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收獲成績比較
(一)全墾區各種作物每畝收獲成績比較
全墾區種植麵積除特種作物外,自種麵積共79000餘畝,半種共78700餘畝,自半種共達157800餘畝;受災麵積自種5600餘畝,半種6100餘畝,合計11800餘畝;自種麵積實存73400餘畝,半種除花戶分得半數外,實存麵積墾區自己分得36300餘畝。合計全區各種作物實有麵積共為109700餘畝,收獲雜糧共計25500餘石,除馬鈴薯收獲數量不計外,平均每畝收獲量約合二鬥五升。小麥種植麵積占總麵積11.057%,而收獲量占總收獲量15.025%,其價值折算占總價值20.019%,平均每畝收獲量達三鬥一升九合,每畝生產價值達2.871元,為各種作物中收獲成績最佳者;次為豌豆、糜子,豌豆種植麵積占總麵積14.567%,而收獲量占總收獲量15.94%,價值占總價值15.656.%,平均每畝收獲量達二鬥五升七合,其每畝生產價值達1.671元;糜子種植麵積占總麵積41.622%,收獲量占總收獲量45.946%,價值占總價值42.544%,平均每畝生產量為二鬥三升九合,其每畝生產價值達1.612元;黍子每畝平均收獲量為三鬥一升,每畝生產價值雖達1.7元餘,每畝生產量與生產價值均高於豌豆與糜子,但種植麵積占總麵積0.95%,而收獲量占總收獲量僅1.26%,占總價值1.063%;高粱每畝生產價值達1.564元,但在種植作物中其地位與黍子相伯仲;其餘各種作物,如黑豆、扁豆、蠶豆等每畝生產量與生產價值堪稱中等,其在種植收獲價值等總額方麵均居次要地位。生產成績最差者當推穀子、胡麻,而穀子在種植作物中屬次要作物,不及胡麻地位重要,胡麻占種植總麵積10.423%,為四種主要作物中之一,其收獲量僅占收獲總量4.841%,而其價值僅占總價值4.892%,每畝平均生產量為一鬥九合,而生產價值每畝僅達0.73元,與小麥比較每畝生產價值相差4倍多,所以應縮小胡麻的種植麵積。
雖然胡麻的價值不大,但套區多種胡麻,這是由三方麵原因造成的:其一,胡麻宜於套區風土。對一般農人而言,胡麻可節省種子,且種植工作可粗放經營;其二,套區地廣人稀,易於謀生。一般人民習於懶惰,再加上後套迭遭災患,人民災後餘生每多困苦艱難,為省工、省種子,所以多種胡麻;其三,胡麻為油籽作物之一,西北人民日用油脂食品及其他一切應用油質品均以胡麻為主要原料,且胡麻為西北輸出糧食的主要品種,因需求大而種植麵積大。就胡麻在農產價值上的地位而言,胡麻的油質為半幹性油類,可充當工業油漆、製造的主要原料;其麻質又為織物中的上品,可供衣飾原料,若能改良栽培、改進品種,增加生產則此種作物栽培大有前途。
上述各種作物每畝生產價值相差懸殊,如小麥與胡麻、穀子的每畝生產價值相差4倍,但小麥的生產成本大於胡麻等。小麥每畝地耕犁、播種、耘鋤、收獲所需的人工較多於胡麻,小麥在套區每畝播種量至少四升五合至五升;而胡麻每畝播種量八合至一升二合即足敷用;穀子由三合至五合即足用,且每石種子價值也相差很大。由上可知,套區主要作物的栽培麵積除與風土有關外,經濟方麵的因素也影響很大。該年全墾區各種作物種植麵積、收獲數量、收獲價值所占百分比及每單位平均生產價值比較表。
(二)各連隊收獲雜糧數量及價值總額統計比較
各連隊收獲作物中以糜子為最普遍,收獲量亦最多,除屯墾第四隊收獲糜子為141石外,其餘26個連隊糜子收獲量均在200石以上,收獲在400石至600石的有12個連隊;600石至800石左右者共有2個單位;屯墾第二隊收獲623石,屯墾第五隊收獲826石。糜子收獲量最多的連隊是419團7連,共收糜子1457石。豌豆的收獲亦普遍,27個連隊中有19個單位收獲量均在百石以上,其中以409團3連收獲量最多,達355石;收獲量在200石至300石的有4個連隊;收獲量在百石以下的有8個連隊,其中收獲量最少的是409團6連,收獲量僅35石,其餘7個單位均在60石以上。小麥亦為各連隊收獲糧食中較為普遍的作物,除409團5連墾地被水侵占,不及播種小麥,沒有收獲外,其餘26個連隊中有16個單位收獲量均在百石以上。小麥收獲量最多為410團6連,其收獲量達454石;收獲量在200石至300石的有4個連隊;300石至350石的有2個連隊;收獲量在百石以下者共有10個單位;而以410團1、2兩連為最少,僅20石左右;409團4、6兩連次之,其收獲量均為40餘石;其餘收獲量均在八九十石。胡麻亦為各連隊中收獲普遍者,除屯墾第七隊收獲量為108石外,餘俱在百石以下。黑豆除409團4、5、6三連未播種而無收獲外,收獲量在百石以上至150石的有5個連隊,其餘俱在百石以下,收獲量多寡不一。蠶豆收獲量在百石以上的有3個連隊,為屯墾第四隊及410團3、8兩連,其餘各連隊收獲量俱在百石以下,多寡不一。各連隊的扁豆收獲量均在百石以下,達80石以上者僅有2個單位,為屯墾第七隊及409團3連。穀子除屯墾第二隊收獲達130石外,其餘各連隊收獲量均在百石以下,其收獲量多寡亦各不同。
各連隊收獲雜糧數量最多者為419團7連,共收獲雜糧1813石;次為屯墾第五隊,收獲雜糧共達1472石;再次為410團4連,達1365石;其餘各連隊總收獲量俱在1300石以下。各部隊收獲雜糧總數在千石至1300石的有9個連隊;700石至千石的有10個連隊;全墾區收獲雜糧總量在700石以下的共有5個連隊。410團2、3兩連,其收獲總量均在660石以上,將近700石;409團4、5兩連及屯墾第四隊其收獲量均在600石以下550石左右,為全墾區中各連隊收獲雜糧最少者。
1935年全墾區27個連隊收獲價值總額共219898元,糧食折價共173500餘元,占收獲價值總額78.942%;特種作物售價共計46300餘元,占價值總額21.058%。各連隊收獲價值實際上有一部分用來彌補當年各部隊額外開支(即無預算的臨時開支)及超過預算、未及呈報的墊款,因此各連隊收獲的實際價值略有變更,即糧食價值折算實收為152346元,特種作物折算實收為62716元,兩項合計為215062元。各連隊規定在期限內未還清屯墾墊款前有二成提獎糧食,以資鼓勵,而促進屯墾發展。該年為從事屯墾的第三年,故各連隊仍可提取二成獎糧,因此各連隊收獲價值總額215000餘元中除去各連隊提取的二成獎糧折合的價款,實際歸還屯墾墊款總額為186476元。
上列全墾區收獲價值總額215000餘元,以各連隊分析比較而論,收獲價值總額最高者為419團7連,共12793元;次為該團8連之12046元為第二位;其餘收獲價值總額在萬元以上者有屯墾第五隊之10576元、410團4連之10418元及屯墾第一隊之10166元。收獲價值總額在萬元以上的有5個連隊,其餘收獲價值總額在7000餘元至萬元的有13個連隊;千元至7000元的有6個連隊;5000元以下者有3個連,410團3連收獲價值總額為4995元,409團4連為4040元,409團5連的3638元為全墾區各連隊收獲價值總額最低。
五、全年工作回顧及各部隊工作之總評
1935年屯墾隊的各方麵,如技術、經驗、人事計劃、隊員對屯墾的認識程度、隊員的努力程度諸方麵較前兩年均有長足進步。就種植方麵言,3月中旬至6月末旬,各部隊整地、耕犁、耙滾與播種工作均按時進行,各種自種作物的墾地有舉行一次耕犁,有舉行兩次以上耕犁者。各連隊自種地耕犁麵積均在20頃左右,花戶承種的墾地亦多施行耕犁,施肥麵積與數量亦較諸往年增加,施肥的作物為夏田小麥及特種作物。自種施肥麵積每連隊為3頃至5頃,每畝施肥分量三車至五車,其半種施肥者也不少。耕犁、肥滾、播種等工作技術與人工、畜力、器具的分配運用都比過去有很大進步。全年全區各部隊在種植工作方麵沒有出現重大貽誤。夏秋田的耕耘亦較往年精細;田間的雜草雖尚不能除盡,但沒有過去那種大部分墾地雜草橫生蔓長的現象。澆灌青苗對全年收獲成績影響很大,各墾地引水難易不同,但各部隊灌溉技術(如各種作物灌溉深淺、灌溉時期與如何引用、如何退水等)均有很大程度的進步。各部隊對於河渠水潰決、汜濫、淹沒的防護與努力可謂與時俱進。收獲工作,如收割、轉運均能按時進行,亦並未有重大貽誤。全年收獲糧食數量較諸往年各部隊有多至一兩倍者。對於林牧業的經營,全年完成基礎苗圃的設置、林地的劃定與設計,牧草、苜蓿的普遍引種,牛馬羊群的逐漸擴大。此外,全區土地整理工作、中心工作區的經營、分班競賽製的倡辦、園蔬的經營、各種合作事業的倡辦、工藝製造的進行、農村道路的開辟、新村規模的初備、墾區民人的編製、軍民感情的融洽均已創辦或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