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實體的廣延性在很大程度上限製著相互作用的複雜性。對於一個具有廣延性的具體事物來說,其運動的時空結構相對簡單,通過人的日常經驗就可直接把握。而事物之間即便要發生非線性相互作用,相互之間要進行“疊加”,通常也會受到各自廣延性的製約。從這個意義上說,物質實體包含的複雜性相對較小,但這也隻是和信息複雜性相比較而言的。
信息的最大特點就是“不實在”。按照鄔焜的看法,這種“不實在”既有客觀的,也有主觀的。像“水中月”、“鏡中花”、人的精神意識等都“不實在”。信息的“不實在”意味著信息複雜性不會受到物質實體廣延性的製約。這樣,信息之間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將不再受到物質實在性影響,不同信息在隨機疊加中可能會湧現出大量新信息,也有可能相互消解或相互放大,並由此表現出極大的複雜性;而信息的運動、傳遞也會展現出獨特的時空結構,即在信息科學技術支持下,信息可以極其方便自如地以光的速度運動、傳遞,與此同時信息網絡能夠延伸到何處,信息就可以傳遞到何處,信息網絡能夠擴展到多大範圍,信息傳遞也就至少能夠達到多大範圍。除了信息科學技術本身或人為限製之外,一般地域性限製,對信息傳遞是不起作用的。
今天,信息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複雜性正越來越直接地被信息實踐融入人的整個實踐活動之中,使實踐的複雜性越來越成為人不得不謹慎對待的大問題。
從實踐主體方麵看:人是實踐的主體,但他本身就包含著巨大複雜性。高清海在論及這一點時就曾指出:現實生活中的人是“否定之否定的存在,是多重性、多義性、多向性、多麵性的存在係統”。他“存在於自我、小我、他我、大我之中,具有生命性、非生命性、超生命性多重本質,表現為個體、群體、類體多重形態,分屬自然、社會、精神文化多重本性”。這其實還是在非信息化語境下述說的。當信息實踐正成為實踐的主要方麵時,人的複雜性遭遇信息複雜性也就在所難免。一方麵,信息不實在性及其獨特的時空結構,如果與人的多重性、多義性、多向性、多麵性等產生非線性疊加,那麼人的自我、小我、他我、大我,乃至人的生命性、非生命性、超生命性,以及人的個體性、群體性、類體性等都將同時投射在物質和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各個層麵,人將不僅存在於現實物質世界之中,而且也將存在於現實的信息世界,特別是各種信息網絡構築的虛擬世界之中。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將更加複雜、多變,每一個人的生存境遇都將不可避免地被置於極其不確定的狀態。但另一方麵,信息科學技術使得具有極大複雜性的信息在傳遞、使用、操作中卻變得如此簡單、方便,乃至任何一個個人隻要擁有一定的信息科學知識和技術設備,隻要他願意參與信息的開掘、傳遞、使用、操作,他都可以直接進入到由信息構築的世界,並盡情發揮他的實踐創造本性。這對具有多重、多義、多向、多麵性的人來說,的確有利於他的這些個性以及他個人實踐創造本性的發展。但從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往來看,在每一個人都同樣具有如此複雜的多重、多義、多向、多麵性條件下,他們之間的相互交往就將麵臨眾多的複雜性,如遭遇交往本身的間接性、交往者的虛擬性、交往內容的虛幻性、交往過程的瞬間性、交往結果的不確定性等。所有這些都將迫使人們在數百萬年交往中逐漸養成的情感交融、倫理職責等麵臨巨大挑戰。
從實踐客體方麵看:與人發生對象性關係的現實世界是一個充滿矛盾的複雜世界。人自身所包含的自然與超自然、肉體與靈魂、有限與無限等矛盾,通過人的實踐活動投射其中,使人的現實世界成為一個充滿自然與屬人、潛在與理想、主觀與客觀、必然與自由種種矛盾的複雜世界。不過這個世界,在被信息實踐作用之前,還隻不過是一個由“原子”、“廣延性”、“線性運動”等隱喻的物質世界,和當今交織著信息的世界相比,屬於相對簡單的世界。然而,信息實踐卻為人開掘出了長期被人忽視的信息世界。信息世界是以信息方式存在的世界,它是物質世界存在方式和狀態的自身顯示。對這個世界的開掘,讓人那充滿種種矛盾的現實世界變得更為複雜。如果說在信息世界被發現之前,人自身所包含的矛盾主要投射到現實物質世界的話,那麼在信息世界被發現,並被不斷開掘出來的信息時代,人的現實世界其實正不可避免地成為物質和信息相互作用的雙重世界,人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正不可避免地被同時投射到這雙重世界之中。於是,與人發生對象性關係的現實世界不僅交織著人自身所包含的自然與超自然、肉體與靈魂、有限與無限等矛盾,而且還纏繞著物質和信息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還有可能是非線性的。而信息獨特的時空特性卻還規定著信息世界本身就是一個實時化、一體化、全球化,乃至全宇宙化的世界。當這樣的世界成為人現實世界的主要景象時,現實世界所充滿的自然與屬人、潛在與理想、主觀與客觀、必然與自由等種種矛盾就將在極短時間、極廣闊的範圍被推向更加複雜的境界。
再從實踐活動本身看:實踐活動是溝通人與世界的橋梁,沒有這座橋梁,人和世界的矛盾就很難統一。在信息時代到來之前,人的實踐活動主要呈現為物質活動。這種物質活動是“人以物的方式活動換來物以人的方式存在”;是人通過自己的活動來直接變革現實世界,並由此生產出各種物質資料,以滿足自己生存發展的需要。在這樣的物質活動中,人的精神活動盡管起到了巨大作用,但由於科學技術和哲學對信息都處於茫然狀態,以致精神活動在無法獲得圓滿解釋的情況下,最終被歸結到物質活動方麵,成為由物質活動決定,但卻具有相對獨立性的能動方麵。這樣的歸結,今天看來盡管充滿還原主義氣息,但它基本符合信息科學技術產生之前人實踐活動的實際狀況。
不可否認人的物質活動也充滿複雜性。這不僅表現在活動方式或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多層次性上,而且還表現在活動過程的風險性,目的與手段的不對稱性,活動後果的不確定性。不過這些複雜性比起信息時代物質與信息相互作用下的複雜性來說,其複雜程度相對較低。一方麵,物質活動對物質實在性的依賴,使物質活動的展開速度相對緩慢,往往需要耗費相對較長時間才能完成,而這樣的活動,其作用範圍也相對有限,實施這樣的活動還需投入相對較高的人力、物力、財力。正因如此,個人的行為往往也隻有在和他人的直接相互作用下,才能得以放大。另一方麵,由於物質活動更直接地與人的生存活動相連,其活動過程中的風險主要來自於人知識技能的有限性與現實世界無限性的矛盾。理論上說,風險的確和機遇相伴而生,但在具體實踐活動中,風險給人帶來的威脅和損失,又有誰還敢於僅僅從理論上來考慮問題呢?事實上,近代以來人對科學知識的渴望,很大程度上與規避風險有關。
而在信息複雜性影響下,人實踐活動的複雜性在很大程度上便會突破物質活動實在性的製約,成為人自身也無法預料、無法控製或無法把握的超級複雜行為。一方麵,信息獨特的時空特性,使實踐活動的展開速度極快,耗費時間極短,作用範圍極廣,而實施這樣的活動除了需要對相關信息設備(物質材料)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外,其他方麵的投入相對較少,興許隻需輕輕地點一下鼠標。這樣,個人的行為在借助信息設備條件下很容易被放大。但另一方麵,信息活動並不僅僅限於人的生存活動。人的精神活動,包括他對價值的判斷和選擇等活動,本身都屬於信息活動。鄔焜對此問題已作比較深入的研究,在此無需專門論述。詳細內容可參見他有關信息哲學的論文或專著。人為了實現自身本質、顯現自身價值,可以借助一定信息科學技術手段,對自己的精神信息加以創造、顯示、加工和傳遞。在這種情況下,實踐的複雜性、高風險性就不僅與人知識技能的有限性相關,而是更直接地與人創造、顯示、加工、傳遞自己精神信息的價值選擇相連,即人究竟希望創造、顯示、加工、傳遞自己精神的哪些信息。這樣一來,要在信息時代規避實踐活動所麵臨的風險,除了需要更進一步增進人的知識技能之外,更需要提高人在價值判斷、價值選擇方麵的智慧,而這恰恰將實踐複雜性推進到更高層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