳越醇,回味無窮。

支取人際關係圈的存折中的人情儲蓄,要按需支取,切忌貪得無厭,讓人家覺得你得理不饒人,胃口大得很。惡意透支人情,會使你的人際關係圈的存折出現虧損,導致賬戶被封,失去朋友。

《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那個老太婆就是這樣一個貪婪的人。漁夫捕到一條神奇的小金魚,並將它放了。小金魚決定報答漁夫一家。於是,這老太婆先是要吃好、住好,接下來是要做貴婦、女王,再做主教,最後,她竟想統治天下,成為小金魚的主人。小金魚不再理她了,最後,老太婆的人際關係圈的存折出現了嚴重透支,她隻得又回到了她的小破屋。

與人交往時,對方有難,你必須根據自己的能力大小,從而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支援,而對方也會考慮如何回報你的新人情,以增加你的存折利息。

無論你存多少錢,存多長時間,隻要你有一天取出來,銀行一定會將利息給你算得清清楚楚。但是,人際關係圈的存折就不同了,人情是一筆源源不斷的財富,隻要你維係好它,無論你怎麼取,它都不會枯竭的。

演好你的人緣角色

在社會中,演好自己的人緣角色,你便可以擁有一個廣袤無垠、伸縮自如的圈子。有了這個人際關係圈,你便可以活得輕鬆自在、瀟灑自如,並從中汲取營養來塑造一個完美的人生。

在當今社會這個大舞台中,每一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又不停地變換著角色,各個角色之間時刻進行著各式各樣的人際交往。

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擔任著很多角色。對於你的下屬而言,你是一個領導者;而對你的上級來說,你又是一個被領導者。在企業裏,你是一名員工;在家庭裏你又可能是一個父親或母親、妻子或丈夫。在顧客麵前,你是一個售貨員;在另外一個場合下,你又可能是一位顧客。在戲劇中,你是一名演員;在某些時候你又是一名觀眾……

社會生活中角色是很多的,各種角色又在隨時轉換當中。假如一個人不能隨時應變,改換扮演角色的位置,不但會鬧出很多的笑話,也會給自己帶來許多煩惱。

英國女王維多利亞與丈夫阿爾約特相親相愛,感情和諧。維多利亞作為一國之王,每日忙於公務,而阿爾約特卻不太關心政治,對社交缺乏興趣,由此,有時夫妻之間也難免鬧點別扭。

一天,女王維多利亞處理完工作,深夜回到臥室,見房門已經關閉,就敲起門來。

阿爾約特在臥室內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我是女王。”

門沒有開,維多利亞再敲,阿爾約特又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維多利亞。”

門還是沒有開。維多利亞徘徊半晌,再敲,阿爾約特仍問:“誰?”

維多利亞回答:“你的妻子。”這時,門開了,阿爾約特熱情地用雙手把她拉了進去。

維多利亞前兩次敲門之所以沒有敲開,是由於她的心態沒有隨環境的變化而加以適當的調整。她忽視了自己的角色在家中是妻子,而不是在宮廷對王公貴族說話的女王,以致造成措辭上的失誤。維多利亞的第一次回答態度高傲,傷了丈夫的心;第二次缺乏熱情,感情平淡,沒有喚起丈夫的親昵感,因而兩次丈夫都不給開門。第三次回答,維多利亞的心態適應了具體地點和對象,體現了妻子應有的溫柔姿態,因而不僅敲開了門,也敲開了丈夫的心扉。

在社會中,我們應學會在恰當的環境中,扮演好恰當的角色。不管你有多高的身價,在朋友麵前千萬別做自己生活的“女王”,否則後果就不隻是“被拒之於門外”的尷尬了。

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清醒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地位。在社會中,每個人都是一定角色的扮演者。由此,你應該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履行自己扮演角色的職責。如果你是一個售貨員,你就要盡一個售貨員的職責,對顧客要滿腔熱情,百問不煩;如果你是一個醫生,你就要履行救死扶傷的職責,體諒患者的痛苦,在精神上給患者以安慰,盡快解除患者病痛。假如做那些同自己地位、身份不相符的事,隻會貽笑大方,影響自己在眾人麵前的形象。

2.隨時注意轉換自己的角色。每一個人都是多種角色的扮演者。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你要依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變化而變換自己的做法。常會有一些事,在這種場合下去做是無可厚非的,換一個場合就顯得不協調。

漢宣帝時,京兆尹張敞在家中常給妻子畫眉,有人在皇上麵前告了他。皇上問他是不是有這回事,張敞很坦然地回答說,夫妻之間,閨房之內,還有許多比畫眉毛更過分的事,不是嗎?

張敞的回答,噎得宣帝再沒說第二句話。確實如此,丈夫在房裏幫妻子畫畫眉毛,本是生活瑣事,亦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換一個地方,變換一個角色,給妻子之外的女人去畫眉就不對勁了。

3.要進入角色。在社會中,最重要的就是你準確地進入角色,把自己擔當的角色盡心演好。假如你的角色是一個顧客,就應遵守顧客須知的條款;你的角色是一位老師,就要盡做老師的責任;你的角色是一名學生,就應盡學生的義務;你的角色是一位父親,就應該盡到父親的責任……依此類推,各種具體角色都有具體要求,都有它的道德標準,我們都應自覺地做到。

每個人都應演好自己所扮演的社會角色,隻有這樣才能夠與周圍的人們和諧相處,編織出屬於自己的人際關係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