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1935年墾區農業經營情況(2 / 3)

此外,八九十月間屢降淫雨,田野及場麵有形、無形的損失很大。(在田野翻騰曬捆,籽實脫落、鳥雀剝食,每連隊損失以30石計,全墾區已達八九百石矣),9月14日所降的早霜對糜黍、黑豆、黃豆等影響甚大,損失很大。全墾區糜黍、黑豆等播種麵積達全麵積的二分之一,若每畝減收二成,則8萬畝的糜黍、黑豆其災害損失將達6000餘石矣(每畝平均收成以4鬥計,減收二成,則合8升,8萬畝合6400石,姑以半數計亦已3000餘石)。11月終降落的大雪給各部隊造成的損失也很大。統觀全年災情有形無形之損失(包括風凍、旱澇、堿蝕、衝淹、霜折、病蟲害之損失)概略估計在萬石左右。

受災最嚴重的為特種作物,因其嬌脆而易受損傷,該作物自半種種植麵積10400餘畝,而受災麵積達3500餘畝,占種植麵積的34.219%,為受災作物中最嚴重的。此外,普通夏田受災較輕於秋田,其主因為夏田收獲較早,不易受渠水汜濫淹沒之災;而秋田發育、生長以至收獲期間正值伏泛、秋泛之際,所以易受衝淹,而災情損失較大。糜子受災麵積占種植麵積10.808%,胡麻占8.172%,黑豆占7.338%,穀子占6.343%。夏田小麥受災麵積占種植麵積僅1.92%,豌豆占2.326%,扁豆占4.144%。自種夏秋田共為79000餘畝,受災為5700餘畝,占種植麵積7.271%;半種夏秋田共88800餘畝,受災達9500餘畝,占種植麵積10.799%;自半種夏秋田共計168200餘畝,受災共15300餘畝,占種植麵積9.136%。

2.各連隊受災情況

1935年全墾區27個連隊自半種受災麵積共達11804餘畝,占自半種麵積87844餘畝的13%左右。自種受災麵積為5645餘畝,占自種麵積的62%;半種受災麵積約占半種麵積8%左右,可見,自種麵積受災比較嚴重。

3.軍官屯墾隊受災情況

1935年軍官屯墾各隊受災總麵積為44.17頃,因春間大風常起飛沙走石,幼小禾苗因之受損,夏季後套洪水泛濫,被淹的作物亦屬不少。統計受災麵積占原種麵積30%,所遭損失比較嚴重。

二、收獲數量

(一)全墾區夏秋田收獲工作概況

7月下旬夏田漸屆成熟,小麥、扁豆、豌豆、大麥、燕麥等依次收割,迄8月中旬左右先後收割運轉堆垛完竣;次即收割胡麻、蠶豆等,迄8月末旬亦均收割竣事;高粱、玉蜀黍、穀子等成熟於9月上半月,迄中旬收割完竣;糜黍等秋田成熟早者於9月初已有收割者,然一般多成熟於9月中下旬,迄10月初收割轉運完竣。秋田收獲最遲者莫若黑豆、馬鈴薯及蕎麥,大概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間。自6月下旬耘鋤夏秋田起,至10月上旬收獲完竣止,中經收獲、運轉、堆積、打碾,夏秋禾施行壓青、秋耕、灌溉地畝、收割儲備青草及防護搶險等工作,為全年農事工作最集中而最緊迫的時期。故各部隊中常有人力不敷使用,而雇用長短工的情況。

(二)各部隊場麵工作及集中糧食概況

自7月下旬依次收獲小麥等禾稼後,8月中旬各部隊間即有隨收隨即打碾者,但此時期至9月中旬間所打碾的作物多係零星少量的作物,且時作時息,收量或多或少,不能謂之為集中打碾時期。自9月下旬起,各部隊場麵始漸行加緊,10月至11月為打場工作最緊迫的時期,也是工作最集中的時期,糧食收獲量亦以此時期為最多。該年各部隊打場工作原限於12月中旬一律結束完竣,但11月底忽降大雪,氣候驟變寒冷,場麵積雪頗厚,各部隊掃除積雪、收曬場底延誤了打場工作,迄1月初間各部隊打場工作大部分才結束。

該年各連隊收獲糧食較豐,因運銷問題,各連隊收獲的糧食除次年種子、飼料及食糧外,所餘糧食一律分區集中運輸:五原各墾地均集中於五原城內合作社倉庫內;良忱鄉暫集中於該鄉新村內;百川堡各墾地及可言鄉、憲智鄉集中於百川堡內;通三、貴元、壽軒等鄉集中於陝壩城內;廣盛鄉第五隊及5連暫集中該鄉新村內。各部隊自11月初開始輸送集中,迄12月底先後集中完畢,各處集中數量共達8000餘石。

(三)全墾區收獲雜糧數量及其價值折算比較

該年全墾區各項雜糧收獲數量共達25500餘石,以各種作物收獲數量比較,則以糜子為首位,收獲數量達11751石,占總收獲量45.946%;豌豆為第二位,收獲數量計達4076石,占總收獲量15.94%;小麥為第三位,收獲數量達3843石,占總收獲量15.25%;黑豆為第四位,收獲數量達1252石,占總收獲量4.89%;胡麻為第五位,收貨數量與黑豆相伯仲,為1238石,占總收獲量4.841%;其餘各項糧食收獲量俱在千石以下,所占百分比亦在4%以下。

上述主要五種作物的收獲量,前三種糜子、豌豆、小麥等收獲數量已達19600餘石,占總收獲量約77%,如與黑豆、胡麻合計,則收獲數量已超過22000餘石,占總收獲量85%;其餘全墾區各項雜糧收獲數量合計不過3000餘石,所占百分數尚不及15%。

(四)百川堡墾殖聯合辦事處所轄各隊收獲數量

1935年百川堡墾殖聯合辦事處所轄各隊收獲糧食2896餘石,每畝平均收獲量為二鬥一升餘,較之1934年一鬥一升則增加一倍。

(五)軍官屯墾隊收獲數量

軍官屯墾隊各組員中收獲數量最多者在50石以上者有1人,最少者為1.8石,隻1人,收獲數量以10石至30石者為最多,有130人,平均每人收獲數量為10石。第一隊收獲數量50石以上者1人,30石至50石者2人,20石至30石者9人,10石至20石者32人,5石至10石者2人,不及5石者15人;第二隊30石以上者10人,20石至30石者27人,10石至20石者11人,5石至10石者4人,5石以下者2人;第三隊40石以上者1人,30石至40石者1人,20石至30石者12人,10石至20石者26人,5石至10石者13人,不及5石者6人。

三個軍官屯墾隊總收獲夏秋作物1895餘石,第二隊收獲數量最多,為1173餘石。各種作物中,糜黍收獲數量最多,為1478餘石;豆類次之,為1065餘石;小麥、胡麻的收獲數量均在一百五六十石左右。

軍官屯墾第三隊公田收獲時實存4.33頃,收獲雜糧80.1石,糜黍最多,為72.4石,豆類3.5石,胡麻2.2石,其他作物2石。

三、收獲價值

(一)全墾區收獲雜糧價值折算比較

1935年全墾區共收獲雜糧25575石,折合價款共達173593元,此項價款總額是以1936年1月間糧食委員會按各部隊截留次年食糧、種子、飼料等數量議定的價目折合而成。

就各種糧食價值比較而論,則以糜子所得價值為首位,折合價款73853元,占糧食價值總額42.544%;小麥為第二位,計價34751元,占糧食價值總額20.019%;豌豆為第三位,計值27177元,占糧食價值總額15.656%;黑豆為第四位,計值8955元,占糧食價值總額5.158%;胡麻為第五位,計值亦達8492元,占總額4.892%;其餘各種糧食折價除扁豆尚達6100餘元,價值占總額3.549%外,餘俱在5000元以下,所占價值總額亦在3%以下。糜子、小麥、豌豆等三項價值達135000餘元,占總價額78%,如與黑豆、胡麻價值合計,其價值共達152000餘元,占糧食價值總額88%,其餘各種糧食價值僅21000餘元,其所占百分數僅12%。

(二)全墾區收獲價值總額統計比較

該年全墾區收獲價值總額共計219898元,各項糧食收獲價值總額共合洋173593元,特種作物實收46305元。如對實際收獲價值總額分析,則仍以糜子收獲價值73853元為第一位,占總收獲價值33.585%;特種作物收獲價值46305元為第二位,占總收獲價值21.058%;小麥34751元為第三位,占總價額15.803%;豌豆27177元為第四位,占總價額12.359%。上述四項作物收獲價值合計達182000餘元,占總收獲價額82%;其餘各種作物收獲價值占總價額俱在5%以下,各項合計收獲價值共計37000餘元,占總收獲價額尚不及18%。

(三)軍官屯墾隊的副業及特種作物收入

軍官屯墾各隊組員除農墾外,兼營各種副業。以畜養家畜者為多,各隊皆各有生產及消費合作社,合作經營所得為數不少,皆盈利達千元;此外,各組員皆種植特種作物,所得價值多者有達500元者,少者數十元,平均各組員所得為百十元左右。由此可見,副業及特種作物給軍官屯墾各隊組員帶來了很大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