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發展模式分化
目前國內券商資管目前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2015年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29.69萬億元,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萬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新增11.09萬億元;據統計,擁有5.5萬美元以上年度可支配收入的中國家庭占比5年內已增長了兩倍。國民財富的日益增長產生大量保值增值的需求,對多元化產品和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2015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影響,貨幣市場一直維持著流動性寬鬆,經曆了幾輪降準降息的洗禮,資本市場上的流動性非常充裕,這種環境成為券商資管擴大規模的最佳契機。與此同時,新興業務的監管政策逐步放開,2014年11月,監管層明確將資產證券化業務由事前行政審批改為事後備案,資產證券化業務正式進入備案製時代,資產證券化將作為市場化盤活資產存量的重要融資工具。
機遇背後,券商資管業務也麵臨著較大的挑戰。首先,隨著牌照的放開,銀行、保險、基金子公司等均可開展資管業務,私募大軍也分流著資管行業的投資人才和客戶資源,行業業態既有跨界合作和創新,競爭格局也已成型;其次,受流動性寬鬆及利率下行的影響,券商固收類資管理財產品對資產配置和流動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權益類產品由於A股市場的劇烈波動,使券商資管在投資管理、流動性管理和風險控製等方麵受到嚴峻的考驗;新興業務如股權質押等也遇到係統性風險,如市場繼續下行,很多項目將麵臨平倉風險等。
前有國際投行的先進經驗,後有市場趨勢的暗流湧動,國內各券商資管根據各自的發展願景、核心競爭力、優勢資源等,選擇了不同的戰略發展模式,主要分為綜合型和專業型兩類。
綜合型即資管各業務條線綜合發展,大型全牌照券商資管業務多采取此種方式。以證券為核心,業務涵蓋期貨、直接股權投資、基金和融資租賃等多個業務領域的金融控股集團,目前具備成為綜合型券商的潛在發展趨勢。綜合類大型券商經紀業務基礎雄厚,擁有眾多的零售客戶和機構客戶,客戶資產規模較大;投資銀行業務市場影響力較高,在IPO、債券發行、並購重組等業務過程中能夠衍生較多的資管業務機會;自有資金充足也是優勢之一。大型全業務鏈券商以其強大的經紀業務、投資銀行業務和債券業務等為資管業務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客戶資源、項目資源和資金來源,為其資管業務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平台。
綜合型券商資管以各大券商資產管理部或資產管理子公司為主,如中信、廣發、海通、國泰君安、申萬宏源等;國泰君安一直致力於打造全麵的產品鏈,海通、廣發正在積極培育機構客戶。綜合型券商資管貢獻了行業收入中的大部分比例。上半年,資管業務收入最高的是興業證券14.76億元,其次是國泰君安10.7億元,排名第三的是申萬宏源10.64億元,接著是華泰證券8.84億元。其中,興業證券的資管業務收入是將興業全球基金收入計算在內,剔除興業全球基金的收入,興業證券上半年實現受托資產管理業務淨收入為4.51億元。綜合型券商資管多元業務涉及的多部門利益衝突、合規衝突、監管限製等,是綜合型券商資管發展中所須考慮和協調的因素。
相對於綜合型券商資管各塊業務均衡發展模式,專業型券商資管主要側重其核心競爭優勢業務發展的戰略模式,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東方證券資產管理公司。在券商通道業務興起之時,東方資管果斷放棄該項業務,深耕股票主動投資,致力於打造買方品牌,多年來在權益類產品領域裏樹立了優秀的口碑,是典型的走專業化投研道路的券商資管,這種發展策略效果明顯。截至2015年6月末,東方證券資管總規模隻有588億元,但主動管理規模就達495億元,占比84%,2015年上半年收入達8.47億元。此外,國金證券、東吳證券在網絡經紀商方麵尋求突破;西南證券與大股東合作對接重慶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尋求資產突破。專業型券商資管借助於精準的市場定位和自身特定優勢,在細分領域完全有可能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