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板業從“太空”回歸
公司與產業
作者:路漫漫
2012年8月上市後,太空板業(300344.SZ)迅速墜入虧損泥淖, 至今尚未出現止損跡象。2012年至2014年其淨利潤分別為4496萬元、2475萬元和-2013萬元,2015年1-6月為-2128萬元。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市前的業績一飛衝天,2008年至2011年淨利潤暴增12.89倍。
太空板業的行業競爭非常激烈,上市前大增的業績很可能是過度包裝的產物。上市後終於從“太空”回歸。
募投項目已成浮雲
太空板業的募投項目“恒元建築板業發泡水泥複合板生產項目”投資總額4億元,建設期為2年,項目建成後第2年全部達產,全部達產後年均實現營業收入14.33億元,預計年均淨利潤1.30億元,項目稅後年投資收益率32.39%,稅後內部收益率31.05%。
在招股書中,太空板業稱,太空板產品可應用於工業廠房及倉儲物流庫、公用設施、民用住宅領域,市場前景廣闊。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新增太空板產能400萬平方米,雖然新增產能超過了公司現有產能,但公司預計新增產能可以完全被消化。
但2013年4月,太空板業發布公告稱,投資總額由4億元調整為3.33億元。按照公司新的測算,受產能調整的影響,達產後年均營業收入減少50%左右,年均淨利潤減少45.25%。從2012年8月上市,到2013年4月,短短幾個月時間,募投項目尚未完工,預計效益卻已腰斬。
2013年12月31日,投資者沒有如期等來竣工投產的好消息,反而是延期的公告。完成日期延長至 2014年8月30日。
2014年8月募投項目終於完工,卻帶來虧損626萬元,2014年年報的解釋是,屬於生產初期,目前市場尚未拓展開。2015年1-6月,募投項目是否如招股書所言建成後第2年達產,產生淨利潤1.3億元? 2015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661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6.4%;實現淨利潤-2128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04.80%。負責募投項目的恒元建築板業有限公司虧損416萬元。現實就是這麼骨感。
產能緊張的數字遊戲
“受現有產能的限製,公司自2009年起產能利用已基本飽和,已不能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急需擴充生產場地、擴建生產廠房及產品生產線,以擴大產能, 否則將失去快速發展的機遇。”太空板業在招股書如此表示。2009年至2011年,其產能利用率分別為115.13%、106.65%、90.87%,數據表明太空板業產能確實非常緊張。
其實太空板業的產能當時很可能已經嚴重過剩了。盡管2009年6月後上了兩條生產線,但2009年至2011年產量沒有大的變化。太空板業有4條生產線,其中3條標準生產線及1條非標準生產線。標準生產線每天隻運行8個小時,如果生產線運行16個小時,太空板業完全沒有必要上第3條生產線,既占用了資金,又增加了折舊。但太空板業很有可能虛增生產線的產能、產量進而虛增業績,也許這才是為何上第3條生產線的根本原因。
表1是太空板業關於產能的計算過程,是按照每條生產線一個工作日單班生產8小時進行測算的。據解釋,由於太空板產品完工下線後還需要靜置養護10-12小時後方能脫模,而公司現有養護架空間有限,因此僅在特定條件下可安排雙班生產。
另外,每年春節假期約有一個月左右的停工期,以上全年產能均按11個月計算得出;2011年全年產能是按照10個月計算得出,主要是由於發行人對生產試驗設備進行線上測試,對公司的正常生產有一定影響。發行人共有三條標準板生產線,其中一號生產線設備自動化程度較低,已於2010年9月提足折舊,隨著二號和三號生產線的技術改進和投入使用,一號線目前基本未運行,因此在計算2011年產能時未考慮一號生產線的產能;二號生產線於2009年6月投入使用,平均月產能按5萬平米計算;三號生產線於2010年10月投入使用,平均月產能按5萬平米計算。非標準板因產品尺寸不符合通用規格,無法上線生產,因此沒有獨立的生產線。
從產能計算過程可以看出,少算產能、不算產能、生產線隻運行8個小時是太空板業產能緊張的秘訣。
2010年、2011年產能利用率逐年下降,2011年更是隻有90.87%。2011年產能按照10個月計算,而之前年度均按11個月計算,也就是說,如果2011年按照11個月計算產能,那麼當年產能利用率更低。所以,提高產能利用率的第一招就是縮短計算產能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