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子女贍養親人,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是符合敬老的禮儀。而送上蝦蟆一類食品,是不符合敬老的禮儀。父親把自己所需的膳食告訴子女,一定說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而不說進獻蝦蟆之類的東西。然而從側麵觀察父親的飲食習慣,父親卻喜歡吃蝦蟆一類的東西。當子女的還顧慮什麼而不向父親進獻蝦蟆一類的東西呢?父親說,進獻精製、烹烤的美味;而子女卻說,進獻蝦蟆一類的東西。作子女的為什麼不用父親沒有索要的食品去替代父親索要的美味呢?父親索要精製、烹烤的美味,隻不過是掩飾之詞;他沒有索要的蝦蟆一類的食品,才是他真正喜歡的。
●齊威公謀於台而口吃,人知其伐莒;揖朝而遜,人知其釋衛。任官之道,示之以法,不若示之以意。其法是也,其意非也,雖重而亦輕;其意是也,其法非也,雖輕而亦重。且學士之任,未為崇貴也,唐太宗一貴尚之,而天下之人歆豔素美,往往指為登瀛洲者,非重其官也,重其意也。師儒之官,學者之指南也。魚朝恩一升講座,而縉紳名流恥與之列,往往以橫經講道為鄙。非輕其官,輕其意也。
[譯文] 齊威王與臣下在望台上謀劃國事時,語言表達較為遲緩,而服役者領會到他的用意在於征伐莒國;他在朝中拜讓賢者,左右大臣就領會到他要放棄進攻衛國的打算。任用官吏的方式,與其讓官吏了解法令,還不如讓官吏了解統治者的用意所在。統治者所製定的法規是正確的,而統治者的思想動機是錯誤的,雖然下麵吏民表麵上很重視自己的使命,而實際上卻不以為然;統治者的思想動機是端正的,而在法製方麵有失誤,雖然下麵的吏民表麵看來不以為然,但不敢玩忽職守。翰林學士的職銜,不曾高貴。唐太宗一旦崇尚這種職銜,全國上下的吏民都愛慕翰林學士純潔無瑕的美德,往往把他們看作"登瀛洲"的人。這並不是人們看重了這一官職,主要是看重了這些人的思想品德。傳授儒家道藝的學官,是士人學子的榜樣。魚朝恩一旦登上傳授儒家道藝的講壇,而那些有地位有學識的社會名流便覺得與他為伍是一種恥辱。[因此,]往往把讀經講道看作很低賤的事。這並不是看輕了魚朝恩的官職,而是鄙視他的思想品德。
●荀子曰:"人主之患,不在平不言用賢,而在乎誠必用賢。夫言用賢者,口也;卻賢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賢者之至,不亦難手!"
[譯文] 苟子說:"做君主的弊患,不在於不提倡用賢,而在於誠心實意、毫不遲疑地用賢。提倡保用賢能,不過是出於口頭上;而疏遠賢者,卻體現在行動上。言行不一,而想要賢者來到自己的身邊,不也是很困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