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湖州潛園門口“懷古”,一下子說了這麼許多話,卻隻字未說到湖州如何?潛園怎樣?豈非無頭無腦,語無倫次乎?這裏不妨學一學小說家的筆法,先來一個倒插筆,再回過頭從頭說起。我來到江南已經四十五年,亡妻蔡時言原籍是武康上柏人,現是德清縣,而過去是歸湖州府管,湖州是浙江有名的地方,可是我從來沒有去過。好友費在山兄在五月間就來信邀我去湖州逛逛,可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拖著。直到十月初,才有機會,外甥借了一輛車,偕他愛人邀了日本名古屋回來的女碩士,經嘉興到湖州作了兩日秋遊,而在湖州市內隻遊了兩處名勝,一是飛英塔,二是蓮花莊。飛英塔是唐代中和四年(八八四年)建的石塔,北宋開寶年間(十世紀末期)在石塔外又建了木塔,所謂塔中塔,原是飛英禪寺的佛塔,取佛語“舍利飛輪,英光普現”之意,名“飛英塔”。寺已早廢,現修飾一新為公園。塔邊有一三四百年之大銀杏樹,仍鬱鬱蔥蔥,可見其古老。蓮花莊是元趙孟頫別業,湖州是趙的故鄉,修有園庭蓮花莊,同北京的萬柳堂一樣,在曆史上都是十分著名的。其後陵穀變遷,滄桑幾變,到清末已成為朱氏廢園和沈氏義莊。陸心源購朱氏廢園改建為潛園。八十年代初湖州市又將小河對麵沈氏義莊地改建為蓮花莊公園,把新建部門和潛園連在一起,潛園原占地三十六畝,新建蓮花莊公園占地擴大為一百一十餘畝,水麵很大,荷花開時,一定很好看,可惜我們來時已是深秋,是“留得殘荷聽雨聲”的季節了。名石“蓮花峰”、“皺雲峰”還在,潛園部分,老樹蔥茂,已一百多年,大有可觀。大門掛的是“蓮花莊”的匾,另一門外,牆上“潛園”兩字,是老友陳從周教授所寫,放大為盈尺榜書,十分可觀。我和費在山兄以此二字為背景,拍了兩張照片。可惜從周教授近年來已纏綿病榻,再不能來作湖州之遊了。言之亦大可傷感也。
按前文因篇幅所限,對徐楨基著《潛園遺事——藏書家陸心源生平及其它》一書未便多引,亦未作介紹,殘感遺憾。按徐書所記:皕宋樓書是“一九○七年,三隻烏汕船,由一隻紹興小火輪拖著,由上海經黃浦江拖到湖州。由於當時湖州碼頭一般很少見到小火輪,特別是把陸氏大量藏書裝上船,因而轟動一時,熱鬧非凡。但當時的老百姓並未知這次運走的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船載書抵滬後,即裝上日本的汽船從上海運回日本”。這是當時秘密運書到日本的情況。書共四萬數千冊。最早日人島田翰到湖州登樓看這些書時,與陸家家人李延達合作,所有秘本書上都蓋了“歸安陸樹聲印”、“臣陸樹聲”、“歸安陸樹聲藏書之記”等圖章,這都是陸心源藏書中沒有看過的。而陸心源看過的書,都蓋有“存齋讀過”、“存齋四十五歲小像”、“存齋”等圖章。現在人們到東京靜嘉堂都能看到這些藏書,不少學人都去看過。現在九十四歲高齡的顧起潛丈就專門去東京靜嘉堂看過陸氏藏書。島田翰在一九○七年就寫過《皕宋樓藏書源流考》。前幾年日本平成四年版《靜嘉堂文庫宋元版圖錄——解題篇》中對皕宋樓售書情況,亦有詳細說明。徐氏書前麵有李鴻章、曾國荃、瞿鴻、黎庶昌、黃體芳、盛昱、吳大澂、潘祖蔭、沈葆楨、陸潤庠、俞曲園等人寫給陸心源的信的影印插圖,十分好看。雖小了些,但用放大鏡可看的清。又按皕宋樓主人陸心源去世後,其子陸樹藩出售藏書與日本靜嘉堂時,有一原則即藏書不得分散出售。因而日人由湖州將陸氏藏書全部秘密運走。但雖說全部,亦有極少數流入坊間,落入書估之手者。三十年代著名編《英語模範讀本》之周越然氏,是湖州人,又喜藏書,就購得多種皕宋樓舊藏,寫有《皕宋殘餘》一文,收至其《書與回憶》一書中。文中列有書目,共八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