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常熟才子楊雲史(2 / 3)

為謀統一十餘秋,歎息時人不轉頭。

贏得扁舟堪泛宅,飄然擊僽下黃州。

注:時僚幕星散,惟圻侍左右而已。

水滿長江酒滿巵,春山如笑語如詩。

東風吹綠黃州岸,自起開窗畫竹枝。

注:示雲史。記楊雲史而引吳佩孚的詩,亦更可見楊的知遇之感。

楊雲史父親是“戊戌政變”第一個向西太後檢舉康、梁的人,二十多年過去了,民十二年,吳佩孚五十歲在洛陽過壽,康南海是迎接來的貴賓。楊雲史接待貴賓,十分尷尬,在《送南海先生》四首律詩、四首絕句前言中寫道:癸亥暮春之初,吳將軍五十壽,四方諸侯賓客會於洛陽者七百人,南海康先生先三日至,延上座……於他處見餘北遊諸詩,哀餘之誌,譽為詩史。時賓客數百皆欲一見顏色,先生亦既厭之,獨引餘作清淡,綿綿然若針芥之相報,書“風流儒雅”四字見贈,意殊愛我。餘則以戊戌政變,先公與先生政見不合,彈劾先生至出亡,未敢作深談,且直告之。先生則笑曰:此往事耳!政見各行其誌,何足介意。況君忠義士,何忍失之!願與君訂交……餘感先生愛我之真摯,至不以怨家為嫌,其氣度迥非常人所及,慨念今昔,紛憂斯集。乃賦詩以報其意,先生蓋傷心人也。八首詩未便全錄,引第一首七律,以見其感慨功力:

猶向人間識孔融,西遊河洛莽春風。

雜花生樹迷金穀,殘照當樓指漢宮。

自古浮雲連北極,至今驛路接關中。

朅來百感都非是,不為傷春怨道窮。

稱楊雲史詩為“詩史”,不隻是因他從吳佩孚作幕,都有詩記吳的幾次大戰役及失敗經過,更重要的是他有《檀青引》、《天山曲》、《長平公主曲》等多首長慶體,有長序的記清代史實的歌行,以及《癸醜北遊詩五十首》的記清代曆史的紀事組詩。這都是《江山萬裏樓詩詞鈔》中重要作品。十四五年前,蘇州錢仲聯老先生編寫《清詩紀事》,要找《檀青引》,王西野兄曾把我的《江山萬裏樓詩詞鈔》借去,為什麼錢老特別要此詩呢?因此詩前附有《檀青傳》,傳中說檀青姓蔣,北京人,工南北曲,善彈箏吹笛,鹹豐年間在圓明園侍奉鹹豐,鹹豐特別喜愛。楊雲史廿一歲時,在揚州見到他,宴席間清唱,聲淚俱下,知道楊雲史從北京來,為他講說圓明園舊事道:鹹豐九年三月某夕,牡丹堂牡丹盛開,月出。上敕諸美人侍夜宴,置酒賞花於鏤月開雲之台。春寒未解,以紫貂薦地,寶炬千百,珠翠瑟瑟,靚妝如雲,召演明皇沉香亭故事數折。花月之下,春光如醉,歌聲遏雲,不能自已。上顧諸美人嗟賞,賜伽楠牟尼、碧玉帶鉤各一事、西洋文錦兩襲。內官引餘跪花陰謝恩,春露滴雲鬟,舞衣猶未脫也。由今思之,四十餘年矣……這是光緒十一年第一次見麵,檀青最少五十多歲了。其後光緒二十三年楊又見到檀青,繼續寫道:今歲秋複見之青溪花舫,哀音愴愴,益老矣。嚐讀少陵《逢李龜年》詩,於流離之況,寄家國之恨。餘悲檀青之與龜年同一流落也,乃為傳而長歌之。杜甫的詩是絕句,而他的詩是長歌,一千多字,詞藻感慨均不讓王湘綺之《圓明園詞》,不妨引其起首數句看看:

江都三月看瓊花,寶馬香車十萬家。

一代興亡天寶曲,幾分春色玉鉤斜。

玉鉤斜畔春色去,滿川煙草飛花絮。

都是尋常百姓家,欲問迷樓誰知處。

高台置酒雨溟溟,賀老彈詞不忍聽。

二十五弦無限恨,白頭猶見蔣檀青。

雕欄風暖凝絲竹,筵上驚聞朝元曲。

其時雨腳帶春潮,江南江北千山綠。

……陳兼於丈《兼於閣詩話》中稱其“才氣縱橫者,皆不主一家,其古體……皆近元、白長慶之體”。亦足可媲美王國維的《頤和園詞》。《兼於閣詩話》中稱許他的“近體則在樊川、玉溪之間,固多唐音也”。當然其詩鈔中更多的還是近體。楊雲史是老洋務派,不同於隻從科甲出身的八股人物。他在光緒中葉青年時即先在同文館,後在張元濟等人辦的通藝學堂學好英文,又考中舉人,又有李鴻章大兒子李經方是他嶽父的靠山,所以做了駐新加坡總領事,一住五六年,這個時期的詩很多,長詩如《南溟哀》、《哀南溟》、《爪哇火山詩》、《西漠行》等,前麵都有長序,述光緒初,曾紀澤出使英國,始設新加坡領事,庚子後,又遣楊士琦、王大貞、趙從蕃相繼撫慰。當時南洋各島華人共五百餘萬,於檳榔嶼、仰光、拔泰維亞、巴東、泗水等地都派了領事官。對曆史上華僑情況,及使節派遣的曆史都有記載和詠誦。當時南洋群島,種橡膠園十分發財,楊宣統元年丁父憂回蘇州,第二年又去新加坡,集資二十萬元,成立公司,經營橡膠園三千畝,都是開辟原始森林栽種的,直到辛亥後,還繼續經營,張勳還投資十萬元。但歐戰後,國際上橡膠價格大跌,楊氏所經營橡膠園無法交地稅,土地充公,楊之公司破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