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歸元門出宮,再走十裏便到了皇陵,說近,也不近,說遠,也算不上遠。在老皇帝靈前守了一夜的皇子公主們在送行的隊伍裏搖搖晃晃,腳步虛浮,雙眼通紅,不知是哭紅的,還是熬夜熬出來的。
送行的道路兩旁,白花花的一片,那是為老皇帝送行的京城百姓。他們雙膝跪地,低著頭,有人低聲啜泣,有人失聲痛哭,但是大多數都是麵無表情,看不出悲喜。
項燕傾不禁想這些百姓裏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懷念老皇帝,就像她同樣不知道自己的兄弟姐妹裏有多少人會真的為父皇駕崩而傷心,有多少人會因為父皇的駕崩而竊喜。
大皇子走在隊伍的最前方,雙手捧著老皇帝的靈位,他的雙眼紅腫,大概是哭過,但是此刻的他動作僵硬、臉色麻木,整個人毫無生氣,就像一隻提線木偶。
四皇子項安緊跟在大皇子身後,他看著大皇子的背影,再瞥了一眼右後方的三皇子項勇,嘴角勾起得意的笑容。他當然有資格得意。
大皇子性格憨厚,平日裏也不知在一幫大臣裏拉幫結派,反而因為直言不諱而得罪了不少人,雖然貴為太子,但是卻完全依靠老皇帝的威嚴才能坐穩太子寶座,如今老皇帝駕崩,各路牛鬼蛇神也紛紛冒頭,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至於三皇子項勇,他的封號是秦王,用前朝國號作為封號,可見老皇帝並不喜愛他,也沒什麼大臣敢和他走得過近。
而他四皇子項安的母妃趙貴妃的娘家的祖上則是大項的開國功勳之一,趙家是聞名大項的將帥世家,巴結者無數。他的親舅舅趙毅更是當今的兵馬大元帥,統領大項最精銳的三十萬大軍,就連葬禮上的安全都是由趙毅負責,皇陵周遭的士兵全都是大元帥麾下,一聲令下莫敢不從。皇位簡直唾手可得,這叫他如何不得意?
皇陵前是長達九百九十九步的神道,大項尚武,因此神道兩旁除了各種神獸的雕像之外還有為大項的萬裏江山立下不世功勳的十二位猛將,其中一位就是趙家先祖。神道的盡頭矗立著一尊宏偉雕塑,那人長發披肩,身披大氅,手拿長戟,雖是雕塑,卻有不世雄威,就連十二位猛將都比不上他,正是開國武皇。
大項傳承至今已有兩百餘年,皇陵之中已有七位先帝沉眠,開國武皇的陵墓位於正中前方,後來者分布兩邊,逐步向後,當今皇帝的安眠之所位於左後方的皇陵深處。
皇陵裏種滿了常青樹,寓意大項萬古長青。兩百餘年的時光匆匆而過,當年栽下的常青樹苗早已長成了參天大樹,鬱鬱蔥蔥,遮天蔽日。皇陵深處更是幾乎完全被樹蔭覆蓋,終年不見天日,這就是老皇帝終將安息之地。萬古長青的大項的統治者死後的居所居然是如此昏暗的地方,生前不能身處光明,就連死後也不能享受陽光?
因為武皇反感前朝的奢華作風,尤其是墓葬方麵,故大項在皇帝墓葬方麵都是極度精簡,哪怕是武皇的陵寢也僅是一座看上去比較雄偉的土丘,曆代皇帝的牌位也都供奉在同一座大殿裏。
望著父皇的棺槨被緩緩放入高約九尺的墳丘,文武大臣卻紛紛向自己看好的皇子“眉目傳情”,皇子們也半遮半掩地回應,項燕傾忽然覺得生在帝王之家當真是一種悲哀,雖然有著最為尊貴的血脈,卻失去了作為人最珍貴的東西。這些年的經曆,她也見識過平凡人家的葬禮,雖然簡陋,但是參加葬禮的人所表現出的都是自己最真摯的感情。
按照大項的禮儀走完葬禮的進程,就是皇子和大臣們交流感情的時間了。身為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項安身邊早已被文武大臣圍了個水泄不通。
“安王殿下,微臣楊修哲在此提前恭喜安王殿下龍位在握!”
“哪裏哪裏,安在此多謝楊主簿吉言!”
“微臣恭祝安王殿下威震八方,一統千秋,揚我大項無上國威!”
“多謝錢太仆吉言!”
……
祝賀讚美之詞不絕於耳,大部分的大臣都已將四皇子項安登頂皇位視作鐵打的事實,極盡諂媚之能,期望在未來的主子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