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時是日本統治的殖民地,使用日元。
香港開始時使用港幣。四一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占領香港後,發行大量軍票,強迫市民流通使用。
……朋友們試想想,這四十年代初中國人所遭遇的經濟環境多麼複雜呢,聯係著每個地方的每一個人。但每個地方的人又互不相知,互有不同的感受。王老夫子今年八十六歲高齡,四十年代初生活在大後方成都。我隻有七十三歲,王老是老前輩,但我當時生活在淪陷區的北京。在“七七”戰前,甚至再早幾年,王老和我雖然相隔遙遠,但都用過銀元、銅元。後來又都用過“中、中、交、農”等銀行的鈔票法幣,感受基本上是一樣的。三五年、三六年之間,清華園的高級夥食,每月隻有七元。城裏我上初中的中學,每月夥食,每天三頓也隻五元五角,這同王老夫子說的“每個星期隻需八角”差不多,成都內地天府之國,夥食自然更便宜些。但到了“四十年代初”,則大不同了。在當時王老夫子生活在抗戰大後方,賺法幣,用法幣。我生活在淪陷區北京,人們是賺聯合票,用聯合票、偽政權偽幣,對大後方成都又如何能知道?如何說長道短呢?先有曆史時期通貨膨脹的觀念在,知道其間差異很大;再有各種前人記載,足可逐年說明當年實際情況,這就可以講說一番了。手頭正有一本羅常培先生的《蒼洱之間》,是民國三十年十月開始寫的五月到八月底的四川行紀,到過川南敘永、滬州、重慶、樂山、成都、峨眉等地。其年正是公曆一九四一年,確確實實“四十年代初”,而且書中就記到王老夫子,待我一一引來,且看當時實際情況。
七月記在峨眉觀光川大雲:十七日晚上,在程校長家裏,會到文學院院長向先喬先生(楚)。據他告訴我,川大中國文學係有何宗魯、龔相農、陳李皋、李炳英……假期中大半離開學校,所以也沒有拜會的機會。先喬年近六十,容貌態度酷似順德黃晦聞先師。宗魯治校讎目錄學,著述頗多,北大文科研究所近兩年來所收的劉念和、王叔岷、王利器諸生都是由他指導出來的……這一段對王老夫子記的十分清楚。這一段時期物價如何呢?依次摘抄一些書中記錄:
六月六日記合江荔枝道:“這個地方出產荔枝,每斤索價三元。聽本省人說,現在還不大熟……”
七月八日記敘永乘輪船去嘉定(即樂山)的船票價格道:“他和機器匠交涉,給我們勻出四張鋪臥來,每人得要另出三十五元,比票價隻少十元……”據此知票價四十五元,再加三十五元鋪位費,共八十元整。
船先到竹根灘登岸,再到樂山坐黃包車,記雲:“雇黃包車到樂山,每輛價十八元。”
車夫領他們去吃飯,記道:“一家叫味腴的小館子去吃午飯。我們四個人隨便叫了三個菜,每人要攤到六塊多錢……”
七月十二日記峨眉滑竿食宿價雲:“滑竿伕子每一名一天要十八元。各廟裏兩餐一宿也言不二價的標明二十元……”
七月二十日記樂山到成都汽車票價道:“二十一日早晨有公共汽車開成都,每張五十元。因為預先沒有登記,得要送給司機三十元小費,才能立刻買得到票。”
七月二十二日記途中糧價道:“花九塊錢,讓一個鄉下小孩買了一升米。”又記管渡船的話道:“現在生活高漲,連包穀都賣五十元一鬥……黃包車過渡,每輛請付五元。”
七月二十五日記成都餐館雅名“姑姑筵”、“哥哥傳”、“不醉無歸小酒家”、“忙休來”、“徐來”、“萬裏橋邊豆乳家”之後,記價格雲:“姑姑筵一餐酒席,就得四五百元……吳抄手去領略本地風光,我們卻非常得到實惠。不過一碗山大菇麵索價三元二角,物雖美價未免欠廉了。”
據以上所引,當年王老夫子三百三十元薪水,隻等於:一百一十斤荔枝、四張多點永敘到嘉定的船票、十八次多一點竹根灘到樂山的黃包車價、五十五頓樂山途中便飯價格、十八名多一點峨眉滑竿伕子一天的工錢,十六天多一點或十六天半峨眉山廟裏食宿價格、四張多一點樂山去成都的汽車票、四鬥多一點米、七鬥不到包穀、多半桌姑姑筵酒席、一百碗山大菇麵……如王老夫子當年月薪每天早中晚都食吳抄手山大菇麵,那還可以剩四十元零用,哪裏談得到“千萬富翁”接濟人呢?當時“八角”錢,隻夠買一合米不到,哪裏能吃一星期單身包夥呢?顯見不是王老夫子記錯,那“七七事變”前川大的夥食費錯說成“四十年代初”,就是寫文章的先生沒有聽清,混在一起寫了。
至於說到月薪三百三十元(當時人習慣口頭說大洋,實際領的都是鈔票),這是四十年代初期的,已是據戰前工資幾度調整的了。可是數字大了,購買力卻不知降低多少倍了。同書記重慶歌樂山潛廬主人吳文藻、謝冰心的工資道:合起潛廬男女主人的參事和參政的薪俸來,已經超過一千元了,可是還不夠山上一處開支的,每月都得虧空……前引文記:峨眉山的滑竿伕子每日工錢十八元,即月入五百四十元,比起王老夫子當年北大研究所每月三百三十元的月薪,要高出二百十元。可見“腦體倒掛”的現象,原是在四十年初期就有的,這是戰爭的“恩賜”呀!
關於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統治地區四川一帶的通貨膨脹情況,手頭正有兩本厚厚的四川學人吳又陵《吳虞日記》,對抗戰期間、通貨物價記載甚詳,現逐年排列簡抄如下。從一九三七年抗戰軍興開始,至一九四七年為止。
一九三七年
八月二十五日:新繁米價陳米二十一元四角一石,新米二十元零二角一石。龍橋米價陳米二十一元四角,新米二十元零一角。
一九三八年
一月四日、五日記:米價今日二十四元五角(四日)。今日米價每石二十元一角(五日)。
九月十八日記:米價二十一元八角。(因秋收較春間少回落,但比頭一年已略上漲。)
一九三九年
一月一日記:米價已二十三元五角一擔矣。
一月四日記:今日米價二十五元八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