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與下級矛盾的調解藝術(2 / 3)

在經過深思熟慮和聽取各家反對意見之後,如果認為有必要堅持自己的觀點,仍可以堅持。不過作為領導者,應盡量避免陷入第二種情況的被動境地。在和下級討論問題時,宜後發製人而不宜先發製人,應首先傾聽下級的意見,不急於發表自己的意見,使自己時刻處於主動地位。

當然,無論是上級領導者還是下級工作人員,其意見分歧最終裁決都不取決於辯論的技巧,而是取決於實踐的檢驗,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當自己的意見經過實踐檢驗後,被證明是正確的時候,作為上級領導者千萬不要向下屬炫耀勝利,否則將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當自己的意見經過實踐檢驗後,被證明是錯誤的,作為領導者,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承認錯誤,采取明確的態度修改自己的觀點,大度容人是可以得到下級尊敬的。

3.批評下級要選擇恰當的方式

不同的下屬,由於其個性心理特征不同,所接受批評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你在對下屬進行批評時,要充分考慮到個性心理特征的差別,使批評方式能為他們所接受。

如果上司能夠根據下屬的氣質和性格進行批評,有的放矢,入情入理,就會收到預期的效果,而不至於在上下級之間因展開批評而積怨結仇。如果不是這樣,就可能引發下屬情緒上的抵觸,甚至結下思想疙瘩。

總的來說,有以下幾種批評方式可供你選擇:

(1)直接式批評

這種批評一般適用於兩種類型的下屬:一種類型是坦率直爽、性格開朗、心理承受能力強的人。這種人知錯就改,喜歡直來直去,不喜歡拐彎抹角。對於這種下屬,你明確地指出其缺點和錯誤之所在、性質和危害,他會容易接受。相反,過多地繞圈子,反而會使他納悶,產生誤解,甚至是反感,認為這是你不信任他的表現。

另一種類型是自我防衛心理、依賴心理和試探心理都很強的人。他們往往不肯輕易承認錯誤,出錯後常常否認或轉嫁錯誤給他人。對於這種人的錯誤,你應該給以當場、當時的批評,使其心理防線崩潰,使其在事實麵前無法抵賴。你這樣做,就會為正確處理與這類下屬的關係奠定一個牢固的是非基礎。

(2)旁敲側擊式批評

這種批評多適用於那些頭腦聰明、反應敏捷、接受能力強,而自尊心又很強的下屬。

提醒、暗示、含蓄的語言,將錯誤和缺點稍稍點破,他們便會順著上司的思路,找到正確的答案和改正錯誤的辦法。

這種方式有兩種表現:一種是麵對下屬本人,顧此而言他,弦外有音。看似在討論別人,其實是在說他本人。這種方法的關鍵是必須找到相似的事物或相似的人,否則相去甚遠,難以奏效。另一種是麵對眾人,漫無所指,點出一些隻有當事人才能心領神會的事情,給其以必要的心理壓力,讓他知道你是礙於情麵,才沒有揭發他。這時,他會在內心深處自我警醒、自我矯正的。

(3)漸進式批評

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錯誤較多而又自尊心強、臉皮薄、愛麵子的下屬。其特點是把要批評的問題分成若幹層次、若幹階段來解決。通過逐步輸出批評信息,有層次地進行批評,使犯有錯誤的下屬有一個心理緩衝的餘地,有一個認識提高的過程,從而一步步地走向你所期待的正確方麵。

大量事實證明,在你批評那些自尊心較強而又錯誤較多的下屬時,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有利於取得批評的積極效果。相反,如果你一次性地把下屬眾多的缺點一股腦兒地傾瀉出來,容易傷害下屬的自尊心,使其產生逆反心理。

(4)揚抑結合式批評

這種方式適用的範圍比較普遍,尤其是對於那些自卑感嚴重,感情脆弱,失去自信心的下屬來說,這種方式實現的效果較為理想。

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寓批評於表揚之中,以表揚開頭,把表揚和批評結合起來進行。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當我們聽到別人對我們的長處表示讚揚之後,再聽對他們的批評,心理往往要好受得多。因此,在批評時,你應該從正麵入手。

在這方麵,林肯就不愧為一個出色的上司。

在美國南北戰爭進入最艱難的時刻,林肯給蓄意肇事的胡克將軍寫了一封批評信。這封信的開頭是這樣的:

“我已任命你為波托馬克的陸軍首長。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有充分理由的。但是,我認為最好還是讓你知道,在某些事情上,我對你相當不滿。”接著林肯尖銳地批評了他的錯誤思想和言行。

在這裏,林肯首先讚揚了胡克將軍,給了他以新的任命,然後再批評他的嚴重過失,使胡克將軍在心理平衡的情況下認識和改正自己的錯誤。

(5)參照式批評

這種方式一般適用於兩種下屬:一種是性格內向,脾氣暴躁,愛鑽牛角尖或心情不愉快的下屬;一種是資曆淺薄,盲目自大,自我認識能力差的下屬。

這種方式的特點是,在批評時,不直接涉及下屬的要害問題,而是運用對比方式,通過建立參照物,來烘托出批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