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圈子是一股強大的力量(2 / 3)

或許你會說,現在都什麼時代了,過去的那一套行不通了,現在是憑能力吃飯,我自己有本事還愁沒飯吃?也許你說得對,但不可否認,在這世界上,有才華的窮困潦倒之人並不在少數,或許他們正在為一日三餐而發愁呢。他們為什麼在這個標榜能力至上的世界裏至今仍然沒有脫貧呢?原因很簡單,缺的可能正是圈子吧。

而某些成功人士,正是有意無意地運用了圈子的生存法則,才得以一步步地走向成功的。

被譽為美國鋼鐵工業之王的卡內基說過:“你可以將我所有的工廠、設備、市場、資金全部奪去,但隻要保留我的組織和人員,幾年後,我仍將是鋼鐵大王。”

卡內基的話反映了一個西方資產階級企業家經營圈子以及利用圈子為自己創造財富的能力,即他們認識到,圈子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卡內基死後,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這樣一首短詩:這裏安葬著一個人,他最擅長的能力是,把那些強於自己的人,組織到為他服務的管理機構之中。

現在社會上同學會很盛行,僅在北京大學,各種各樣的同學會就不下幾十個。據說其中有一個由金融投資進修班學員組成的同學會,僅有200餘人,但他們控製的資金卻高達1200億,頗為驚人。據說是中國最好的工商管理學院之一的上海中歐工商管理學院,除了在上海本部有一個學友俱樂部外,在北京還有個學友俱樂部分部。人大、北大、清華等名牌大學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都有同學會或校友會分會。在這些地方,形形色色的同學會多如恒河沙數。

周末的時候,到北大、清華、人大等校園走走,會發現有很多看上去不像學生的人在裏麵穿梭遊走,其中有許多人是花了大價錢從全國各地來進修的。學知識是一方麵的原因,交朋友是更重要的原因。對於那些“成年人班”,如企業家班、金融家班、國際MBA班等班級的學生,交朋友可能比學知識更加重要,有些人唯一的目的就是交朋友。一些學校也看清了這一點,在招生簡章上就會直白地告訴對方:擁有某某學校的同學資源,將是你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擁有一個良好的圈子,能拓展未來的前景或前途。

這就是“圈子”的威力。

圈子是我們的聚寶盆

你的“人生存折”中,除了金錢、專業知識,你有多少富有價值的人際圈子?你的“人際競爭力”有多少,斯坦福研究中心曾經發表一份調查報告,結論指出:一個人賺的錢,12.5%來自知識,87.5%來自關係。關係隻是麵對個別人的,而圈子卻是關係的擴大化。

圈子可以為你帶來巨大的財富。世界一流人脈資源專家哈維·麥凱就是巧妙地利用圈子中的人脈關係找到他的第一份工作的。

當時的大學畢業生很少,哈維·麥凱自以為可以找到最好的工作,結果卻並不盡如人意。好在哈維·麥凱的父親是位記者,認識一些政商兩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一位叫查理·沃德。查理·沃德是布朗比格羅公司的董事長,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月曆卡片製造公司。4年前,沃德因稅務問題而服刑。哈維·麥凱的父親覺得沃德的逃稅一案有些失實,於是赴監獄采訪沃德,寫了一些公正的報道。沃德非常喜歡那些文章,他感激涕零地說,在許多不實的報道之後,哈維·麥凱的父親終於寫出了公正的報道,為他伸張了正義。

出獄後,他問哈維·麥凱的父親是否有兒子。

“有一個在上大學。”哈維·麥凱的父親說。

“何時畢業?”沃德問。

“正在找工作,他剛畢業。”

“噢,那正好,如果他願意,叫他來找我。”沃德說。

第二天,哈維·麥凱打電話到沃德辦公室,開始,秘書不讓見,後來幾次提到他父親的名字,才得到跟沃德通話的機會。

沃德說:“你明天上午10點鍾直接到我辦公室麵談吧!”第二天,哈維·麥凱如約而至,不想招聘會變成了聊天,沃德興致勃勃地聊起哈維·麥凱的父親的那一段獄中采訪,整個過程非常輕鬆愉快。聊了一會兒之後,他說:“我想派你到我們的‘金礦’工作,就在對街——‘品園信封公司’。”

在街上閑逛了一個月的哈維·麥凱,現在站在鋪著地毯、裝飾得金碧輝煌的辦公室內,不但頃刻間有了一份工作,而且還是在“金礦”工作。所謂“金礦”是指薪水和福利最好的單位。那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業。哈維·麥凱在品園信封公司工作當中,熟悉了經營信封業的流程,懂得了操作模式,學會了推銷的技巧,積累了大量的人脈資源。這些人脈成了哈維·麥凱成就事業的關鍵。42年後,哈維·麥凱成為全美著名的信封公司——麥凱信封公司的老板。他說:“感謝沃德,是他給我的工作,是他創造了我的事業。”當然,這也正是哈維·麥凱利用人際圈子獲得了一個好機會。

上海威順康樂體育谘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吳榳華直言自己有兩三千個朋友,每年都會見三四次的有1500多個,而經常聯係的就有三四百人。目前吳榳華的個人資產已經超過8位數。吳榳華感言,自己的事業是因得到圈內朋友的“照顧”才會如此順利,“包括開公司、介紹推薦客戶和業務等,各種朋友都會照顧我,有什麼生意都會馬上想到我。”

在朋友的推薦下,從1999年到2000年,吳榳華開始涉足房產業。當時上海的房市非常熱,很多樓盤都出現了排隊買房的盛況,而且有時即使排隊也不一定能買到房。吳榳華通過朋友不僅買到了房,而且還是打折的。

最好的時候吳榳華手中有十幾套房產。2004年,政府開始對房產行業實施限製政策。吳榳華聽從朋友的建議將房產及時變現,收益頗豐。

人們成功機遇的多少與其交際能力和交際活動範圍的大小幾乎是成正比的。因此,我們應把運用圈子與捕捉成功機遇聯係起來,充分發揮自己的交際能力,不斷建立和擴大自己的圈子,發現和抓住難得的發展機遇,進而擁抱成功!

圈子是信息傳遞的場所

圈子是由許多不同的人組成的,你認識的人越多,你的圈子越大,信息更新的速度也越快,掌握的信息也越廣泛、越準確。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誰擁有準確、豐富的信息,誰就擁有更大的發展機遇。那麼信息從何而來呢?圈子便是信息傳遞的場所,是成就事業發展的平台。

信息的重要性在股市及證券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在股市上成功的人士很善於利用自己的交際圈來收集信息。1815年,正當歐洲債券市場隨著滑鐵盧戰役的發展而動蕩起伏時,內森是羅斯柴爾德的兒子,他在證券交易所上曾上演過空前絕後的一幕。由於內森在交易所裏是舉足輕重的人物,而交易時他又習慣靠著廳裏的一根柱子,所以大家都把這根柱子叫“羅斯柴爾德之柱”。現在,人們都在觀望著“羅斯柴爾德之柱”的一舉一動。

就在昨天,英國和法國進行了關係兩國命運的滑鐵盧戰役。如果英國獲勝,毫無疑問英國政府的公債將會暴漲,反之必將一落千丈。

因此,交易所裏的每一位投資者都在焦急地等候著戰場上的消息,隻要能比別人早知道一步,哪怕半小時、十分鍾,就可趁機大撈一把。

戰事發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南方,與倫敦相距很遙遠。

因為當時既沒有無線電,又沒有鐵路,除了某些地方使用蒸汽船外,一般要靠快馬傳遞信息。而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的幾場戰鬥中,英國均是敗仗,所以大家認為英國獲勝的希望不大。這時,內森麵無表情地靠在“羅斯柴爾德之柱”上開始賣出英國公債了。“內森賣了”的消息馬上傳遍了整個交易所,於是,所有的人毫不猶豫地跟進,瞬間英國公債暴跌,內森繼續麵無表情地拋售。

正當公債的價格跌得不能再跌時,內森卻突然開始大量買進。交易所裏的人被弄糊塗了,這是怎麼回事?內森在玩什麼花樣?追隨者頓時方寸大亂,紛紛交頭接耳,正在此時,官方宣布了英軍大勝的消息。

交易所內又是一陣大亂,公債價格持續暴漲。而此時的內森卻悠然自得地靠在柱子上欣賞這亂哄哄的一幕。

表麵上看,內森似乎在進行一場賭資巨大的賭博。如果英軍戰敗,他豈不是損失一大筆錢?實際上這是一場設計精密的賺錢遊戲。滑鐵盧戰役的勝負決定英國公債的行情,這是每一個投資者都十分明白的,所以每一個人都渴望比別人搶先一步得到官方情報。唯獨內森例外,他根本沒有想依靠官方消息,他有自己的交際圈,從這個交際圈中他可以比英國政府更早了解到實際情況。

原來羅斯柴爾德的5個兒子分布在西歐各國,他們視信息和情報為家族生存的命脈,所以很早就建立了橫跨全歐洲的專用情報網,並不惜花大價錢購置當時最快最新的設備,從有關商務信息到社會熱門話題無一不曉,而且情報的準確性和傳遞速度都超過英國政府的驛站。正是因為內森憑借血緣關係建立起來的這個高效交際圈,才使他比英國政府搶先一步獲得滑鐵盧的戰況。

穀歌原總裁李開複是一個內向的人,他在剛進入微軟期間,為了建立自己的圈子,竟然給每一個高級職員發送請帖,每次邀請一個職員共進午餐。當記者問他為何要那麼做的時候,他說,和人交際本來不是他擅長的事,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能真正融入到微軟的圈子裏去,隻有融入了這個圈子,才能獲得更多、更準確的信息。

商業人物注意利用圈子收集信息,政治人物也是如此。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不僅是重要的政治人物,還坐擁數百億新台幣的資產。連戰與其父連震東在投資股票和房產時,巧借圈內人的信息和分析,避免了投資失誤,從而使得個人財富不斷升值。因為他們知道個人掌握的理財知識和理財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而多結交幾位這方麵的良師益友,便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水平。從台北中小企業銀行的董事長陳逢源,到彰化銀行董事長張聘山,這些精英人士都是連震東的老鄉或同學,他們彼此都非常了解。連家通過廣泛的人際圈子,獲得了準確廣泛的投資信息,較好地選擇了投資方向,避免了投資失誤造成的損失,其個人資產因此而不斷增加。

圈子就是一個信息傳遞的特殊“媒體”,並且這種口碑效應遠比廣告真實有效而令人信服。

有一種洗發水做了如下廣告:“我告訴了兩個人,她們又告訴了另外四個人……”接下來屏幕上出現了數不盡的女性,個個擁有漂亮而幹淨的秀發。女人因為從自己的交際圈裏獲得了美化自己的信息,知道了美發的奧秘;商人因為從自己的交際圈裏了解到更多的商業信息,獲得了市場與機遇。時下流行的安利、雅芳等品牌的直銷模式就是通過圈子來進行產品銷售的。

當你與人溝通、分享資源並建立起一個龐大的人際圈子時,你會發現這不僅使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更能讓你充分享受生活,並應付其中的變化。

是的,在現今這樣一個信息化社會裏,一個人思考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能否建立為你提供情報的品質優良的人脈網,當為決定事業成敗的關鍵。

圈中人好辦事

辦好事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想辦好事,當然需要你個人的能力,但光憑個人能力是很難成功的,所以,借別人的力辦事,讓別人成為你辦事的階梯,才是最佳的成事方法。

一般來說,要辦好一件與你職權範圍相關的事,往往輕而易舉,而與你毫不相關,你連如何辦、用什麼方法辦都不知道的事,恐怕就比登天還難了吧。比如,一個好朋友求你幫他請某個明星簽個名,而你在鐵路部門工作,對你來說幫他搞一張緊張的火車票會輕而易舉,因為你就生活在鐵路這個圈子裏,容易辦成此事;而要你向一個明星索要簽名,你又不生活在他的那個圈子裏,而且對娛樂圈毫不知情,這樣要簽名,你隻好傻乎乎地跟著一群星迷去尋找時機排隊了。

所以說,圈中人好辦事,隻要你生活在這個圈子裏或者你有人脈關係在這個圈子裏,就能容易辦成相關的事。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他20歲時簽到了第一份合約,這份合約是跟當時全世界第一的電腦公司——IBM簽的。

當時,他還是位在大學讀書的學生,沒有太多的人脈資源。他怎能釣到這麼大的“鯨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來,比爾·蓋茨之所以可以簽到這份合約,有一個中介人——比爾·蓋茨的母親。比爾·蓋茨的母親是IBM董事會的董事,媽媽介紹兒子認識董事長,這不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嗎?比爾·蓋茨簽到IBM這個大單,奠定了他事業成功的第一塊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