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的上述心理障礙,對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害的。存在心理障礙的管理者如果不能積極糾正這些障礙,那麼,輕則使組織效益大受影響,重則影響到組織的生存和發展。因此,有關專家提出了下麵幾個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
(1)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
管理者必須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克服自己的短處,在既定崗位上好好工作。即使自己的能力可以做更高層次的工作,也應該先踏踏實實完成目前的任務,不要心浮氣躁,更不要有懷才不遇而怨天尤人的心態。在正確認知自己的同時,要正確認識他人。管理者要善於發現別人的成就並及時給予鼓勵和獎賞。
(2)正確認識權力
管理者的權力是組織所賦予的,是管理者用以實現組織目標和為全體員工謀取福利的手段,而非追逐個人私利的工具。管理者要有效消除濫用職權、自私自利的不良心態;又要樹立起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為了組織的發展而孜孜不倦地工作。
(3)正確認識榮辱
管理者是一個組織的領導核心,決定著組織的生死大計:有人才、會用人才則生,不會用人才或無人才則亡。管理者辛勤工作,從員工中選拔出各種人才,特別是領導人才,培養他們,重用他們,對組織發展所做的貢獻是無法估量的。由於自己的工作而使組織得到一位卓越領導者,組織得以蓬勃發展,管理者應該感到非常高興和欣慰,不應有嫉妒心理。
(4)加強自我學習
孔子言: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不僅對搞學問的人有重要指導意義,對管理者同樣如此。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必須首先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目標和寬闊胸懷,培養不計較個人得失、甘當人梯的精神。其次,必須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學習和工作相輔相成,才能與時俱進,勝任工作。
(5)學會控製情緒
人的經曆、性格、文化水平、職業、家庭背景等各方麵因素各不相同,也就造成了其素質和修養的差異。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和人打交道,因而必須具有很強的情緒控製力,否則遇見品質、修養不好的人或事就煩得不行,反之則高興得不行、什麼話都好說,是會誤事的。要保持穩定的情緒,建議做到以下兩點:
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
要積極化解消極情緒,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能夠諒解他人的錯誤,並且要學會轉移注意力,釋放心理壓力。
5.管理者自我心理保健的技巧
心理保健是管理者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每個管理者都應當注意自己的心理保健。下麵就是心理保健的幾個技巧:
(1)建立自我心理防衛體係
自我防衛體係,是指管理者能明確地認識到心理健康的意義、標準、產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及防止產生心理障礙的方法,自覺地運用心理的防衛機製來調節自身的情緒反應。要做到自衛,最重要的是自己必須建立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具有堅強的意誌與信念。隻有這樣,才能有正確的思想意識和思想方法,減少內因性挫折和正確對待外因性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困難,才能具有樂觀的生活態度,最終形成健康的情緒。
(2)正確對待心理失調和心理疾病
管理者既是企業命運的把握者,同時又是壓力重重包圍下的抗爭者,因此,管理者應對心理失調和心理疾病要持有以下正確認識:
[1]心理失調或心理疾病並非可恥。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絕大多數管理者以“強者”自居,因而出現一種外強中幹的病態。其實當出現這類症狀時,不要覺得似乎有難言之隱而諱疾忌醫,否則會使疾病更加嚴重。
本來,心理失調或心理疾病是對環境中人際關係的不良適應,若在交往中與人傾吐真情,泄出鬱結,則完全有可能改變不良適應行為,促使病情向好的方麵轉化;反之,如果對人防衛、懷疑、恐懼,該醫治時不醫治,那麼,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病也會變得嚴重起來。
[2]心理失調、心理疾病可以預防。
預防的主要辦法是管理者必須搞好自我心理保健和心理衛生輔導谘詢。這樣,可以排除病因,維持和增進心理健康。
[3]心理疾病可以治療。
心理疾病是心因性疾病,其原因雖難確定,但不致危及生命。如果管理者能夠了解心理衛生的有關知識,樹立信心和具有毅力,保持樂觀態度,並早日求醫,配合治療,心理疾病或者有可能“不醫而愈”,或者經過醫治,根除疾患而恢複原有的適應行為和健康心態。
(3)了解自己和接受自己
要培養自己的健康情緒,首先就要了解自己。也就是說,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缺點、能力、興趣等,這樣就會在管理、用人、決策等一係列活動中做出正確的選擇,並且增加成功的機會,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會在工作與現實生活中感到懷才不遇,因而憤世嫉俗,狂妄自大,給自己帶來煩惱和悲傷,結果不僅取不到應有的業績,而且還使自己的身心健康遭到損害。
其次,管理者要接受自己,就是承認自己現實的不利情況。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麵有些缺陷,甚至這種缺陷可能是無法改變的,但也不要自卑,因為除了有缺陷外,自己還有長處和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樣會取得成功。這樣,就可以做到首先接受現實的自我,然後去創造一個理想的自我,這就能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
(4)認識現實並麵對現實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管理者的思想和行為必須與現實保持良好的關係。如果脫離和逃避現實則是異常的表現。管理者往往具有很強的行為針對性和目的性,這就更要以現實為基礎才能實現。為此,管理者就必須認識現實,了解和分析自己的戰略性決策是否適應社會需要,是否具備取得成功的主觀條件和客觀環境。
如果不認識現實,隻是作些脫離實際的空想,結果就會一無所成,而且還會給自己心理上帶來創傷。同時,管理者生活在現實中,挫折和困難是難免的,這也要求管理者必須麵對現實,改變受挫情境,創造更好的未來。如果在挫折和困難麵前悲觀失望,躲閃逃避,不僅會形成嚴重的自我心理落差,而且會給事業帶來具有毀滅性的損失。
(5)適度休息和積極工作
休息娛樂可以緩解經理人緊張的情緒,使其保持工作精力,因此必須很好地休息。但是休息要適度,當一個人尤其是管理者整天沉溺於物質與精神的享樂,無所用心,其本身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因為這不僅會招致某些欲望過度而使身心疲憊,而且會將企業或公司帶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一些績優的上市公司被迫停產,也反映出了這方麵問題,結果隻能是徒勞傷悲。
因此,在適度休息的同時,要積極地工作。積極工作不僅對企業與社會有益,而且對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也有極大好處。通過工作可以表現出個人的價值,又可以使人在團體中表現自己,既能使人嚐到成績或成功的滋味與樂趣,又能使管理者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6)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
生活中,朋友是不能缺少的,管理者尤其如此。真正的朋友使人感到安全,有了歡樂可以一起分享,有了苦悶可以向其傾訴,消除積存心中的鬱結。所以管理者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擁有更多的朋友,以溝通思想、交流感情,不僅有科學決策的更大可能性,而且能使自己擁有樂觀的心境及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