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本纂圖互注《南華真經》十卷。有“存齋”、“陸心源審定”諸印。
稿本《吳興蠶書》一卷,白蘋州征士撰。有陸樹藩手題“吳書蠶書稿本”六字,有“歸安陸樹屏珍藏之印”。
明小字本《管子》二十四卷。有“汲古主人”圖記,乃汲古閣舊藏,有“臣陸樹聲印”。
《疑獄集》三卷,吳太初手抄本。有陸心源跋雲:此書原本四卷,南宋時已佚一卷……此書從元本錄出,乃舊本之可貴者,同治壬申初夏,得之吳兔床先生後人,因識。(下鈐陸心源四字朱文方印。)《所安遺集》影寫本一卷,後有陸心源手跋,長不錄。有“光緒戊子湖州陸心源捐送國子監之書匱藏南學”等圖記。
《栲栳山人詩集》三卷,吳興丁氏烏絲欄抄本。封麵有題字雲:“月河丁氏藏鮑淥飲先生校正本,今歸皕宋樓……”
《三餘集》四卷,陸心源手抄本。有“歸安陸樹聲藏書之記”九字朱文方印。
《寒山子詩集》一卷,廣州海幢寺重梓本。後有陸心源跋雲:“光緒五年歲次己卯,以影印抄本略校一過。宋本多詩八首,字句異者猶多,不暇全改也。存翁。”下鈐“陸氏伯子”四字朱文方印。
以上這八種書,都是周越然氏搜求到的,稱作“漏網之魚”,十分慶幸。現在這些書則又不知到哪裏去了?周氏文中雲:“皕宋樓主人陸存齋(心源)先生,餘兒時常見之,麵團團,體肥胖,福相而兼富相。”周氏生於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陸氏逝世於一八九四年,時周氏十歲。現徐著《潛園遺事》前印有陸心源氏畫像,雖稍模糊,但與周氏所說“麵團團,體肥胖”頗一致。
周文引有《翁同龢日記》光緒十九年三月二十九日所記:送字畫未受,稱其“著書甚夥,貌則甚俗”。又引《越縵堂日記》光緒元年二月九日記及光緒丁亥(十三年)正月五日跋,語多偏激中傷。周氏謂越縵堂對於陸氏,“似有難解之仇”。周氏以鄉人為辯解之,謂“存齋先生歸湖後,好做公益之事,積穀、育嬰、造橋諸事,無不任之”。或是實在的。周文對《潛園遺事》有參考價值,且有趣,因摘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