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你所有的聯係人列出來,想想你認識並有業務聯係的每個人,設計一個計劃,以便最有效地利用你的這些聯係人。
巧用“義氣”,推進事業的成功
在中國,曆來很講究義氣,而且有結拜異姓兄弟的傳統。隻要情投意合,便要義結金蘭,結拜換帖。有了八拜之交便可為朋友兩肋插刀。當初,劉備為了讓關羽和張飛輔佐他打江山,與其結為換帖兄弟。其實,他們三人都是普通人,當時誰也不會想到就是這樣三個處於社會下層的普通人,最後經營起一番事業來,在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過程中爭得一席之地。這成功經驗對後人確實有極大的啟發意義。
就拿經商來說吧,如果一個人資本不足,多方麵條件都還欠缺,那何不和多個人結為“同仁”,這樣集眾人的智慧和財力,經營事業的成功幾率就會變得更大些。
借鑒《三國演義》中“桃園結義”的經驗來創辦現代“同仁”企業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而且,已經有人取得了成功。曾經名噪一時的香港房地產業“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便是顯例之一。
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來源於1958年香港商界“三劍俠”組合的“永業企業公司”。所謂“香港商界三劍俠”指的是三位在經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企業家,即地產巨子郭德勝、證券大王馮景禧、華資探花李兆基,他們在20世紀50年代看好香港的房地產業,但又缺乏單獨作戰的實力,於是經過協商而“誓師結義”,提出一個同仁企業的基本綱領來,這就是他們所說的“同心協力,進軍地產,你發我發,大家都發”。“三劍俠”中的長者,是當時已經47歲的郭德勝,他從開小門麵的雜貨店起家,由廣東中山至澳門,又由澳門遷至香港上環批發華洋雜貨,1952年時就掛出了“鴻昌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牌子,以日本YKK拉鏈獨家代理身份,在東南亞各地建立起銷售市場渠道,加上代理日本、台灣尼龍製品,年營業額在1000萬港元左右。
如果就此罷手,也足以安居樂業,但若想更有成就,則必須另辟蹊徑,郭德勝於是想到了進入房地產領域,以示自己誌在千裏。不過經營房地產,必須一下子調出數目可觀的資金來,郭德勝想到自己實力不足,而且也需要有朝氣的年輕人來衝鋒陷陣,於是找到了好友馮景禧和李兆基,商量合作大事。
馮景禧1922年生於廣州,17歲時隻身一人到香港謀生,從在九龍土瓜灣卑利船塢做學徒幹起,逐漸當上了管事、賬房先生。1946年他從廣州集資運魚苗去香港銷售,以期在商界抬頭,不料隨船人員皆為生手,一路顛簸,魚苗全部死光,多年拚湊的血本付諸東流;返航時裝載水果,希望從販運中彌補一點損失,不想又逢風浪,水果全部爛掉,真是雪上加霜!在負債累累的情況下,馮景禧全憑個人意誌對抗逆境。
1947年,馮景禧從代客買賣金銀入手,逐漸獲得轉機。由於有豐富的實踐經驗,馮景禧得以發現香港房地產這一大有可為的用武之地。他發現香港的土地全部由英國殖民政府控製,稱為“官地”,不過英國殖民政府對待土地的辦法與中國曆代政府的辦法不一樣,中國曆代政府是把土地在名義上分給臣民去耕種,然後向臣民征收賦稅、分派徭役。
英國殖民政府是把“官地”用“官契”形式批租給公民使用,公民隻要交了租金,如何使用土地,政府基本上不問,這樣任何人隻要能租到土地,就可以獲得轉租土地使用的利潤。香港地少人多,各業興旺發達,土地轉租的利潤必然越來越高。為此,從1950年起,馮景禧與人合夥購買土地官契,進入房地產領域,到1958年,他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郭德勝來找馮景禧,確實是找到了一個行家裏手。
“三劍俠”中年紀最輕的是李兆基,他1933年生於廣東順德,由於父親在廣州開了一家銀莊,使他從小學畢業起就有機會參與買賣實踐,這是他得天獨厚的基本條件。1948年他隨父親來到香港,做黃金、外彙的買賣,賺了一些錢。不過,他總覺得不保險,他曾經說:“我七八歲時已常到父親的鋪頭吃飯,自小對生意已耳濡目染,後來在銀莊工作,令我深深體會到無論法幣、偽幣、金圓券等,都可隨著政治的變遷,在一夜之間變成廢紙,令我領悟到持有實物才是保值的最佳辦法。”李兆基對香港的實業進行了多方麵的考察,也認為進入房地產領域是最佳選擇。他反應敏捷,足智多謀,有他參加“永業企業公司”,幾乎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同仁企業請出諸葛亮來做“總經理”。
“永業企業公司”以“三劍俠”為核心,再夥同另外5位股東開業,首先以買入沙田酒店表現出不同凡響的誌向。郭德勝老謀深算,馮景禧精通財務,李兆基膽大心細,三人上陣,可以說是珠聯璧合。三位後來都進入香港十大富豪行列的企業家,能夠在一家公司共同奮鬥,算得上是中國現代經濟史上的一段佳話。
由於起家時資金有限,最初的經營方式是以低價買進舊樓,拆掉重建,再伺機收購一些無人問津卻又有發展潛力的土地,進行轉手買賣,並且製定了“分層出售,十年分期付款”的營銷政策,贏得了用戶的信任。5年下來,雖然沒有大發,卻為後來的大發奠定了基礎。在已經看到了前景的情況下,“三劍俠”決定亮出自己的旗號,他們“甩掉”其他股東,重新組合了“新鴻基企業有限公司”。“新”字源於馮景禧的“新禧公司”中的“新”字,“鴻”字源於郭德勝的“鴻昌合記”的“鴻”字,“基”字幹脆取自李兆基的名字。對“永業”向“新鴻基”改組一事,香港輿論界後來評論說:“我們可以想象,他們從‘永業’開始三人聯手,生意做得很順,否則的話不會五年後繼續合作。”其實,“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主要原因還不在於生意做得順,而是三人在這5年內感受到同心協力的成果和愉快。他們可以“甩掉”其他“永業”股東,說明他們是精明的企業家,審時度勢後可以迅速作出決斷;而且他們一開始就立下自己成就大業的誌向,與朋友合作,如同《三國演義》中十八路諸侯聯軍討董卓,是在各自力量不濟的情況下,選擇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定向目標作為合作的基礎,當這個目標實現或者實踐證明不能實現時,合作便必須中止,不應受其他因素的幹擾。這也是他們可以仿效“桃園結義”的辦法組建公司,經營產業,卻也不為傳統的政治體製觀念所束縛的務時態度的體現。“三劍俠”得以繼續合作,是他們認為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有風浪,隻有靠三人繼續同心協力,才能闖過險灘。
三、如何處理圈中的應酬
注意與同事相處的小細節
有些人與同事相處不夠融洽的原因,未必有什麼深仇大恨,常常是因為不夠隨和的個性,不夠謹慎的言行細節導致了關係的緊張。
同事是你接觸最頻繁的一類人,一天中有大半部分時間都在和他們交往。因此搞好同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關係融洽,心情就舒暢,這不但有利於做好工作,也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導致同事關係不夠融洽的原因,除了重大問題上的矛盾和直接的利害衝突外,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細節也是一個原因。有些言行會影響同事間的關係。以下給你做一個全麵的闡述。
1.有好事不通報
單位裏發物品、領獎金等,你先知道了,或者已經領了,一聲不響地坐在那裏,像沒事似的,從不向大家通報一下,有些東西可以代領的,也從不幫人領一下。這樣幾次下來,別人自然會有想法,覺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識和協作精神。以後有事他們先知道了,或有東西先領了,也就有可能不告訴你。如此下去,彼此的關係就不會融洽了。
2.明知而推說不知
同事出差去了,或者臨時出去一會兒,這時正好有人來找他,或者正好來電話找他,如果同事走時沒告訴你,但你知道,你不妨告訴他們;如果你確實不知,那不妨問問別人,然後再告訴對方,以顯示自己的熱情。明明知道,而你卻張嘴就說不知道,一旦被人知曉,那彼此的關係就勢必會受到影響。外人找同事,不管情況怎樣,你都要真誠和熱情,這樣,即使沒有起實際作用,外人也會覺得你們的同事關係很好。
3.進出不互相告知
你有事要外出一會兒,或者請假不上班,雖然批準請假的是領導,但你最好要同辦公室裏的同事說一聲。即使你臨時出去半個小時,也要與同事打個招呼。這樣,倘若領導或熟人來找,也可以讓同事有個交代。如果你什麼也不願說,進進出出神秘兮兮的,有時正好有要緊的事,人家就沒法說了,有時也會懶得說,受到影響的恐怕還是你自己。互相告知,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聯絡感情的需要,它表明雙方互有的尊重與信任。
4.說說可以說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說,但有些私事說說也沒有什麼壞處。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單位、學曆、年齡及性格脾氣等;如果你結了婚,有了孩子,就說說有關愛人和孩子方麵的話題。在工作之餘,都可以順便聊聊,它可以增進了解,加深感情;倘若這些內容都保密,從來不肯與別人說,這怎麼能算同事呢?無話不說,通常表明感情之深;有話不說,自然表明人際距離的疏遠。你主動跟別人說些私事,別人也會向你說,有時還可以互相幫幫忙。你什麼也不說,什麼也不讓人知道,人家怎麼信任你。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之上的。
5.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輕易不求人,這是對的。因為求人總會給別人帶來麻煩。但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有時求助別人反而能表明你對別人的信賴,能融洽關係,加深感情。比如你身體不好,你同事的愛人是醫生,你不認識,但你可以通過同事的介紹去找,便可以診得快點,診得細點。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會覺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願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煩,人家就以為你也很怕麻煩。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以互相幫助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的。當然,要講究分寸,盡量不要使人家為難。
6.不要拒絕同事的“小吃”
同事帶點水果、瓜子、糖之類的零食到辦公室,休息時分吃,你就不要推,不要以為難為情而一概拒絕。有時,同事中有人獲了獎或評上了職稱什麼的,大家高興,要他買點東西請客,這也是很正常的,對此,你可要積極參與。你不要冷冷坐在旁邊一聲不吭,更不要人家給你,你卻一口回絕,表現出一副不屑為伍或不稀罕的神態。人家熱情分送,你卻每每冷漠拒絕,時間一長,人家就有理由說你清高和傲慢,覺得你難以相處。
7.不要總和一人“咬耳朵”
同辦公室有好幾個人,你對每一個人要盡量保持平衡,盡量始終處於不即不離的狀態,也就是說,不要對其中某一個特別親近或特別疏遠。在平時,不要老是和同一個人說悄悄話,進進出出也不要總是和一個人。否則,你們兩個也許親近了,但疏遠的人可能更多。有些人還以為你們在搞小團體。如果你經常在和同一個人“咬耳朵”,別人進來又不說了,那麼別人不免會產生你們在說人家壞話的想法。
8.不要熱衷於探聽家事
能說的人家自己會說,不能說的就別去刨根問底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時,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說漏了嘴,對此,你不要去探聽,不要想問個究竟。有些人熱衷於探聽,事事都想了解得明明白白,根根梢梢都想弄清楚,這種人是要被別人看輕的。你喜歡探聽,即使什麼目的也沒有,人家也會忌你三分。從某種意義上說,愛探聽人家私事,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
9.喜歡嘴巴上占便宜的
在同事相處中,有些人總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歡說別人的笑話,占人家的便宜,雖是玩笑,也絕不能讓自己吃一點兒虧;有些人喜歡爭辯,有理要爭理,沒理也要狡三分;有些人不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見對方有破綻,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讓對方敗下陣來不可;有些人對本來就爭不清的問題,也想要爭個水落石出;有些人常常主動出擊,人家不說他,他總是先說人家。
不要侵犯他人的“領地”
在一個圈子中,我們必然會與一些人相處得很好,但要切記,就算你與某人同在一個圈子裏,相處得親密無間,也要保持適度的距離,不要輕易踏入他人的“領地”。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領地”,隻不過當它以無形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時候,就常常容易被忽略,而這也恰恰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
所有動物都有領地意識,像狗,它們在住處四周撒尿,就是在劃領地,警告別的狗兒別越界闖進,若哪隻狗闖了進來,便上前趕走。大到獅子、老虎,小到老鼠、昆蟲都有這種行為。
基本上,“領地範圍”就是自衛意識,人也像動物那樣擁有這種意識,隻是和動物昆蟲的表現方式不同罷了。因此,千萬要注意,別因為疏忽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人最基本的領地意識就是家庭了,誰若未經同意闖入,輕者被責罵,重者恐怕要遭一頓捶打。不過,會犯這種錯誤的人不多,倒是很多人在辦公室忽略了這點,常常無意間侵犯別人的領地。
在辦公室侵犯別人“領地範圍”的方式如:未經同意就坐在同事的桌子或椅子上;坐在主管的房間裏;到別的部門聊天,等等。
小劉在家外企已經上班好幾年了,平日裏踏實肯幹、兢兢業業,很受領導的好評,上級主管對他的印象非常好,但是從某一天開始,主管對他的態度就變了,糊塗的小劉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後來仔細想來,可能是因為那件事。原來有一天,小劉到主管那裏送文件,恰巧主管不在,小劉就坐在了主管的椅子上等他,主管回來後看見很不悅,但粗心的小劉當時並沒有注意。主管認為小劉的行為侵犯了他的領地範圍,以後對他怎麼會有好臉色?
你不要以為這沒什麼,或是有“我又沒什麼壞念頭”的想法,事實上,你的舉動已經侵犯到別人的領地,對方當然會感到不快的。這不快不會立即表現出來,也不會像狗或蝴蝶那樣,把你“驅逐出境”,但這不快會藏在心底,對你有了壞的印象,甚至開始懷疑:他對我到底有什麼企圖?來偷東西的嗎?或是來刺探什麼……你不能怪別人這麼想,因為有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然的,換成是你,也會如此!
所以,別人的工作地方,沒有必要時,不要隨便靠近,若主人不在,你的靠近被誣賴成偷竊,那多劃不來呀!
如果你是主管,也要注意:不要沒事就到別的部門去聊天,因為這會對那個部門的主管造成“侵犯領地”的不安全感,就算你是來純聊天也不行,因為在他的部門裏,他是唯一的權力象征,你無緣無故出現,就好像要和他爭奪權力似的。當然,談公事時例外,但應隻限於主管和主管接觸,不可隨意去接觸他的屬下。
如果你下麵有幾個部門,你也要尊重這些小主管,不要以為你是大主管,沒事就到任何一個部門聊天,除非那個主管也在現場,偶一為之也無妨,長此以往,那位小主管心裏就不會舒服了。
這種領地意識看起來很無聊,但卻是很實在的,如果你不注意而侵犯了別人的領地,是會惹出你想也想不到的麻煩的,所以凡事還是要謹慎點為好。
避開辦公室內的各種“陷阱”
圈子是由很多人組成的,在圈子中往往會出現許多料想不到的意外事,之所以如此,說白了,就是人際複雜。為此,必須練得人與人之間虛虛實實的進退應對技巧。自己該如何出牌,對方會如何應對,這可是比下圍棋、象棋更複雜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