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紅令”與“金令”(1 / 2)

“紅令”說的是《紅樓夢》酒令,“金令”說的是《金瓶梅》酒令。看過《紅樓夢》的人多,看過《金瓶梅》的人少。這樣《紅樓夢》中抄《金瓶梅》的酒令,就很少被人注意到。《紅樓夢》第六十二回對史湘雲描繪極生動,湘雲出的酒令兒也特別刁鑽。書中寫道:酒麵兒要一句古文,一句舊詩,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還要一句時憲書上的話……寶玉先輸了,說不出,黛玉代他說道:落霞與孤鶩齊飛,風急江天過雁哀,卻是一隻折腳雁,叫得人九回腸,這是鴻雁來賓。第一句古文,是王勃《滕王閣序》中的話,第二句舊詩是杜甫《登高》名句。“風急江天過雁哀”,有的本子也作“風急天高猿嘯哀”。第三句骨牌名“折腳雁”,是骨牌花九,並排白點六點,加斜著白的三點,象征九月大雁,但是隻一條腿,另一條腿斷了。所以叫“折腳雁”。一句曲牌名是“九回腸”。時憲書就是曆書,最後一句“鴻雁來賓”是曆書上的話。

黛玉替寶玉說完,接下來湘雲輸給寶琴,自己道:奔騰澎湃,江間破浪兼天湧,須要鐵索纜孤舟,既遇著一江風,不宜出行。湘雲說的第一句“奔騰澎湃”,是歐陽修《秋聲賦》的句子,原句是“忽奔騰而澎湃”,省了虛詞“忽”和“而”字。第二句舊詩是杜甫《秋興八首》中第一首的頸聯。“鐵索攬孤舟”是骨牌中的“幺蛾”牌,斜著三個白點,如鐵索,一頭一個紅點即孤舟。可連接曲牌名“一江風”,因“麼、孤、一”三者同一概念。“不宜出行”,又是曆書上的話,而且詞義聯貫,首尾組織很好,顯示了當時一般大家閨秀的文字水平和慧心。後來寫到史湘雲醉眠芍藥圃,這位小姐在醉夢中又說道:泉香酒冽……醉扶歸,宜會親友。這“泉香酒冽”,又是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句子,下麵的舊詩、骨牌各省略掉了,這描繪醉人醉語時,應是必然的。

《紅樓夢》中寫到酒令的地方很多,但人們特別愛看這一回中對於史湘雲的描寫,以及她所說的酒令,還有她說的“這鴨頭不是那丫頭,頭上哪有桂花油”等等,這些都是曹雪芹的神來之筆,是《紅樓夢》一書中最絢麗的篇章。而且舊時聽俞平伯老師說,這是《紅樓夢》一書整個故事的分水嶺,過此之後,就盛極而衰了。但是所寫酒令,卻非曹雪芹的創作,而是取法於《金瓶梅》的。

《金瓶梅》中也有類似的詩令。第二十一回寫吳月娘行令道:“既要我行令,照依牌譜上飲酒,一個牌兒名,兩個骨牌,合《西廂》一句。”下麵吳月娘、西門慶、李嬌兒、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孟玉樓依次說的是:

擲個六娘子,醉楊妃、落了八珠環,遊絲兒抓住荼架。(吳)“不犯”。

虞美人,見楚漢爭鋒、傷了正馬軍,隻聽見耳邊金鼓連天震。(西門)果然是個“正馬軍”,吃了一杯。

水仙子,因二士入桃源,驚散了花開蝶滿枝。隻做了落紅滿地胭脂冷。(李嬌兒)“不遇”。

鮑老兒,臨老入花叢,壞了三綱五常,問他個非奸做賊拿。(潘金蓮)果然是個“三綱五常”,吃了一杯酒。

端正好,搭梯望月,等到春分晝夜停,那時節隔牆兒險化做望夫山。(李瓶兒)“不遇”。

麻郎兒,見群鴉打鳳,絆住了折腳雁,好教我兩下裏做人難。(孫雪娥)“不遇”。

念奴嬌,醉扶定四紅沉,拖著錦裙襴。得多少春風夜月銷金帳。(孟玉樓)正擲個“四紅沉”。月娘滿令,叫小玉斟酒與你三娘吃……這是孟玉樓過生日家宴行的令,是“擲骰猜枚行令”,一邊擲骰子,一邊念詞,一邊看骰子轉著坐定後的點子,如兩枚骰子坐定後,與所說相同,便贏了,可吃酒,與預先喊的不同,便是“不遇”。這七個人所說酒令兒,比之於《紅樓夢》所說,就難懂的多。先說七個牌兒名:“六娘子”、“虞美人”、“水仙子”、“鮑老兒”、“端正好”、“麻郎兒”、“念奴嬌”,這都是唐以來教坊曲名,宋人詞牌名,元明曲牌名,這裏說依照“牌譜”上飲酒,一個“牌兒名”,顯然不是曲牌名,而是“牌譜”上的“牌兒名”。這牌兒名具體都是什麼意思,比如吳月娘說的“六娘子”,這個牌譜是哪幾張配在一起?是兩張,還是三張,是什麼牌?如說“擲個六娘子”是喊口彩,兩枚骰子:一麼一五、一二一四、兩個三,都算“六娘子”,這是望文生義的理解方法。那麼西門慶說的“虞美人”,又指哪些牌?“傷了正馬軍”,是什麼意思?“果然是個‘正馬軍’,吃了一杯。”說明贏了,骰子擲的正好。但是兩枚骰子擲幾和幾,才是正馬軍呢?也不知道。以下“水仙子”、“鮑老兒”、“端正好”、“麻郎兒”、“念奴嬌”,都是曲牌名,又都是骨牌兒名,但都是什麼牌搭配的,也不知道,這些牌名來源,有的知道,如“鮑老兒”,是宋代街頭傀儡戲的醜角兒,楊大年詩、《水滸傳》、《東京夢華錄》都寫到過,說是攜大銅鑼,想到骨牌,也可能是“麼五”,一頭紅麼,一頭花五,像個鑼一樣。“水仙子”是宋代西湖遊船名舞伎,象征骨牌幾點,就不知道。“麻郎兒”是大麻子,可能是骨牌“大五”。“念奴嬌”中“念奴”是天寶名倡,見元稹《連昌宮詞》注。“虞美人”是唐教坊曲名,見《碧雞漫誌》。在牌譜中都是什麼骨牌,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