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向青藏線的“白求恩”致敬(1 / 1)

“過了西大灘兩眼淚汪汪,翻過五道梁難見爹和娘……”這是前赴後繼的朝聖者,用生命在唐蕃古道上留下的生死標牌。其實,即使闖過被稱為“鬼門關”的五道梁,也隻完成了從格爾木去拉薩的1/5路程。“出國容易進藏難”,難就難在這段路程,難就難在這裏是人類難以生存的無人區。於是,保障勞動者的生命健康,成為建設青藏鐵路三大世界級難題之一。

從2001年6月29日青藏鐵路格拉段工程開工以來,到五道梁以北200多公裏的主體工程相繼完工,並且沒有發生一起職工高原病傷亡事故,高原病發病率也大大低於群體健康控製標準,數萬名鐵路建設者的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護。我們醫療衛生保障線在實踐中經受了檢驗,支撐起這條保障線的“白求恩”們更是居功至偉!

什麼時候也沒有像今天這樣,將勞動者的生命健康強調到了這樣的高度,對領導者和責任人的事故責任追究力度,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嚴厲。堅持“以人為本”,將勞動者的生命健康高舉到至關重要的位置。發生事故危及人身生命安全,你的企業就要停牌,連進入市場的資格都沒有。其實,“以人為本”是我們的祖先提出來的,這種人本思想不因社會形態的變化而被遺棄,相反,由於曆史上統治階級與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對立,人本思想隻是一個誘人的幌子,隻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由於執政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國家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人本思想才有了現實的社會基礎。當“以人為本”從一種政治口號變為一種機製保障,進而成為管理者的自覺意識時,蘊藏在群眾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內在的巨大潛能必然被大大激發。為了建立青藏線三級醫療衛生保障係統,僅中鐵十二局集團一家企業就投入資金上千萬元。在青藏鐵路建設大軍裏,每100人中就有3名醫務人員在保護著勞動者的生命安全。

這些青藏線上的“白求恩”,不但要守住“救死扶傷”的職業底線,更要熟悉高原特殊環境中的生命機理,還要有“病情就是命令”快速反應的現場救護經驗,這裏沒有單位界限、沒有行業之分、沒有先交費後住院的繁瑣,你隻要感到身體不適,最遲也在3分鍾以內就能得到良好的救治。無論你是建設者、保護高原環境誌願者,還是挑戰生命極限的旅遊探險者,隻要進入我們的保障線,你的生命就已經得到安全保障,盡管自然環境還是那樣惡劣。一名到高原旅遊的年輕人,途經可可西裏保護站附近,突發高原病生命垂危,是青藏線上的“白求恩”及時從死神的手中將他奪了回來。為了保障勞動者生命健康,建設者每天隻能工作6小時,而作為生命的守護神,醫務人員的工作時間必須是全天候,他們白天送醫送藥到工地,夜晚還要巡診查鋪,看看大家休息時呼吸是否均勻,體溫是否正常,一般問題就地解決,發現危重病人還要及時低轉救治。

一塊寬度僅10厘米的木板放在地麵,人們可以平穩地走過;假如把這塊木板架到兩座高樓之間,即使將木板再加寬一倍,有多少人能走過去?為什麼?心態問題,因心理緊張畏懼,影響了潛能的正常發揮。工作在青藏線上的“白求恩”,還有一項職責,就是將那塊“木板”平穩地放在地麵上。他們在這裏普及高原病防病知識,是現代醫學的傳播者和實踐者,他們將現代科技融入以人為本的思想,在建設者的心裏築起了一道安全堤壩。

曆史將永遠記住共和國重點工程建設者的偉大功績,曆史也將記住在高原創造生命奇跡、保障建設者生命健康的“白求恩”!

2003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