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成本與均衡——成本管理係列述評之三(1 / 1)

均者,分布或分配的各部分數量或力量相等;“均衡”形容事物的均勻平衡。在項目管理中受力不均,就會使整個項目失衡,其結果必然降低效率,加大成本。

施工項目管理中,要素配置與總工期進度要均衡,循序漸進,要素配置既不能過剩,也不能短缺;整個現場每個月甚至每天的進度要均衡,快慢不均,就會對項目流水線造成“硬傷”,“療傷”需要加大成本;工序間的銜接要均衡,失衡就要付出雙倍的成本;物資采購供應與施工進度要均衡。通過確定、調整合理的工作排序和工作周期,進而在滿足項目時間要求的情況下,使資源配置和費用支出達到最佳狀態。現場管理失衡的結果,就會直接導致要素投入上的巨大浪費,效率就要大打折扣,最終加大管理成本。經濟學上的“木桶原理”提示人們,木桶的容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說的就是通過抓主要矛盾實現新的均衡。中鐵十二局集團將“均衡”作為其項目管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合理降價的“最低價”中標項目施工中,仍然贏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我國西部高速路網的一座雙洞長大公路隧道施工中,中鐵十二局集團與另一家大型施工企業分別從出口和進口段向中間掘進。與進口段相比,十二局承擔施工的隧道出口段地質較差,並伴有淺埋、偏壓、斷層、湧水、瓦斯等不良地質。除此之外,同樣的工程單價,同樣的工程工期。十二局集團項目管理者根據左右線雙洞地質狀況,編製科學的施工組織方案,配置生產要素,組織均衡生產。從掌子麵上的炮眼布置到裝藥量控製、從仰拱緊跟到支護超前、從光麵爆破到噴射混凝土以及左右洞的掘進速度,都必須嚴格遵循實現“均衡”的施工原則。任何“失衡”現象,都會使整個項目管理機製受到損害。比如隧道左洞一度石質較好,施工隊提出創造單口掘進300米紀錄,項目部下達計劃時,卻隻給了200米,突破計劃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因為單洞掘進300米,現場設備隻能滿足一個洞出碴,而另一個洞生產就會處於停滯狀態,另外,掘進上去了二次襯砌和開挖的距離也隨之拉大,突擊掌子麵,又會留下仰拱,在滯後的仰拱施工中,又會炸壞風、水、電管線,整個生產線都會紊亂。由二次襯砌到掌子麵上的距離,則根據地質變化始終控製在一定範圍內,均衡生產等距離推進。對於生產要素,不能今天飽餐一頓,明天又餓著肚子,即使是麵對不同地質條件,同樣要通過調整計劃改變要素配置,實現新的均衡。而擔負隧道進口段施工的另一家企業,由於沒有按照均衡生產原則編製施工方案,項目管理隨意性較大。鑽爆施工失衡,超欠挖嚴重,既留下安全隱患,又加大了二次襯砌的成本;掌子麵與仰拱及襯砌失衡,造成多次塌方;搶塌方趕工期組織會戰,又不得不加大要素投入,更有甚者,由於失衡帶來的信譽成本攀升,使整個項目經營陷入嚴重虧損的境地。就像用四顆螺絲釘來固定一個平麵一樣,不能先擰緊一個螺絲釘再去擰其他三個,要循序漸進,每一個螺釘擰幾環,輪番來固定,在不斷平衡的過程中,最終將螺釘全部擰緊。工程竣工後,十二局集團比擔負進口段施工的企業多完成任務1/3,沒有發生一起大塌方,質量整體創優。同時,出口段比進口段少投入一半的管理力量和機械設備等生產要素,由於爆破作業上的均衡,沒有超欠挖現象,又比進口段節省了1/4的初期支護和二次襯砌的原材料,而綜合收益率卻比進口段多收1000多萬元。

任何事物都有其內在規律可循,隻有遵循客觀規律,抓住主要矛盾,才能實現一定條件下的均衡,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違反客觀規律的盲目蠻幹就會失衡,就會使本來很小的問題和矛盾不斷放大,必須付出雙倍甚至嚴重的代價,最終吞下“事倍功半”的苦果。

2005年1月19日